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高体鰤 |
释义 | 简介高体鰤(学名:Seriola dumerili)为鲹科鰤属的鱼类,俗名鰤、杜氏鰤。分布于印度洋北部沿岸、红海至太平洋中部夏威夷群岛以及中国沿海等。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Nice。高体鰤为暖水海洋鱼类,体长可达100cm。 基本资料中文名称:高体鰤 学名:S.dumerili(Risso) 命名者:Amberjack 英文名称:Dumeril'samberjack 特征背鳍Ⅰ,Ⅵ-Ⅶ,Ⅰ-30—34;臀鳍Ⅰ-Ⅱ,Ⅰ-20—21;胸鳍20—21;腹鳍Ⅰ-5;尾鳍17。侧线鳞180。鳃耙4—6+13—15。幽门盲囊50—61。脊椎骨10+14。标本体长114—690mm,体长为体高2.8—3.9倍,为头长3.2—3.5倍。头长为吻长2.9—3.1倍,为眼径4.6—5.7倍。体长圆形,侧扁。口裂始于眼下缘稍下水平线上。上颌骨后端伸达眼中部下方。颊、鳃盖上部、胸部及身体均被小圆鳞。侧线稍弯曲,侧线上无棱鳞,尾柄两侧具一弱皮嵴。臀鳍起点在第2背鳍中部下方,基底显著短于第2背鳍基底。体背草绿色,体侧有一金黄色纵带,小鱼体侧具5条暗色斑。 形态高体鰤体呈长圆形、侧扁,第一背鳍前具一向前平卧倒棘;鳍棘间有膜相连,第二背鳍基底长,臀鳍起点在第二背鳍中部稍前下方,基底甚短于第二背鳍基底,也不长于腹部。体背部为浅灰黑色,腹部银色。幼鱼体侧具5~7条暗色横带。头部背面具有“八字型”暗带,尾鳍深叉型。 习性高体鰤为暖水性洄游鱼类,有南北间作季节性洄游的现象。从春季至夏季从南向北索饵洄游。自秋季至冬季从北向南产卵洄游。其产卵场位于南沙、中沙和西沙群岛。 繁殖受精卵在产卵场孵化,然后发育成仔稚鱼。幼鱼开始从产卵场向海南岛、香港、台湾、福建以北洄游,秋季到达日本海区,然后成鱼从日本南下返回热带海域。 生存环境高体鰤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比较高,其生存的水温为9~33℃,适温为20~30℃,最适温为26~28℃。低温致死的水温界限为9℃以下。摄食的水温范围14~30℃。水温30℃以上摄食不活泼;32℃时,游泳异常。一般低龄鱼喜较高水温,而高龄鱼适宜的水温较低。水温为11~12℃时,高体鰤可1个月左右不摄食,但不死亡。高体鰤对盐度适应范围比较窄,属外海高盐鱼类,生活适宜的盐度范围为28-36;盐度在28以下,摄食下降;盐度为12时,可存活10小时;在淡水中可活20~30分钟;受精卵在不同盐度下表现出不同的沉浮性,在盐度为30以下的海水,呈沉性,在盐度32以上的海水呈浮性;受精卵孵化和仔稚鱼生长的适宜盐度范围为30~38,最适为32~35。溶氧在4毫克/升以上时,生活正常;在3~4毫克/升时,摄食下降;高体鰤生长的较适宜pH值为7.8~8.4。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