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段兴利 |
释义 | 段兴利副教授人文学院硕导简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个人简介段兴利,男,生于1973年9月,江苏东海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副教授,现任人文学院人文素质教育中心主任。1993年9月至1997年6月就读于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本科专业,1997年7月被分配到甘肃工业大学(现名兰州理工大学)工作至今,其中2002年9月至2005年6月就读于兰州大学社会学专业,并获得法学(社会学)硕士学位。 导师研究方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导师代表性成果简介专著部分: 1、《大学新生入学适应研究》,32万字,2006年12月,甘肃民族出版社。 获得2008年甘肃省高等学校社科成果三等奖;甘肃省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6万字,2008年12月,甘肃文化出版社。 获得2010年甘肃省高等学校社科成果三等奖。 3、《网络社会学词典》,35万字,2010年4月,甘肃人民出版社。 论文部分: 1、大学生网络成瘾的ICE解释模型,青海师专学报,2007/01 2、对青少年病态追星的探讨,当代青年研究,2007/08 3、大学新生网络成瘾的理论分析,甘肃社会科学,2007/06 4、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理论分析,科学·经济·社会,2007/04 5、大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浅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04 6、网络社会问题研究现状综述,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06 7、大学新生入学适应的理论分析,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05 8、一种对网络社会的社会学反思,兰州大学学报,2010/02 9、网络意见领袖的产生、特征及培养,科学·经济·社会,2010/03 10、网络社会问题的特点及其控制研究,甘肃社会科学,2010/05 教学部分: 1、讲授的“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获2010年甘肃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奖。 未来几年拟开展研究的问题及领域未来五年,本人将重点研究两个问题:一是青少年的网络成瘾,二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作出这样的设计和选择,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可以充分吸收、利用本人在青少年发展和网络社会问题上已有的研究经验与研究成果,对这两个重点研究课题作进一步的融合,使其相互渗透、相互支持,从而有助于下一步研究的进行和深入;二是国内外对青少年网络成瘾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已有一些阶段性成果出现,但从整体上看仍缺乏系统性和应有的理论深度,有些结论的信服力尚嫌不足。如关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已有的网络成瘾诊断工具,大多是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研究需要出发而编制的网络成瘾问卷或量表,这些鉴别工具均是把网络成瘾统一在同一架构下,并未进行类型上的区分,这就使得这些标准的信度与效度存在不足。因此,面对因互联网崛起而形成的新社会经验,调整和改变社会科学的理论视野与问题意识,已是今日社会科学研究的当务之急。 在研究内容上,本人将着力研究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和社会控制机制。初步考虑在研究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时,首先针对每一种具体成瘾现象的个案进行访谈和问卷施测,再参照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编制诊断青少年不同网络成瘾类型的初步问卷,然后再应用有关技术手段对其修改直至定稿。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