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高寒地栽培
释义

简介

针对高纬度、高海拔寒冷地区的生态特点所采用的综合性农业措施。

高寒地特点和分布

高寒地区一般指高海拔、高纬度地区,气温偏低,全年日平均温度大于或等于10℃积温1800~2000℃,生长季节 100天左右或无绝对无霜期。中国高寒地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蒙新高原、黑龙江北部以及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的部分地区。高寒地可分成 3种类型:①高海拔河谷地区和高纬度地带的平原地区。土地较为平坦,水热条件好,如雅鲁藏布江、黄河上游等流域的河谷地带和黑龙江北部地区。②高原盆地。如藏北高原、柴达木盆地等。③高山山地。这些地区的作物生产由于低温和生长季节短,加以耕作管理粗放等原因,一般产量较低。但由于光照充足,太阳辐射量大,日夜温差大,气候凉爽干燥,特别是有些地区的光照、温度和湿度3个因素比较协调,又为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近年来在青藏高原等地区所创造的小麦、大麦等多种作物的高产纪录,显示了高寒地区农业的增产潜力。

种植制度

中国高寒地区冬季长而寒冷,春季干旱多风,农作物主要在夏秋两季生长发育。在水、热条件较好的河谷地带,可进行一年一熟制,而在气温较低和人少地多的地区,则多采取种一年休闲一年、种二年休闲一年或种一年休闲二年的休闲制;并在休闲地上种植绿肥作物或进行耕翻晒垡。耕深常达15~30厘米,以加厚耕作层,消灭杂草,疏松熟化土壤,增强蓄水和保肥能力。

作物选择

以耐寒性为首要选择标准。但不同地区的适宜作物种类又因气候条件而有差别。在水热条件较好的河谷地带和平原地区可以种植小麦、蚕豆、马铃薯、甘蓝型油菜、玉米、黍稷、粟等作物。在高海拔地区可种值青稞、燕麦、马铃薯、豌豆、白菜型小油菜、荞麦等抗寒力强、生育期短的作物。此外,还应结合考虑品种早熟、抗旱、抗风等特性。

栽培管理

高寒地区作物生长季节短,为了保证一季作物有良好生长条件,播种前的精细整地尤其重要。一般是多次耕翻,力争早耕(伏耕)晒垡,以熟化耕层土壤和充分接纳水分。为了适时早播,多采用临冻灌溉,解冻前后镇压、耙耱、保墒等。麦类作物在日平均温度稳定在0℃时,可利用土壤水分日融夜冻的特点,午后开犁顶凌播种,并结合浅播(播深 3厘米左右)浅施种肥,以利出苗早而健壮。播种方式可采用窄行条播或宽窄行条播,并适当增加播量以加大基本苗数,使作物群体充分利用光能条件和相对湿度低的有利因素,以获得高产。

由于高寒地区春季多风、干旱、低温,土壤养分分解缓慢,表层土壤水分蒸发迅速,种子出苗后,除追施速效肥外,在有条件的地区宜对小麦等作物及早浇水,以加速土壤养分的分解,促使幼苗生长健壮,增强抗旱能力。同时,要将蓄水保墒作为栽培中的重要环节。为了克服春旱,可采取临冻灌溉,或在休闲地上筑高垄,使土壤贮存足够水分。旱作地在降雨后应及时进行耙耱镇压等作业,以减少水分蒸发。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7:5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