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耳部应用解剖生理 |
释义 | 耳部耳朵位于眼睛后面,它具有辨别振动的功能,能将振动发出的声音转换成神经信号,然后传给大脑。在脑中,这些信号又被翻译成我们可以理解的词语、音乐和其他声音。 耳廓耳廓位于头颅两侧,除耳垂为脂肪和结缔组织构成外,余皆为弹性软骨构成支架,上覆以软骨膜和皮肤。其后(内)面较平而微凸,前(外)面凹凸不平,形成耳轮、对耳轮、耳屏、对耳屏、耳甲艇、耳甲腔等解剖标志。前面的皮肤与软骨粘连较后面为紧,皮下组织少,故外伤后形成的血肿不易吸收,感染后易发生软骨膜炎。耳廓皮肤薄,血管位置浅表,又是冻疮的好发部位。耳廓与外耳道连续,当外耳道发炎时,牵拉耳廓或压迫耳屏可使疼痛加剧。 外耳道外耳道起自耳甲腔的外耳门,止于鼓膜,成人长约2.5~3.5厘米。外1/3为软骨部,内2/3为骨部。软骨部皮肤有皮脂腺,盯聆腺和毛囊,外伤后易感染成疖。由于皮肤与软骨附着较紧,故感染肿胀时易致神经末稍受压而引起剧痛。软骨部前下壁常有2-3个由结缔组织充填的垂直裂隙,称Santorini裂,它可增加耳廓的可动性,亦系外耳道与腮腺之间感染互为传染的途径。骨部与乳突前壁、颅中窝及颜下颌关节相邻接,外伤或感染时可相互影响。骨性外耳道中部较窄,称外耳道峡部,易于嵌顿异物。 外耳道略呈S形弯曲,外段向内向前而微向上,中段向内向后,内段向内向前而微向下。故在检查外耳道深部或鼓膜时,需将耳廓向后上提起,使外耳道成一直线方易窥见。婴儿的外耳道软骨部与骨部尚未完全发育,故较狭窄。 外耳神经外耳的神经主要有二:一为下领神经的耳颞支,分布于外耳道等的前半部,故当牙病等疼痛时可传至外耳道;二为迷走神经的耳支,分布于外耳道等的后半部,故当刺激外耳道皮肤时,可引起反射性咳嗽。另有耳大神经、枕小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的分支支配。 外耳的血管:动脉来自颈外动脉的耳后动脉、颞浅动脉和上颌动脉。颞浅动脉和耳后动脉主要分别供应耳廓的前后面,且两者之间有细小分支相吻合。上颌动脉的耳深动脉经外耳道骨部与软骨部交界处供应外耳道及鼓膜外面。静脉与同名的动脉伴行,汇流至颈外静脉,部分回流至颈内静脉,耳后静脉可经乳突导血管与乙状窦相通。 外耳的淋巴引流至耳前、耳后、耳下、颈浅和颈深淋巴结上群。 外耳的生理外耳的主要功能是将自由声场的声波传播到鼓膜。 耳廓可收集声波汇人外耳道。两侧耳廓的协同作用,可以判断声音的来源方向。耳廓缺如,不仅影响美观,还可引起一定程度的听力减退。 外耳道是声波传导的通路,具有传递声波及扩音作用。其一端开口,另一端为鼓膜所封闭。根据物理学原理,充气的管道可与波长4倍于管长的声波产生最大的共振作用,即增压作用。外耳道长约2.5厘米,据此计算,它作为一个共鸣腔的最佳共振频率约在3800Hz,这样的频率及其邻近频率在鼓膜附近的声压可提高10-12dB。此外,外耳道尚有保护耳的深部结构免受损伤及保持耳道深部温度恒定的作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