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冯仁新 |
释义 | 冯仁新,原昆山市淀山湖镇党委书记、昆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副主任,2007年,肩负组织的重托,离开美丽富庶的昆山来到天高地远的西藏拉萨市林周县,担任县委书记。在林周三年,冯仁新克服重重困难,用自己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昆山援藏干部在高海拔上的高标准、高要求、高境界,同时,他也与这片高原土地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与当地干部群众建立了浓得化不开的友谊和深情。他告诉记者,对他来说,幸福就是三件事情:有事干、有人爱、有希望。他用自己的激情与爱写下了昆山援藏的新篇章。 幸福之一: 有干不完的事 从高原反应最重到 历届援藏干部在岗率最高 高原反应有多难受?没有到过西藏的人很难体会。冯仁新告诉我们,2005年他曾经随昆山党政代表团到过西藏。那次,他就是全团高原反应最重者之一。走路喘气,爬楼梯的时候觉得心脏要跳出来,睡至半夜胸闷难忍,由高原反应引起发烧、头疼欲裂,打吊针、吸氧气——这些高原反应的症状都曾经在他身上出现过。所以,当得知组织上要选拔干部援藏的时候,冯仁新认为肯定不是自己。可是,援藏工作的重任还是落到了他身上——2007年6月,他接到了援藏的通知。 就这样,没有太多的告别,没有太久的准备,带着对组织的重托,带着亲人的思念,带着未来工作的无限期待,2007年6月29日,他穿越几千公里“空降”到了林周。 高原反应确实很难受,可是,初来乍到的冯仁新根本顾不了这些,因为“要干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林周是农牧业大县,不靠国道、省道,没有明显的区位优势,经济社会发展在拉萨市相对落后,各方面的条件比较差,群众的生活不够富裕。这一切让来自全国百强县(市)综合实力第一的冯仁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深知只有通过加快发展才能改变一个地方的贫穷落后面貌,只有通过发展才能使老百姓真正地富裕起来。 2007年刚到林周县,冯仁新就安排了十大调研课题,在集中调研基础上,及时明确了制定规划、突出重点、干部队伍建设、智力支持、改善民生和基层基础工作“六个侧重”和“特色富县、生态美县、和谐建县、实干兴县”的工作要求,全力发展经济。 就在冯仁新克服高原反应正准备为改变林周落后面貌大干一场之时,2008年,拉萨发生了“3·14”事件,紧接着林周也受到了冲击。当时正在昆山休假的他,得到消息后,立即停止休假,带着感冒,告别家人赶上了回拉萨的飞机。林周县委司机旦巴师傅告诉记者,接到冯仁新的时候,他的感冒还比较严重。旦巴师傅劝他在拉萨住一晚,输完液后再回林周。冯仁新却坚决地说,“这个时候,我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赶回去。”“看到书记脸烧得通红,再加上高原反应,我们心疼的不得了。”旦巴师傅回忆起两年前的这段往事的时候,泪水仍然在眼眶里打转。 这件事情发生后,冯仁新树立了“发展是政绩,稳定更是政绩”的理念,必须尽快在全县构建起安全稳定的社会防控网络。为此,冯仁新一方面带领各级干部进村、进寺庙与农牧民、僧尼促膝谈心,宣传党的政策,了解他们的诉求,把虚事实做,真正让群众知道惠在何处、惠从何来,心存感恩;另一方面,在10个乡镇建立了以乡党委为中心,以乡村组织为纽带,以乡机关干部、农村党员为骨干,以群众为基础的基层维稳快速反应机制,为及时有效地做好维护农牧区稳定、处置突发事件提供了机制保障。此举受到西藏自治区党委的充分肯定和表扬。 回忆起和冯仁新一起工作的日子,为多届援藏干部开过车的藏族司机嘉措师傅告诉记者,林周面积不小,有时候路况也不好,去比较偏远的村里调研很有可能来回就要几天的时间。“跟书记这么长时间从来没有听过他说苦,很多时候,渴了就喝车上的矿泉水,饿了就啃几个馒头,劝他歇一歇,书记总是说,来不及、来不及,我们身边的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嘉措说。 既有干不完的事,又有一颗为苏州为昆山争光的雄心,更有一份对藏民无限的爱,冯仁新每年的在藏率、在岗率都在10个月以上,2008年“3·14”事件后的一年中达到了11个月,在历届江苏援藏干部中在藏率、在岗率最高。 幸福之二: 有人爱 亲人支持组织关心藏民深情 是最宝贵财富 每一个援藏干部的身后都有一个温暖而伟大的家庭。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冯仁新去援藏的第一年,他的孩子刚中考结束正要步入高中,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除此以外,年迈的母亲也时常身体不好,需要照顾,妻子也身体欠佳,可是为了援藏,冯仁新只能叮嘱妻子和家中的兄弟等多分担一些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俗话说,世上最亲的有两样——“生身娘、五谷粮”。援藏三年间,冯仁新的母亲多次病重住院,他只回去照顾了几天。今年,母亲病故,冯仁新匆匆回家办完丧事又赶回了林周。