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高昌珍 |
释义 | 个人简介:高昌珍(1958- ),男,山西省临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教授。1982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获工学学位。2004年在山西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获农机化硕士学位。 本科教学课程:拖拉机修理学、机器维修工程学、摩擦磨损原理、机械故障诊断与维修、节水灌溉技术、农村能源与环境保护;新能源工程。 研究生教学课程: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农业水文水利学、农业水土工程专题。 科研方向:农业水土工程、农业机械化工程 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1.波涌沟灌技术及设备研发(主持) 项目针对人工操作连续沟灌深层渗漏量大,欠灌和过量灌溉等问题,根据波涌灌溉理论,通过田间试验,运用多目标函数优化方法,探讨出了波涌沟灌可操作参数最佳组合方案的制定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研发出了换向阻力较小的管道用波涌灌溉换向阀和计时驱动器,实现了自动换向。发表论文11篇。在研项目。 2.铜套铰削新工艺开发研究(主持) 项目针对农村农机维修点维修机型多样化、手工铰削劳动强度大和铰削精度低等问题,以市场销售的手拥可调铰刀为切削刀具,设计制作的自动铰孔设备,经多点试验,铰削精度和铰削效率高,劳动强度低。发表论文2篇。结题 。 3.旱井集雨微灌技术(主持) 项目经过广泛深入调查研究,根据柳林县地形地貌特征和地表降雨径流规律及特点,经多点试验,提出在雨水汇集点和具有季节性山泉、小溪流等处兴建旱井、水窑和水柜,针对丝瓜、玉米、果树、韭菜等不同的农作物,设计安装了膜下滴灌、膜下沟灌、小管出流灌,微喷等配套的微灌设备,具有科学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促进了山区农业发展,在农民增收、保护生态方面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发表论文2篇。该项目获科技部科技扶贫服务奖。 4.2BSY-2型施水播种机(第二主持) 主要负责“施水播种条件下灌溉水入渗规律的模拟试验研究”,通过多点次的室内、室外施水灌溉模拟实验,运用土壤动力学原理建立了灌溉水入渗数学模型,为施水播种机的设计和田间作业奠定了理论基础。发表论文2片。该项目山西省科技厅项目鉴定组评议,达国内领先水平。 5.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主要技术研究(第二主持) 主要负责“集雨灌溉工程规划设计优化技术的研究”,项目以临县明旺塔试验示范区为例,根据地形地貌、降雨规律和常规种植作物的需水规律和来用水平衡计算结果,提出了“以田间道路作为主要集雨场,田埂侧坡和山顶水泥硬化面为辅助集雨场,旱井、水窑为主要集雨设施,淤地坝为辅助蓄水设施,施水播种和膜下沟畦灌为主,滴灌和为喷灌为辅”的集雨灌溉模式,完成了旱井、水窑布置及结构设计、管网设计等,为丘陵山区集雨蓄水节水灌溉工程提供了设计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发表论文3篇。该项目经山西省科技厅项目鉴定组评议,达国际先进水平。 6.WTX系列日光节能温室综合生态环境的自动化调控系统(第二主持) 主要负责的温室空气湿度和土壤水分调控研究,根据日光温室结构特征和种植特点,研发的加湿、排湿、灌溉装置,通过信息接收传感器、信号放大处理器和驱动设备等实现了自动控制。控制精度达到了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基本要求,发表论文2篇。该研究成果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7.流域综合治理与有限水分利用技术体系研究(参加) 主要负责“黄土残垣区旱井集雨微灌技术研究”,该项目通过隰县自然条件、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和市场调查,结合当地农民的种植经验,提出:以屋顶、院面、麦场、学校操场、村中街道以及大田和进村的道路等为集雨场,以旱井、水窑和水窖为主要蓄水设施,针对不同的农作物采取相应的节水灌溉措施,如饮水点播玉米,饮水条播小麦,膜下滴灌西瓜,膜下沟灌玉米,小管出流灌果树,微喷蔬菜、花卉、药材等。发表论文3篇。该项目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论文著作:教材教法研究发表论文5篇。副主编高等院校面向21世纪教材《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副主编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参编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节水灌溉新技术》;参编高等院校教材〈〈农业机械概论〉〉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5月;主编《新编柴油机问答》,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5年10月;主编《农村用水科学》,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6年10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