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甘薯干腐病 |
释义 | 甘薯干腐病 [分布与为害] 甘薯干腐病,是甘薯贮藏期的主要病害之一。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发生普遍。由甘薯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引起,严重时全窖发病,损失严重。 [症状] 侵染薯块,发生于收获初期和整个贮藏期。发病初期,薯皮不规则收缩,皮下组织呈海绵状,淡褐色,后期薯皮表面产生圆形病斑,黑褐色,稍凹陷,轮廓有数层,边缘清晰。剖视病斑组织,上层为褐色,下层为淡褐色糠腐。 [发病规律] 病菌在种薯上和土壤中越冬,为第二年初侵染病源。用病薯育苗,可直接侵染幼苗。带菌薯苗在田间呈潜伏状态,成熟期病菌通过维管束到达薯块。发病适温为20-28摄氏度,30摄氏度以上病情停止发展。 甘薯干腐病 病薯及剖面 [防治方法] —是适时收获,适时入窖,避免霜害;二是清洁薯窖,消毒灭菌。旧窖要打扫清洁,或将窖壁刨一层土,然后用硫磺熏蒸(每立方米用硫磺15克);三是种用薯块入窖前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蘸薯块l—2次,晾干入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