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波塞冬宫
释义

两千多年来,关于大西洲的神话传说一直刺激着全人类的想像力。关于这个神话传说已写了数千本书、上千篇文章以及科幻长篇小说和话剧,还创作了戏剧和电影。全世界的科学家已经分析对比了各种不同的历史资料,关于大西洲似乎已没什么新东西可说了。但是考古发掘资料和地中海地质学研究却为从另一角度研究大西洲问题提供了可能。新的科研事实更能真实地证明阿特拉斯是什么,他们住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样的地质灾难,以至于他们的国家也毁灭了。

历史认识

沿着北纬30°线寻觅,我们不能不提到距今12000年前于“悲惨的一昼夜”间沉没于大海中的“阿特拉斯“多译为”“亚特兰蒂斯”(另译“阿特兰 提斯”或“亚特兰特提斯”)大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大西洲”。传说中沉没的大西洲,位于大西洋中心附近。大西洲文明的核心是亚特兰蒂斯大陆,大陆上有守护神——波赛冬的壮丽宫殿,所有建筑物都以当地开凿的白 、黑、红色的石头建造,美丽壮观。首都波赛多尼亚的四周,建有双层环状陆地和三层环状运河。在两处环状陆地上,还有冷泉和温泉。除此之外,大陆上还建有造船厂、赛马场、兵舍、体育馆和公园等等 。这就是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的景象。

人类首次认识大西洲是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对话集《蒂迈欧篇》和《克里提阿斯》开始的。关于大西洲的故事是由柏拉图的祖先祭司、旅行家兼哲学家梭伦从埃及传过来的。这个故事一开始是一代代口授相传的,付诸书面记载已是梭伦到访埃及后两百年的事了。 从此之后,这座理想之都,成为众人心目中永世向往的神圣乐土。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逐步深入, 英国学者史考特·艾利欧德指出,亚特兰蒂斯在当时已经到达人类文明的巅峰期。

很多历史学家认为亚特兰蒂斯是一个神话,柏拉图只不过借它比喻雅典社会的价值观,但不少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都希望找到,还它一个真面目。

公元前15世纪地中海东部的巨大灾难已不可能在古老的传说和历史文献中找到线索。有的人毫不怀疑大西洲的存在,有的人则完全否定它的存在。亚里士多德的著名论断“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恰好与大西洲有关,因为著名的哲学家并不相信大西洲的存在。在柏拉图讲述了古老的事实或叫传说后,历史学家普卢塔克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思考。但古代的科学家也没达成一致意见:老普林尼和地理学家斯特拉波认为柏拉图的故事是杜撰出来的;而波塞唐纽斯却在自己的《地理学》中提到了大西洲;历史学家阿米亚努斯·马尔塞利努斯却把大西洲的毁灭作为一件真实历史事件来描写。

柏拉图的认识

背景

在叙述埃及祭司时,柏拉图在《蒂迈欧篇》对话中写道,在大西洲岛上有一个伟大而恐怖的国王专制王国,它的势力范围不仅覆盖大西洲岛,而且也覆盖了其他岛屿,还统治了一部分大陆。该岛本身的历史是从宙斯、哈得斯和波塞冬三兄弟神分割土地开始的。波塞冬抓阄抓到了大西洲岛。

柏拉图将希腊共和国共和国贤人之一梭伦 从埃及祭司那里所听到之事写成了故事介绍给世人。

在这个故事中,柏拉图说,亚特兰蒂斯岛位于“海格力斯之柱”(直布罗陀海峡)的外侧,亦即有“真正的海”之意的大 西洋中心左右的地方,其面积则比北非和小亚细亚合起来还更宽广。至于其强大的权力则并不仅限于周边的大西洋诸岛,而是远达欧洲、非洲及美洲。

但是当时爆发了恐怖的地震和洪水,亚特兰蒂斯岛也沉没于海中,从地上消失了。这是发生于距今12000年前的事。

柏拉图做此记述以后,理想之都亚特兰蒂斯就成了众人所向往之地。尤其是当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就更加加深了柏拉图所记述之事的可信度。因为在“真正的海”的对面,果真是有“真正的大 陆”。许多进入美洲大陆探险的探险家认为,在那里所看到的就是亚特兰蒂斯。

柏拉图的亚特兰蒂斯预言与埃德加·凯西的预言有些细节非常一致,但也有相异之处。特别是 有关亚特兰蒂斯的灭亡有很明显的不同。柏拉图认为,亚特兰蒂斯的灭亡是在“一日及悲惨的一夜”发 生的;而凯西却认为亚特兰蒂斯的灭亡是经过前后三次(从时间上来说是公元前50000年至10000年间) 大激变所造成的。首先,在公元前50000年时发生了最初的异变。虽失去了大陆的一部分,但还持续着亚特兰蒂斯的繁荣文明。接着是在公元前15650年所发生的第二次异变。这时大陆被分成数座巨岛,人民纷纷远走他乡。

在公元前10000年,最后的异变发生了。以超文明为誉的亚特兰蒂斯 ,终于经不起如此大的激变而消失了。但是,在第一次、第二次激变后的移民及逃过最后异变大难的亚特兰蒂斯人,却广布在世界各地。亚特兰蒂斯超文明的遗产渡过了远海,促使了埃及文明和玛雅文明的兴盛。

