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敦煌石窟保护与建筑
释义

基本信息

出版社: 甘肃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9月1日)平装: 219页

正文语种: 汉语

开本: 16

ISBN: 9787226035832

内容简介

《敦煌石窟保护与建筑》是作者退休之后写的文章,是他工作和生活的经历,主要介绍了莫高窟壁画保护的若干问题、榆林窟的病害及保护、莫高窟石窟加固工程的回顾、回忆敦煌石窟保护工作、我经历的敦煌石窟保护工作、甘肃渭源灞凌桥、敦煌壁画中的唐代建筑、敦煌壁画中塔的形象、敦煌建筑画中的古代建筑局部表现、石窟造型的民族形式等内容。

作者简介

孙儒僩,1925年10月17日出生。四川新津人。1946年毕业于四川省艺术专科学校建筑科。1947年到敦煌艺术研究所(敦煌研究院的前身)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所长、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文化厅文物保护专家组成员。 在莫高窟工作的46年期间,曾从事壁画建筑资料的临摹、整理,唐宋窟檐的测绘等古建筑研究的基础工作。20世纪50年代参加甘肃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安西榆林窟、天梯山石窟的首次考察。50年代以后先后参与莫高窟1-3期石窟保护加固工程的监理、莫高窟南区南段石窟加固工程、安西榆林窟、敦煌西千佛洞加固工程的方案设计与施工 参与编写了《敦煌艺术全集·石窟建筑卷》、《敦煌艺术全集·建筑画卷》及《敦煌学大词典》。其担任课题组长的“敦煌莫高窟环境及壁画保护研究”项目,获得国家文物局1992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1988年甘肃省环保局科技成果三等奖。

目录

莫高窟壁画保护的若干问题

一 自然环境与壁画保存

二 洞窟内部的温湿度

三 洞窟的日照

四 关于壁画变色与褪色问题

五 文物保护预防措施

榆林窟的病害及保护

一 榆林窟的自然状况

二 石窟危岩的病害状况

三其他病害

四 石窟加固整修的设想

莫高窟石窟加固工程的回顾

一 关于石窟病害的基本情况

二 石窟危崖加固措施

三结语

回忆敦煌石窟保护工作

一 敦煌艺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的第一张布告

二 拆除土台后发现的一批新洞窟

三 关于洞窟编号

四 被封闭的3个窟龛

我经历的敦煌石窟保护工作——20世纪40至60年代

— 20世纪40年代的石窟保护工作

二 50年代对石窟保护的探索

三 60年代大力进行的石窟保护

甘肃渭源灞凌桥

敦煌壁画中的唐代建筑

敦煌壁画中塔的形象

敦煌建筑画中的古代建筑局部表现

石窟造型的民族形式——帐在石窟造型中的运用

关于日本古建筑的保护——访日回忆

甘肃石窟考察杂记——我参加过的几次石窟考察

莫高窟的上寺和中寺——国立敦煌芝术研究所基地回顾

我的敦煌生涯——踏上敦煌之路

发蕴钩沉搜劫烬 长将心力护春华——常书鸿所长与石窟保护

后记

文摘

莫高窟壁画保护的若干问题

莫高窟现存492个石窟(北区没有造像的洞窟不在此数之内),保存着约45000平方米壁画。这些壁画上起十六国,下止元代,上下绵延1000年,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珍宝。这些艺术珍品能保存到今天。除地方偏僻外,还有赖于敦煌地区的干燥气候这一有利条件。在历史长河中,壁画经受了多种自然的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损坏严重。为了使敦煌壁画尽可能长远地保存下去,除了研究壁画的制作方法及制作材料之外,还应调查石窟内外大气的温度、湿度、日照、通风等自然因素,认识壁画保存的客观条件及病害产生的原因。下面是我们对壁画保护有关问题的粗浅认识。

一 自然环境与壁画保存

莫高窟位于敦煌盆地的边沿,在三危山与鸣沙山之间,石窟坐西向东,南区窟前为大泉沟一级台地。宽150-200米,石窟开凿在台地西侧的陡岩上,陡岩系第四纪酒泉系砾石层,高约15-20米,是石窟开凿的集中区域。砾石层表面风化严重,用手触摸即行散落。但在石窟内部,因为受气候的影响较小,砾石层表面,开凿洞窟时的锤凿痕迹犹新,说明这种砾石层的耐候性还是比较好的。

敦煌地处河西走廊西端,坐标位置在北纬40°,东经94°49 `,莫高窟海拔在1320-1380之间,地处荒漠戈壁腹地,离敦煌县城25公里,小区域气候与敦煌相似。根据敦煌文物研究所1962-1965年问的观测,年平均温度10℃,最低-22℃。年平均相对湿度约35%,年平均风速4米/秒,以西南、东北风为多,集中在夏秋二季。年平均降雨量20-35毫米,而蒸发量高达4200多毫米。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9: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