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犯罪密码 |
释义 | 图书信息作 者:(美)李昌钰,伊莱恩·M帕格利亚诺,凯瑟琳·瑞姆丝兰 著,李鑫,郑曦 译 出 版 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1-1 版 次:1 页 数:285 字 数:220000 印刷时间:2012-1-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9787562040484 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这部优秀著作的标题很容易使我们想到法庭科学的“非现实世界”--美剧《犯罪现场调查》(CSI)创造的世界,在这个世界当中,法庭科学是一种娱乐,在一小时内就能将无比复杂的犯罪案件办成铁案。然而在现实中,运用法庭科学破案却与此迥异。在破案过程中,识别和收集证据的时间一般长达几天、几星期甚至几个月。正如真实的物理世界存在着三维(长、宽、深)那样,法庭科学家的现实世界也需遵循三个维度:科学、司法制度和信息。《神探李昌钰破案实录系列6:犯罪密码》出版前不久,国家科学院发布了一篇名为《不断强化的美国法庭科学之路》的报告,报告对法庭科学运用的一些技术的科学基础提出了批评,并就全面验证这些技术的要求提出了若干建议。报告还将DNA检测视为一种具有科学合理性的、可接受的技术范例,并就各种技术需要进行彻底的科学验证也提出了相关建议。该报告指出,某些传统的型态证据,如工具痕迹和指印,并没有经过同样严格的验证。因此科学对法庭科学领域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法庭科学? 作者简介李昌钰博士(Dr.Henry C.Lee),出生在江苏省如皋县,美国纽海文大学终身教授。李博士以精湛独到的刑事侦查与鉴识技术享誉国际,因屡破奇案而被新闻媒体冠上“当代福尔摩斯”、“物证鉴识大师”、“科学神探”、“现场重现之王”与“犯罪克星”等等美誉,迄今已获八百多个荣誉奖项,是一位从台湾走向全球的传奇人物。 李博士曾于美国各州与全球其它几十个国家参与调查八千多件重大刑案,世界各国争相聘请前往讲学与培训刑事侦察人员。此外,李博士还担任十几种学术期刊的编辑,已撰写出版约五百多篇学术论文与四十多本学术著作并荣获各国所赠与的二十多个荣誉博士学位。他侦办过的许多刑案都成为国际法庭科学界与警界的教学范例。1979年,出任康乃狄克州警政厅刑事实验室主任兼首席鉴识专家。1998年7月,李博士出任康乃狄克州警政厅厅长,是美国有史以来警界职位最高的亚裔人士。 伊莱恩·M.帕格利亚诺,理学硕士、法学博士、法庭科学顾问。曾担任康涅狄格州法庭科学实验室副主任,其间与李昌钰博士一起工作多年。她撰写的《法庭科学护理实践手册》被美国护理学杂志评为“年度最佳图书”。 凯瑟琳·瑞姆丝兰,哲学博士。她拥有法庭科学和临床心理学硕士学位及哲学学位。 目录总序 序言 第一章 犯罪现场和科学家 第二章 法庭科学的历史回顾 第三章 法庭证据鉴定中使用的科学方法 第四章 死因调查员 第五章 指印证据 第六章 火器证据 第七章 微量证据与化学分析 第八章 DNA证据 第九章 法庭药物分析和毒物学 第十章 法庭齿科学 第十一章 存疑文件 第十二章 新兴的法庭学科 第十三章 审判中的法庭科学家 媒体评论李昌钰博士作为世界上卓越的法庭科学家,他那灿烂如流星般的职业发展历程在过去的四十年间始终伴随着这一迷人领域的迅猛发展。在《神探李昌钰破案实录系列6:犯罪密码》中,李昌钰博士融合自己的职业经历,将最具有挑战性和最激动人心的案件奉献给了读者。特此将《犯罪密码》推荐给该领域的各位从业者、学生以及对这一戏剧性的、激动人心的职业着迷的人们。 ——西里尔·H.维克特 医学博士,法学博士,美国法庭科学学会前会长 这是杰出的作者们阐述法庭科学的经典著作--它们是如何发展、如何用于破案以及如何被误用。这是犯罪现场调查领域的必备读物。 ——迈克尔·M.巴登 医学博士,纽约市前任首席法医官 你能发现真相吗?赶紧阅读《犯罪密码》吧!李昌钰博士,帕格利亚诺博士和瑞姆丝兰博士一起揭示法庭科学为正义服务的全部真相。这是一本好书! ——M.弗雷德里克·瑞尔德斯博士 法医毒物学家,NMS实验室主任 这《神探李昌钰破案实录系列6:犯罪密码》带你到法庭科学的过去和现在进行一次启发性的、引人人胜的旅行,由三位精力充沛、见多识广的向导带路。如果有哪《神探李昌钰破案实录系列6:犯罪密码》称得上是法庭科学自身的图书馆,那就是这本了。 ——詹姆斯·E.斯塔尔斯 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律与法庭科学名誉教授 这《神探李昌钰破案实录系列6:犯罪密码》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引人人胜,可以为那些对法庭科学职业感兴趣的读者提供必备的知识。它对每个人都有用处,从完全的初学者到经验丰富的法庭科学家。李昌钰、帕格利亚诺和瑞姆丝兰是无与伦比的最佳组合。 ——罗纳德·L.辛格 理学硕士,美国法庭科学学会前会长,国际法庭科学学会前会长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