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贩卖毒品罪研究 |
释义 | 图书信息作 者:高巍 著出 版 社:公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5-1 版 次:1 页 数:264 字 数:236000 印刷时间:2007-5-1 开 本:大32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I S B N:9787811096880 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毒品是一个规范的概念,源于物质属性基础上立法者对其的规范评价。 其数量、纯度与贩卖毒品罪的定罪量刑关系密切。贩卖毒品罪的本质是对于人民健康的侵害。贩卖毒品行为属于抽象危险犯类型,其指向的法益为人民的健康。贩卖毒品罪在主观方面的表现形式为故意,不需要具有牟利目的,既遂的标准为实际的毒品转让。贩卖毒品行为往往吸收非法持有毒品行为成立一罪。在量刑上应该考虑到贩卖毒品罪所侵害的法益和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 作者简介高巍,1978年12月生,四川剑阁人。200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云南大学法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刑法学、比较刑法学、禁毒学研究。在《法律科学》,《刑事法判解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目录引言 第一章 毒品概述 第一节 毒品的语源及沿革 一、“毒品”的语源 二、“毒品”的沿革 第二节 刑法学中的毒品 一、毒品的物质属性 二、毒品概念之比较与重构 第二章 贩卖毒品罪的本质 第一节 英美等国贩卖毒品罪本质的学说 一、主流学说的考察 二、两种新理论的考察 第二节 德日等国贩卖毒品罪本质的学说 一、法益一元论模式 二、法益二元论模式 三、比较与评析 第三节 我国刑法理论中贩卖毒品罪的本质 一、现有学说述评 二、贩卖毒品罪本质的重构 第三章 贩卖毒品罪的客观方面 第一节 贩卖毒品行为与抽象危险犯 一、抽象危险犯概述 二、贩卖毒品行为之抽象危险犯类型 三、贩卖毒品行为作为抽象危险犯类型在立法上的正当化依据 第二节 贩卖毒品行为的表现形式 一、国外立法例及主要争论 二、我国刑法界的主要争论评述 三、本文观点 第三节 贩卖毒品行为的界限 一、贩卖毒品行为与赠与毒品行为 二、贩卖毒品行为与杀人行为 第四节 毒品的数量与纯度 一、毒品的数量 二、毒品的纯度 第四章 贩卖毒品罪的主观方面 第一节 “明知”的内容和认定 一、“明知”的内容 二、“明知”的认定 第二节 贩卖毒品罪的目的 一、肯定说面临的困境 二、否定说之合理性论证 第三节 贩卖毒品罪的故意与诱惑侦查 一、诱惑侦查概述 二、诱惑侦查对贩卖毒品罪故意的影响 第五章 贩卖毒品罪的完成与未完成形态 第六章 贩卖毒品罪的共犯与罪数 第七章 贩卖毒品罪的量刑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第一章 毒品概述 第一节 毒品的语源及沿革 一、“毒品”的语源 “毒品”一词,在汉语中究竟自何时出现,几不可考。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大约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使用‘毒品’一词,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才流行起来。”至于现代汉语中的“毒品”一词究竟是欧洲的传教士直接引入,还是经由日本间接传人中国,也不清楚。而在其他语言中,相对应词语之含义也繁芜多变,如英语中,可指称“毒品”一语之词大致有“drug”、“narcotic”等,而“drug”一语通常作为药品之类称,亦可指麻醉品等能使人形成瘾癖之物。“narcotic则常指麻醉品。19世纪末的美国,“drug”一词就与物质滥用相关,1897年发表的一篇文章的题目第一次出现了“毒瘾”(drug addict)一词。到了20世纪初,“drug”在英语国家更为频繁的指称与依赖相关之义,如出版于1913年1月的《纽约时报》索引第一册就将“毒品罪恶”作为标题主词,在英美均有很大影响的《不列颠百科全书》于1910年出版的第11版中把“麻醉品”专作为一个词条,除了对其的医学解释外,还补充道:“‘麻醉药’往往既用来特指‘麻醉品’,又用来特指‘毒品’。因此,‘服麻醉药’就意味着失去知觉或服毒品。”“drug”与“narcotic”之间虽有内涵广狭之别,然而作为一般意义上的理解,均可涵摄毒品之义。 二、“毒品”的沿革 毒品之内涵并非恒定如一,随着历史之演进,其一直处于变化状态。鸦片作为最早的毒品种类之一,其兴奋作用在公元前1500年的埃及已被人认识。随后,鸦片自埃及传人欧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