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滨海白绒草 |
释义 | 基本资料种中文名:滨海白绒草 种拉丁名:Leucas chinensis (Retz.) R. Br. 科中文名:唇形科 科拉丁名:Labiatae 属中文名:绣球防风属 属拉丁名:Leucas 国内分布:产广东海南,台湾;生于向阳的海滨荒地上。模式标本可能采自广东海南。 命名来源:[Prodr : 504. 1810] 中国植物志:65(2):419 英文植物志:17:141 组中文名:直萼组 组拉丁名:Sect.Ortholeucas 亚族中文名:野芝麻亚族 亚族拉丁名:Subtrib Lamiinae 族中文名:野芝麻族 族拉丁名:Lamieae 亚科中文名:野芝麻亚科 亚科拉丁名:Lamioideae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DICOTYLEDON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态特征:灌木,高20—30厘米。茎基部木质,粗大,自其上发出极叉开或近平伏的当年生枝条,枝条四棱形,略具沟槽,密生白色向上平伏绢状绒毛。叶小,无柄或近于无柄,卵圆状圆形,长0.8—1.3厘米,宽0.6—1厘米,先端钝,基部宽楔形、圆形或近心形,纸质,基部以上具圆齿状锯齿,两面均被白色平伏绢状绒毛,侧脉2—3对,中肋与侧脉在上面凹陷,下面隆起。轮伞花序腋生,分布于当年生枝条基部直至枝条的上端,具3—8花,圆球形,连花冠径l一2厘米,密被平伏绢状绒毛,其下承以少数苞片;苞片线形,细小,短于萼筒很多,长2—3毫米,密生平伏绢状绒毛。花萼管状钟形,长约5毫米,外面密被绢状绒毛,内面在上部1/3处密布平伏绢毛,脉10,外面明显突出,内面略凹陷,齿10,长约1毫米,长三角形,近等大,其中数齿略大。花冠白色,长约1.1厘米,冠筒细长,喉部稍膨大,比萼筒长,长约7毫米,外面无毛,内面在中部以上有极斜向的稀疏毛环,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盔状,外被白色长柔毛,内面无毛,下唇开张,3裂,中裂片最大,近于肾形。雄蕊4,内藏,花丝丝状,略具须毛;花药卵圆形,2室。花柱丝状,略超出于雄蕊,先端极不相等2裂。花盘平顶,波状。子房无毛。成熟小坚果未见。花期11—12月,果期12月。 产地分布:产广东海南,台湾;生于向阳的海滨荒地上。模式标本可能采自广东海南。 本种提示:据检查我国海南产的过去曾订名为LeucascollettiPrain的具花标本,其特征均为花萼内面上部1/3处密布平伏绢毛,花冠筒伸出于萼很多,内面中部以上有斜向的毛环,均不符合LeucascollettiiPrain,故Prain在发表后一种时认为中国有分布显然是不可靠的。而海南产的上述标本,十分吻合Leucaschinensis(Retz.)R.Br.这一种,推断Retz.采自中国的滨海白绒草的模式标本,很可能是采自广东海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