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负伤之狮 |
释义 | 作品简介1938年的新年,中国的抗战形势愈加紧张。1月上旬,时任中央大学艺术系主任的徐悲鸿与挚友吴蕴瑞流寓重庆,谈论国难民情之时,徐悲鸿情有所触,奋笔挥毫,顷刻便写就了一幅寄寓着无限深意的激情之作——《负伤之狮》,并在画的右上角写上题识,以记述这幅作品诞生的不寻常经历——“……国难孔亟,时与麟若先生同客重庆,相顾不怿,写此聊抒忧怀。这是一幅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杰作。中国被称作东方的“睡狮”,现在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东北大部分国土,“睡狮”已成了负伤雄狮。这头双目怒视的负伤雄狮在不堪回首的神情中,准备战斗、拼搏,蕴藏着坚强与力量。”后来徐悲鸿将作品留赠给了吴蕴瑞。 吴青霞临摹版在常州吴青霞艺术院陈列馆内,珍藏着一件中国画《负伤之狮》。这件作品与北京徐悲鸿纪念馆所藏的悲鸿名作《负伤之狮》不仅同名,而且画中雄狮之形象神态、笔墨结构、甚至章法和画幅尺寸,均毫厘不差,堪称孪生“姊妹”。鲜有人知的是,徐悲鸿纪念馆的原件《负伤之狮》是悲鸿于1938年所作,而常州的这幅,则是吴青霞的临摹之作。这一北一南静驻素壁、默默相望的“孪生姊妹”之间,留存着一段画坛佳话。 1953年9月26日,一代艺术大师徐悲鸿病逝于北京。1954年10月,徐悲鸿故居被辟为徐悲鸿纪念馆。为充实徐悲鸿纪念馆藏画,廖静文始向徐悲鸿生前好友征求大师的遗墨散珠。吴蕴瑞深知《负伤之狮》的分量和意义,毅然决定割爱。入夜,吴蕴瑞与新婚不久的妻子吴青霞对着《负伤之狮》凝视良久,决定由吴青霞对临一帧,以留作永久的纪念。 吴青霞一直对徐悲鸿的作品十分推崇,凭借自己对悲鸿先生人格和艺术的理解,凭借自己扎实的笔墨和造型功力,以及丹青“女将军”的无限豪情,吴青霞抓起斗笔,饱蘸浓墨,在与原作等大的高丽纸上挥笔而下……当画完最后一笔,吴蕴瑞方猛醒过来,简直难以分辨哪幅是悲鸿的原作了。意犹未尽的吴蕴瑞,还在画的右上角奋笔题下十数行带有章草古意的行书题跋。 自此,吴家客厅的南墙上原挂着徐悲鸿《负伤之狮》的位置上,替换上了由吴青霞临摹的《负伤之狮》。每每有熟客或亲朋来,一般很少看出画作的差别,只有近距离细看才能察觉。吴青霞夫妇也从不主动提及此中来龙去脉。1981年冰夫为撰写《吴青霞的艺术生涯》一文采访吴青霞,她只说:“临摹悲鸿大师的作品,对我也是个极好的学习机会,何况徐先生还是我老爱人的诤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