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格里高利·帕拉玛 |
释义 | 人物简介格里高利·帕拉玛(Gregory Palamas,1296 - 1359)他曾是希腊圣山阿陀斯山(Mount Athos)上的一个隐修士,后来成了塞萨洛尼基(Thessaloniki) 的主教,他是杰出的静观主义(Hesychasm)神学家。他被东正教尊为圣徒。 他的一些著作被收入《菲勒凯尼亚》(Philokalia)。一些尊循拜占庭礼仪的教会,为了纪念他,把大斋期(Great Lent)的第二个星期天称为格里高利·帕拉玛礼拜日。 他的瞻礼日为11月14日。 早期生活格里高利于1296年出生于君士坦丁堡。他的父亲是拜占庭国王安德罗尼卡二世·帕里奥洛加斯(Andronikos II Palaiologos,1282-1328)的朝臣,他父亲死后,国王亲自抚养和教育他。安德罗尼卡二世本来希望这个天赋异禀的孩子能够从政。格里高利曾跟随西奥多·梅托契特斯(Theodore Metochites,1270-1332)学习哲学。但在他二十岁的时候,即1316年,他到阿陀斯山的瓦托佩蒂修道院(Vatopedi monastery)成了一个见习修士,在修道院长老St Nicodemos(of Vatopedi)指导下修道。Nicodemos死后,他跟着Nicephorus继续修习。八年后,Nicephorus去世,格里高利便到了修士Athanasios所建的大劳拉(Great Lavra)修道院,在那里他在餐厅工作,并且是教堂的领唱。为了全身心投入祈祷和苦修,他后来到了一个叫作Glossia的精舍,在那里他提倡一种古老的沉思祈祷方式,后来被称为“心灵的祈祷”或者“静观主义”(Hesychasm)。 1326年,由于受到土耳其入侵的威胁,他和其他修道士逃到萨洛尼卡(Thessaloniki) ,在那里他被授予圣职成为神父。为了在履行自己神父职责的同时,更好地进行个人的灵修,他在萨洛尼卡附近叫Veria的地方建立了一个隐修的团体。 静观主义早在阿陀斯山修道的时候,格里高利就应其他修道士所请来反驳来自柏拉图主义哲学家巴尔拉安(Barlaam of Calabria)的指责。巴尔拉安认为哲学家能比先知更好地了解上帝,他还认为教育和学习比沉思祈祷更有价值。鉴于此,他认为阿陀斯山的修道士们更应该学习哲学,而不是靠沉思祈祷来虚掷光阴。格里高利辩称,先知们因能直接看到或者听到上帝本身,故他们对于上帝的知识更有价值。为了回应人怎么能够获得关于超越一切的不可理解的上帝的知识,他把关于上帝的知识作了区分:关于上帝本质的知识(God in his essence 希腊语ousia)和关于上帝能力的知识(God in his energies希腊语energeiai)。他用东正教的教义来诠释:了解上帝的本质(即上帝本身怎样),这是不可能的;但是了解上帝的能力(即上帝如何行事,他的造物),这个是可能的,因为上帝向人类展示了自我。为此他引用了迦帕多斯教父们(Cappadocian Fathers)和其他早期基督教的教父著述。 格里高利进一步指出,当彼得、雅各和约翰见证了耶稣在提波山(Mount Tabor)显圣容的时候,他们实际上看到了上帝的特惠之光(uncreated light),当然通过特殊的灵性训练和静祷,其他人也可以看到这样的特惠之光。 1351年的布雷契耐(Blachernae)公会郑重地宣布了格里高利静观主义教导的正统性。 晚年生活由于格里高利的反对者到处散布对他的恶意中伤之谣言,1344年主教若望十四(John XIV)将他囚禁四年。1347年,主教依西多禄(Isidore)被选为大公圣座(Ecumenical Throne),格里高利因此获释,并被任命为塞萨洛尼基(Thessaloniki))的大主教。 在一次去君士坦丁堡的途中,格里高利所乘之船被土耳其海盗劫持,他被俘并受到了拷打,最后因为付了赎金,他被海盗释放回到塞萨洛尼基。他接着当了三年大主教,然后于1359年11月14日去世。临终遗言为:不断高攀!不断高攀!(To the heights! To the heights!)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