他说,生身娘没了,但“五谷粮”还要吃下去,援藏工作、林周县的工作还要不折不扣地完成。 危难时刻总能得到领导、组织和亲朋好友的关怀和温暖。“3·14”事件和2008年“10·6”当雄大地震后,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各级领导、组织非常关心援藏干部的个人安危,纷纷致电致信表示慰问,并嘱咐注意身体和安全;家人、朋友更是牵肠挂肚,放心不下。这种牵挂是最大的爱。 如果说亲朋好友的爱与支持、组织的关怀和温暖是冯仁新最大的精神动力的话,那么藏族同胞的深情厚谊更是冯仁新奋斗的力量源泉。 2008年,林周县卡孜乡的多吉顿珠家中遭遇了天大的不幸——母亲、姐姐、大哥因为疾病或车祸相继去世,只留下了他和二姐相依为命。这时候的多吉顿珠正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读书,眼看就要因为断了经济来源而放弃学业。在一次偶然的工作中,冯仁新了解到了这一情况后,他当即个人掏出5000元钱资助多吉顿珠完成剩下的学业,并托人鼓励他一定要在困境中坚持下去。这5000元不仅为多吉顿珠继续学业打下了基础,也给他和姐姐带来了生活的希望。收到这5000元后,多吉顿珠的姐姐强巴德吉带着家中仅有的几个鸡蛋和代表最高敬意的哈达徒步赶到县城一定要当面送给冯仁新,并赠上了“好人一生平安”的锦旗。“面对藏族同胞那样的淳朴感情,那样的深情厚谊,没有人能不动容。”每当回想起强巴德吉的眼神和她挎着篮子送鸡蛋的情景,冯仁新的眼睛总是湿湿的。 还有一次令冯仁新无法忘记的事情也和当地最普通的藏民密切相关。2007年,冯仁新一到林周就马不停蹄地开始调研,当他来到春堆乡昆山希望小学的时候,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藏民们自发地争先恐后把哈达带在他的脖子上,以表达他们对昆山人民的感谢。最后,藏民们献的哈达太多了,冯仁新没有办法全部带上,只好带完一批再换一批。“面对这样的藏族同胞,我们没有丝毫理由不努力不拼搏,再苦再难,想到他们热切的眼神、期盼的样子就有了无穷的动力。”冯仁新这样说。 幸福之三: 有希望 援藏时间有限 但对林周的希望和爱无限 “援藏,是来当‘主人’不是当‘过客’,援藏,是来干活不是来‘作秀’,援藏干部是特殊的,但不能搞特殊,是来当‘公仆’的,不是当‘老爷’的,克服‘临时观念’和短期行为是每一个援藏干部应该做到的。”这是冯仁新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尽管援藏工作三年的时间快要到了,可是,冯仁新丝毫没有“歇一歇”“缓一缓”的想法。在林周采访时,记者跟随冯仁新下乡检查工作,到农牧民家中走访,到寺庙调研工作,到工地督查项目建设进度,十分繁忙,没有一点即将离开的样子。每每谈起林周的未来时,冯仁新的眼中闪烁的光芒让人动容。 最近一段时间让冯仁新牵挂的是正在制订的林周县“十二五”规划。为帮助林周在下一个五年实现跨越式发展,冯仁新在梳理历届援藏干部对林周发展思路的基础上,结合三年工作实践对林周的思考,把全部爱和希望倾注在“十二五”规划中。据了解,林周“十二五”规划将涉及交通运输、基层基础设施、农牧林水、社会事业、维稳等方面的项目共173个,总投资109.52亿元。 除了谋划“十二五”规划,冯仁新结合林周丰富的旅游资源,邀请苏州市有关专家帮助制定了《林周县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同时积极申报黑颈鹤观景台、热振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景点、白唇鹿人工驯养开发利用项目,为林周旅游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用大项目推动大发展,说起这点,冯仁新特别兴奋。他告诉记者,这三年中,给林周今后发展、为林周人民带来最大福祉的项目有三个:一是旁多水利枢纽建设项目,已于去年7月15日开工,静态投资达42亿元,是自治区建区以来除了青藏铁路外单个项目投资之最;二是澎波灌区项目,投资6亿元,建成之后林周县南部将确保旱涝无忧,可耕地面积翻一番,“再造一个林周”;三是纳金山隧道工程,已列入拉萨市城市规划修编,18公里的隧道将拉萨市和林周县连成一体,到那时林周县真正成为“拉萨的后花园”。 “在冯书记和其他县领导的争取下,这些项目已经全部申报成功,进入拉萨市的总盘子。冯书记即将离开林周,却为林周谋划了美好的未来,我们真的舍不得他走!”林周县刚离任的老县长拉巴顿珠的话代表所有县干部的心声。 “林周有了这些规划,经过下一任援藏干部和林周广大干部群众的努力,一定会在‘十二五’期间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到那时候林周人民的生活会更加幸福。”冯仁新自信地说。 是啊,天边的大爱,无尽的暖流,浸润着林周的每一寸土地,在那崛起的一排排崭新的民居、一栋栋援藏大楼、一条条通乡油路、一个个致富基地的背后,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林周更加美好的明天。 “援藏时间是有限的,但对高原对林周的爱与关注是无限的,以后,我会常来林周走走看看,林周也是我的家。”冯仁新无不留恋地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