词条 | 耿况 |
释义 | 耿况(生卒不详)字侠游,东汉名臣。汉光武帝“云台二十八将”之一耿弇之父。 人物简介扶风茂陵(陕西兴平东北)人。曾任上谷(今怀来东南)连率(新莽改制,改西汉郡守为连率,东汉废)。耿弇之父。王莽失败后,令耿弇投奔淮阳王刘玄,会同王郎起兵邯郸,后投靠光武帝刘秀。建武四年(28),封为喻糜候。五年(29),封为牟平候。建武十二年(36),耿况病,光武帝刘秀数次临幸探望。去世后谥号烈候。 人物事迹耿况本人,史无列传,其事散见于其子耿弇、寇徇、景丹传中。后三人均以军功位列云台二十八将之列。盖因耿况其人在光武中兴的大业中未建有特殊功勋,倒是他培养的儿孙后代功勋卓著,满门荣耀。光武帝刘秀平复河北之时,形势之发展尚不明朗。其时更始帝刘玄派遣使者收拢河北诸郡县归顺,王郎也诈称成帝之子在邯郸起事,并谴使者入河北上谷、渔阳诸郡游说。何去何从,可谓死生悬于一念之间。耿况本是王莽任命的,归顺谁都心存疑惧,不能自安。幸亏其子耿弇和同僚部署寇徇、景丹远见卓识,说服耿况下定决心归顺刘秀。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耿况在面临重大的政治抉择关头缺乏战略眼光,犹疑不定,如果不是部属同僚居旁策划,作出错误的选择也未可知。这一点,他尚不如他的儿子耿弇果断。无独有偶,耿况的抉择处境同时也发生在邻近的渔阳郡守彭宠身上,而彭宠最终的决心也端赖部属吴汉(后亦为中兴名将)的奉劝乃至设计使然。可见,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主事者突临大事未免心神不一,卒难定举,而左右亲近者或有沉稳权变之士,当此生死攸关时刻,助谋划策,扭定方向,不致偏离。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耿况总算是没有站错队。接下来的事就迎仞而解了。 耿况谴寇徇、景丹与其子耿弇率上谷突骑与吴汉率领之渔阳突骑会合南下攻击王郎军,一路所向披靡,定涿郡、中山、巨鹿、清河、河间凡二十三县,与刘秀会师于广阿,给了刘秀一个巨大的、意外的惊喜:“当与渔阳、上谷士大夫共此大功”。当下加封耿况为大将军、兴义候。这之后,耿况的功绩也续有所增,如劝说代郡太守赵永归顺刘秀,并派其子耿舒配合刘秀击破匈奴、乌桓援军,使赵永收复代郡;与耿舒并肩做战,连破侵犯上谷郡的匈奴人二十多万众,攻击反水的彭宠,取下军都。耿况生病后,刘秀亲自前去看望,死后谥烈候。其后生诸辈,以耿弇为著,英才倍出,“自中兴以后迄建安之末,大将军二人,将军九人,卿十三人,尚公主三人,列候十九人,中郎将、护羌校尉及刺史、二千石数十百人,遂与汉兴衰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