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波特凯维茨 |
释义 | 谢尔盖.波特凯维茨(Sergei Bortkiewicz),1877年2月28日出生于乌克兰的前首都哈尔科夫(Kharkov)。幼年时在阿提欧莫夫卡镇(Artiomowka)接受哈尔科夫音乐学校校长伊利亚?斯拉丁(Ilja Slatin)及阿尔弗莱德.本殊(Alfred Bensch)的指导,学习钢琴。从哈尔科夫体校毕业后,波特凯维茨来到了圣彼得堡学习法律并进入皇家音乐学院继续学习音乐。在音乐学院中,他从阿纳托尔?利亚多夫(Anatol Liadov)和卡尔?冯?阿列克(Karl von Arek)那里得到了正统的音乐训练。1900年,他离开了圣彼得堡,旅行来到德国莱比锡继续深造音乐,拜曾师从李斯特、萨罗蒙?亚达森(Salomon Jadassohn)和卡尔?皮尤迪(Karl Piutti)学习的阿尔弗莱德?瑞森瑙尔(Alfred Reisenauer)为师。1902年7月,波特凯维茨完成了莱比锡音乐学院的学业,并在毕业时被授予舒曼奖。1904年7月18日,他娶了姐姐维拉的朋友伊丽莎白?杰拉克里托娃(Elisabeth Geraklitova)为妻,并回到柏林。1904-1914年,波特凯维茨在柏林、莱比锡、慕尼黑和维也纳举行自己的首次钢琴独奏音乐会,同时,他也在俄罗斯、巴黎和意大利的舞台上出现。在柏林,除了在克林德沃兹-夏文卡音乐学院(Klindworth-Scharwenka Conservatory)任教的一年外,他的大多时间都是私人授课。在音乐学院中,他结识了自己的一生挚友,荷兰钢琴家雨果?范?达伦(Hugo van Dalen)。这个时期,他也开始了自己的创作生涯,写下了大量作品,其中大部分为钢琴作品。 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波特凯维茨的人生。作为一个俄国人他最初被关押,后来被迫离开德国回到哈尔科夫。在哈尔可夫的那段日子里,他继续自己的演奏及教学生涯,并写下了他的《大提琴协奏曲》Op.20及《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22。紧接着一战结束爆发的俄国革命使波特凯维茨不得不离开自己的故乡阿提欧莫夫卡,到伊斯坦布尔靠演奏和教学为生。1922年,他和妻子又迁往奥地利,并于1923年定居维也纳。在那里他写下了《左手钢琴协奏曲》Op.28和《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Op.32等作品。1928年,他们移居巴黎。1929年再次回到了柏林。但在柏林生活的这段日子,波特凯维茨遇到了严重的经济问题。经济危机和纳粹的崛起使他的经济状况日益窘迫。作为俄罗斯人,他面对着纳粹的迫害,看到自己在所有音乐节目上被除名,于1935年他回到了维也纳,并在那里度过了余生。1945年秋,波特凯维茨被任命为维也纳音乐学院(Vienna City Conservatory)优等班的导师,提供了他渴求的经济保障。1952年10月25日,波特凯维茨在维也纳病逝。 优秀作品: 《十二首新练习曲》Twelve Etudes Nouvelles Op.29,于1924年分为两卷出版,每卷均包括六首作品,每首作品有各自的副标题。其旋律迷人,是波特凯维茨最著名的钢琴作品。 1. 金发少女 La blonde,G大调,右18/16拍+左12/16拍,快板。双手流畅及二对三练习曲。 2.波特凯维茨的警察 La rousse,E大调,12/8拍,小快板。右手双音及扩张练习曲。 3. 黄昏 La brune,升c小调,6/8拍,热情的。左手扩张、右手八度和双音练习曲。 4. 哲学家 Le philosophe,升c小调,4/4拍,行板。多声部及对位练习曲。 5. 诗人 Le poete,升F大调,3/4拍,行板。为左手独奏而作。 6. 英雄 Le heros,降E大调,4/4拍,勇悍而有力的。和弦练习曲。 7. 神秘的陌生人 Le mysterieux inconnu,g小调,2/4拍,最快板。双手交替及跳音练习曲。 8. 小丑 Le Jongleur,D大调,3/4拍,最快板。连音、跳音与顿音练习曲。 9. 天狗 Celui qui aime au clair de la lune,升c小调,4/4拍,中板。震音练习曲。 10. 唐吉诃德 Don Quichotte,C大调,4/4拍+3/4拍,最快板。和弦与跳音练习曲。 11. 哈姆雷特 Hamlet,降e小调,4/4拍,持续地。双手齐奏及声部练习曲。 12. 福斯塔夫 Falstaff,D大调,2/4拍,小快板。跳音练习曲。创作受到肖邦、李斯特、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及早期的斯克里亚宾的影响,并结合了俄国的民间传说。他的作品是20世纪音乐的自然延伸,他也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位现代的作曲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