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高粱靶斑病 |
释义 | 基本信息中文名:高粱靶斑病 病原中文名:高粱生离蠕孢 病原拉丁学名:Bipolaris sorghicola(Lefebvre et Sherwin)Shoem. 病原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暗色菌科,离蠕孢属 病害类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高粱和苏丹草 主要为害部位:叶片、叶鞘 为害症状高粱的叶片、叶鞘受害,产生叶斑或叶枯,严重时病株叶片自下而上逐渐发病枯死,造成减产。 病株叶片上初生淡紫红色小斑点,后扩大成为卵圆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病斑,长径可达1~2厘米。病斑中心有一个明显的褐色或紫红色坏死点,周围黄褐色,病斑边缘紫红色或深褐色,整个病斑外形类似打靶的“靶环”,因而被称为“靶斑病”。 传播途径病原菌随田间地表的病残体和村庄内外堆积的秸秆越冬,翌年春季越冬菌丝体产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着落在高粱叶片上以后,萌发产生芽管和附着胞,从叶片表皮侵人。在一个生长季节中有多次再侵染,使病情逐渐加重。 发病条件高温多雨适于靶斑病流行。高粱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 防治方法防治靶斑病的主要措施是选配和种植抗病杂交种。据董怀玉等(2001)田间接菌鉴定,发现了一批免疫和抗病的高粱种质资源,其中免疫的材料4份(GW4643、GW4741、GW4747、GW4751)、高度抗病的69份,抗病的346份,可供进一步研究和利用。另外,还鉴选出9个高抗的杂交合组(421A/852,421A/9544.7050A/9544,7050A/546,7050A/306,7050A/96 1 8,A5—1/5-27,375A/9198,181A/9544)和7个抗病的杂交种或杂交组合(7050A/654,7050A/8010,辽杂10,辽杂4,锦杂93,373A/312,475A/295)。另外,还应及时清除病田病残体,减少越冬菌源;加强栽培管理,以增强植株抗病性和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