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波伯
释义

波伯由管身和簧哨两部分组成,全长20厘米~24厘米。管身竹制,多采用当地 生长的青 竹制作,管体上下去节中空,管长15厘米~19厘米,管尾外径1.2厘米、内径0.8厘米,管身正面开有六或七个圆形按音孔,孔距均等,不设背孔,竹管上端置一簧哨。簧哨是用芦苇修 薄压扁后制成的双簧哨片,长约6厘米,上端哨口宽0.9厘米,下端插入管身上口1厘米。此外,还有管身铜制的波伯,上开六孔,但因制作较难,使用者较少。

乐器概述

波伯,纳西族双簧气鸣乐器。纳西语又称哺布,还有芦管、筚篥之称。流行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及其邻近地区。

历史记载

波伯即古代筚篥。相传公元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南征云南大理时,波伯是由随军的蒙古族 乐队带到丽江一带的,并一直在民间流传至今。这种乐器在宋代称为头管,是教坊大乐和鼓吹乐中主要的吹奏乐器。《元史·礼乐志》有:“燕乐之器,头管制,以竹为管,卷芦叶为首,七窍。”今日纳西族的波伯,其形制与元史所载的头管大体相符。

演奏方法

演奏时,管身竖置,双手持握波伯,左手在上,食指、中指按第七、第六孔,右手在下,食 指、中指、无名指分别按第五、第四、第三孔,第一孔为气孔,第二孔发筒音。口含管首簧 哨,用平缓气流吹奏,演技较高者可用循环换气法,使乐声连绵不断。口含簧哨的深浅,可 调节音高,多含发音偏高,少含则相反。音列为:g?1、a?1、b?1、c?2、d?2、e?2、 f?2,音域只有七度。发音粗犷浑厚,音色悲凉婉转,稍带鼻音,音量较大,铜制波伯音色 与竹制波伯相近。传统演奏技巧有大幅度慢波音、三度前倚音等。常用于器乐合奏,是演奏 纳西族古典音乐《白沙细乐》和民间乐曲不可缺少的主奏乐器,也用于节日、喜庆、迎宾等 欢快热烈场合,擅长演奏速度较慢、缠绵忧惋的乐曲,可细腻准确地表现出人物悲哀伤感的 复杂心情。

传统乐曲

传统乐曲有《铜锅滴水》、《美丽的白云》、《万年欢》、《代五》和《浪淘沙》等。

现存状况

20世纪60年代以来,波伯得到不断改革。云南省丽江地区歌舞团杨曾烈,拜著名纳西族民间老艺人、《白沙细乐》主要传谱者和锡典为师,学习和掌握了波伯的制作技术、演奏技巧 和演奏风格,他同李新民合作,首先将波伯的按音孔改为八孔(前七后一),使音域扩展为e ?1—g?2,达到十度。1980年,杨曾烈用八孔波伯在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演奏了《 白沙细乐》和彝族民间器乐曲《探亲路上》,都取得了良好效果。1981年,杨曾烈又在八孔 波伯的基础上,在管身正面增开了一个音孔,制成九孔(前八后一)波伯,使音域扩展为十一度,通过唇齿控制簧片和气息,可奏出F调a—e?2十二度音域,并且制成?bB、C、D、?bA 等调的不同波伯,在演奏上又运用了单吐和颤音等技巧,显著地丰富了波伯的表现力,可用 于独奏、合奏或伴奏。同年,曾用于丽江地区歌舞团创编的纳西族歌剧《玉龙第三国》音乐 中,突出了纳西族民间音乐的特色。创作的独奏曲有《山寨夜曲》等。

“波伯”相关词条: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合作编辑者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次
编辑次数:6次
最近更新:2010-07-13
创建者:uuworm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0:4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