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奉化农民画 |
释义 | 概述奉化农民画(现代民间绘画)这一民间艺术形式,源于民间丹青画,明清时期已广为流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业学大寨和文化大革命期间,农村宣传村史、村貌的展览、壁画、墙头画、忆苦思甜画、村乡远景规划图等,又沿承、发展了这一画种。改革开放后,奉化农民画从宣传画逐渐走向欣赏性民间绘画。 发展奉化农民画作者队伍至上世纪70年代,发展到200多人,能进行创作的100多人,能独立创作的60多人,曾参加省、市级以上展览的30多人,参加全国与国外展览的15人。目前主要作者为当地的农民、教师、干部、工人、企业家和手工艺匠。 奉化农民画队伍组织机构健全,除有农民画创作中心小组,还在桐照、鲒奇、葛岙、溪口、西坞等5个乡镇分设了创作小组,在桐照建立了农民画村,在葛岙建立了壁画村。 在当地众多绘画队伍中,1989年12月由20多名绘画骨干组建的“奉化市现代民间绘画社”,是其中主要代表。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奉化农民画频频露面,成绩不小: 1991年在奉化举办了“首届中国民间剪纸绘画艺术展”和“奉化现代民间绘画赴国外参展作品展”; 2002年在宁波东方外国语学校建立了“奉化市现代民间绘画创新示范基地”,并经常性地组织开展教育培训活动; 2003年10月1日,《晒被单》、《纳鞋样》和《西瓜和爷爷》等120余幅充满田野情趣和生活气息的奉化农民画,在宁波市中山广场举办了“田野的风--奉化农民画进甬城展览”; 2004年9月,农民画作者陈德鸿在“第七届中国艺术节全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建设成果展暨第二届秀洲·中国农民文化艺术节‘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优秀画家作品提名展’”中,被评为“2004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优秀画家”。 1988年2月,奉化为文化部命名为“现代民间绘画画乡”。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