加固

为使敌人不能侵犯岛屿,波塞冬是第一个进行岛屿加固工作的人。在一个平缓隆起的小土丘周围,一个接一个地挖了三个水圈和两个土圈①。大西洲人在岛上做了大量工作。在挖这些环绕古老母亲城的圆圈之前,他们架了很多桥,修了通向王宫的路……他们由海边开始到最外面的圆圈挖了一条宽30米、深40米的运河,他们就这样开通了从海边到最外面那个圆圈的通道,就像通往港湾一样,而出口被加宽到即使最大的船也能驶入。

环绕大西洲及环绕被同心圆圈包围的内岛的三堵石墙都用金属镶了边:外面圆圈的墙用的是铜,中间圆圈的墙用的则是银锡制品,而最里面环绕卫城的墙则包了一层闪闪发光的金。

克莱托-波塞冬庙

传说中,创建亚特兰蒂斯王国的是海神波赛冬(Poseidon)。在一个小岛上,有位父母双亡的少女,波赛冬娶了这位少女并生了五对双胞胎,于是波赛冬将整座岛划分为十个区,分别让给十个儿子来统治,并以长子为最高统治者。 因为这个长子叫做“亚特拉斯”(Atlas),因此称该国为“亚特兰蒂斯”王国。

与柏拉图的叙述相同的是在卫城的正中央有一座金墙围绕的寺庙——克莱托-波塞冬庙。该神庙有40米长,30米宽,高度则是长宽之和的1/2。庙的外表覆盖了一层银,角上的柱子则包了一层金。庙的里面也同样富丽堂皇:天花板是象牙做的,并刷上了金、银和钒。

庙里有一座巨大的金色神像。神像站在战车上,头触及天花板,驾驭六匹飞马,飞马周围全是骑在海豚上游动的沙蚕。这是波塞冬山丘上最古老的建筑物,被当作最宝贵的圣迹保存了下来,只有国王和他们的近亲才能进到里面。

在王宫修建之前,寺庙是克莱托和波塞冬的住所。在一开始还没有任何其他建筑物的时候,寺庙是不可接近的,因为它建在非同一般的高处。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大小远远超过寺庙的新建筑,但寺庙仍然处于中心地位。它已成为太阳的化身、伟大的圣所。当日月星辰照耀寺庙时,其外围的金墙与光线交织发出的光晕,不仅首都居民能看得见,而且从大洋彼岸来的客人也能看得到。

后来在卫城上建起了王宫。柏拉图在他的对话集中并没明确指出宫殿的位置。“宫殿一开始建在神和他们的祖先居住的地方”,也就是在离克莱托-波塞冬庙很近的地方。宫殿的主楼很可能位于寺庙的西南面。而宫殿的第一批房屋可能是从南面开始修建的,因为这一面朝向无垠的大海和大西洲的主要港湾。

建筑

宫殿的所有建筑都彼此相连,成为一个整体。它们形成一座巨大的迷宫:开放的与封闭的小院,寺庙,蓄水池,接待大厅,住房和储藏室。除了基本的防护墙,宫殿所有的建筑还有不高但却坚固的围墙加以保护。因此,宫殿不仅是“城中城”,而且也是“堡中堡”。

宫中还有很多需要加以保护的地方。护卫既可以安排在大门塔楼附近,也可以安排在卫城构造繁复的上坡处,也可以安排在楼梯下,还可以安置在附加防御墙旁,而王宫大门的保护是最集中、最主要的。由此柏拉图写道:“忠诚一些的长矛兵被安排在更靠近卫城的地方,而他们中最可靠的则会被派到紧靠国王住处的内卫城去。”

每一位新国王都会扩建和修饰王宫,他们每个人都竭力要超越自己的前一任国王,因此,当人们看见这座建筑物时,都不得不惊叹于它的宏大。

当然,大西洲的国王是不可能不沐浴的,因此,他们在卫城内修建了无数的浴室。寺庙的附近开凿了两眼取之不尽的泉水:南面的那眼是热水,北面的那眼为冷水。水量充足丰富,不仅味道甘甜,而且能防病治病。每一眼泉水四周都修有围墙,泉水四周种上了“适合在这种水质中生长的树木”。每个浴室都根据其用途进行装饰和布置。许多浴室都是露天的,它们主要在夏天使用,并专门辟出了男用和女用浴室,另外还有马和驮畜的专用浴室。这些浴室稍有点儿像阁楼,因而它们同时也就成了日光浴室、休息室、运动室和娱乐室,多余的水用来浇灌波塞冬的圣树林,由于土壤肥沃,树林长得“异乎寻常的高大和美丽”。

在其建筑文明中,令人注目的科学成就就是能源系统。能源系统的中心是磁欧石。它是六面体(横断面是六角形)的巨大圆柱体状的玻璃样物质,它能吸收阳光,将其转变为能源。它被设置在波塞迪亚(亚特兰提斯的首都)太阳宫的中央能源所内,创造出20世纪人类尚未了解的“宇宙能源”,将它集中、增强,以不可直视的强光向世界传播。在1968年,在比米尼岛附近海底发现了两座石造建筑。这就是今天被称为“比米尼大墙”的海下遗迹。1969年7月,人们又在北比米尼发现了古代希腊样式的装饰用大理石圆柱。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1: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