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风流子·同素庵感旧 |
释义 | 作品信息【作品名称】风流子·同素庵感旧 【创作年代】清朝 【作者姓名】徐灿 【文学体裁】词 作品原文风流子·同素庵感旧 只如昨日事,回头想、早已十经秋。向洗墨池边,装成书屋;蛮笺象管,别样风流。残红院、几番春欲去,却为个人留。宿雨低花,轻风侧蝶;水晶帘卷,恰好梳头。 西山依然在,知何意凭槛,怕举双眸。便把红萱酿酒,只动人愁。谢前度桃花,休开碧沼;旧时燕子,莫过朱楼。悔煞双飞新翼,误到瀛洲。 作品赏析这首词大约作于陈之遴出仕新朝后的第二年,即1646年(顺治三年)。据陈之遴《拙政园诗余序》记载,自他“丁丑通籍后”,与徐灿曾“侨居都城西隅”。丁丑为1637年(崇祯十年),恰好十年,故有“十经秋”之语。 陈之遴与徐灿的结合颇有点传奇色彩。陈其元《庸闲斋笔记》载:“少保素庵相国未第时,以丧偶故,薄游苏台,遇骤雨,入徐氏园中避之,凭栏观鱼,久而假寐。园主徐翁,夜梦一龙卧栏上,见之,惊与梦合,询之为中丞之子,且孝廉也,遂以女妻之,所谓湘蘋夫人是也”。虽出于父亲之命,非自由选择,但海宁陈氏系江南望族,陈之遴又早孚时名,为意气遒上、风华正茂的江南才子,此一归宿亦令徐灿满意。此后的数十年中,人生波澜起伏跌宕,徐灿别有幽怀,与夫君心境上颇多差异,但一直感情笃厚,矢志追随。 所以,“同素庵感旧”里面有哀怨,也有缠绵;有无奈,也有欢喜,更多的则是韶光流转、命运拨弄带来的悲凉。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这种“悲凉”的表现手段:全词上片为第一层,回顾与陈之遴种种风流雅韵。从“装成书屋”的酬唱,到“蛮笺象管”的欢悦,以至于春日已残,仍为“个人”(即这人、那人——作者注)停留。花雨风蝶,卷帘梳头,这是值得回忆的一种美好。下片开头至“悔煞”之前为第二层,由喜悦转入低沉,是为“感”之延伸细腻之处,一种深微的生命体验。由“怕举双眸”之“怕”,到“只动人愁”之“愁”,由“休开碧沼”之“休”,到“莫过朱楼”之“莫”,趑趄进退,临深履薄,生命轨迹至此划出一道深深的忧伤印痕。佛家云:“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徐灿所抒写的也正是这样一种“色相”罢!最后“悔煞双飞彩翼,误到瀛洲”为第三层,亦是全篇的点睛之笔。虽仅十字,涵义幽邃。无数的追悔、讽谏、无奈、悲凉,经过前面两个层次的铺垫,尽都凝华结晶在此两句之中,其中“悔”、“误”二字又尤其力重千钧,一片苦情,幽咽难言,至为动人。 作者简介徐灿(生卒年未详),女,一作粲,字明霞、明深,号湘苹,原籍江苏长洲(苏州)。陈之遴继室。能诗善画,尤工于词。与林以宁、柴静仪、朱柔则、钱云仪合称“蕉园五子”。晚年因陈之遴获罪,随同流徙塞外。陈死后,她奉骨南归,因盐官陈氏故居籍没,改居新仓,长斋念佛而终。著有《拙政园诗余》、《拙政园诗集》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