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铬刚玉 |
释义 | 红刚玉的成分主要为α-氧化铝,也叫铬刚玉,红宝石。现在市面上多为人造红刚玉。 基本内容铬刚玉: 主要矿物组成为α-Al2O3-Cr2O3固溶体。 次要矿物组成为少量复合尖晶石(或不含复合尖晶石)、氧化铬含量为1%~30%的耐火砖。 有熔铸铬刚玉砖和烧结铬刚玉砖两种。 一般情况下铬刚玉砖就是指烧结铬刚玉砖。以α-Al2O3为原料,加入适量氧化铬粉和铬刚玉熟料细粉,经成型,在高温下烧成。烧结铬刚砖氧化铬含量一般低于熔铸铬刚玉砖。还可以采用泥浆浇注法来制备,将α-Al2O3粉和氧化铬粉均匀混合,加解胶剂及有机黏结剂制成浓稠泥浆,同时加入部分铬刚玉熟料,用注浆法制成砖坯,再烧成。可用作玻璃窑内衬、拉丝玻璃流液洞盖板砖和用于铁水预处理装置、垃圾焚烧炉、水煤浆加压气化炉背衬等。 历史1877年法国化学家弗雷米将纯氧化铝粉末、碳酸钾、氟化钡和少量重铬酸钾作原料,在坩埚中经高温熔融8天,获得小颗粒红宝石晶体,这是人造红宝石的开端. 1900年,科学家曾用氧化铝熔后加入少量氧化铬,Cr2O3,按重比0。7%添加的方法,制出了2g~~4g的红宝石。现在,已经能制造大到10g的红宝石和蓝宝石。 1885年在瑞士日内瓦出现一些品质优良的人造红宝石,据说是有天然红宝石碎片,加上增强红色的重铬酸钾等经高温熔融制成,和天然品性质相同.然而真正实现人工制造宝石并能投入规模化生产的要归功于法国化学家维尔纳叶. 维尔纳叶在1891年发明火焰熔融法,并用该法试制人造宝石,成功后又用纯净的氧化铝试验.在高温马弗炉中用倒置的氢氧吹管进行试验,含有少量氧化铬的纯净氧化铝细末慢慢落入火焰中熔化,滴在基座上冷凝结晶.经过十年的努力。 1904年维尔纳叶正式制造出了人造红宝石,以后火焰熔融法逐渐完善,生产出的红宝石和天然品几乎无差别.该法一直沿用到现代,至今仍是世界生产人造宝石的主要方法,人称“维尔纳叶法”。现在只要数小时就能制造出100克拉以上的红宝石原石,外观呈倒梨形或胡萝卜形的人造刚玉晶体,质地纯净,颜色透明度甚至超过天然品,经济效益巨大.现代维尔纳叶法不仅能生产从浅粉红色至深红色的红宝石,还能生产各种颜色的蓝宝石,甚至还能生产带有星光的红宝石和蓝宝石,真是巧夺天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