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 |
释义 | 儿童生长性颅骨骨折 多见于婴幼儿头部外伤后,大多发生在一岁以内,90%在3岁以内,亦可见于稍大的儿童,骨折多位于额顶部。 机理:颅骨发生线形骨折时,下面的硬膜亦同时撕裂与颅骨分离,以后可能由于蛛网膜、软脑膜及脑组织突入骨折裂隙之间,蛛网膜突入后常有某种程度的活瓣作用,使脑脊液易流出而不易返回,形成局部的液体潴留,加重了对骨折缘的压迫,同时骨折裂隙亦长期受脑搏动的冲击,因而使骨折线不断增宽。更重要的是由于儿童时期脑生长迅速,颅骨和硬脑膜的缺损,恰恰成为减压窗,故在脑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使颅骨缺损逐渐增大,甚至形成囊性脑膨出。 术中可见在增宽的骨折线之间,硬脑膜已缺失,而代之以增厚的结缔组织,在其下面有一由蛛网膜为囊壁的单房性或多房性囊肿,内含蛋白成份较高的液体,此囊肿呈楔形伸入萎缩的脑组织中,多数为非交通性的,亦可与脑室相通而成脑穿通畸形,骨缺损缘较薄向外翻,有如贝壳状。 临床表现:在明显的头部外伤颅骨骨折后,经过数月出现头颅发育异常。这种异常表现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颅骨缺损为主,表现为损伤区变软,并有搏动,有人称之为"创伤性颅骨腐蚀症";一类是在损伤区有明显膨出,称之为"创伤性脑膨出"。由于多数患儿常伴有局部的脑损伤,因而偏瘫及外伤性癫痫比较常见。 X线平片或CT可见到有增宽的骨折线或大面积的骨折缺损。 治疗:多主张及早手术修补硬脑膜,防止骨折线的继续增大或形成创伤性脑膨出。但如无局部膨出或骨折缺损不大时亦可不手术,癫痫则以药物控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