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杜金哲 |
释义 | 姓名:杜金哲 性别:女 籍贯:辽宁省大连市 出生年月:1972年4月 学位: 博士 职称: 副教授 一、个人简历1989.07-1993.08,东北农业大学土壤农化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 1993.08-1996.07,东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获农学硕士学位; 1996.07-1999.12,东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获农学博士学位; 1999.07-2002.04,哈尔滨工业大学,讲师; 2002.04-2005.10,莱阳农学院农学系,副教授; 2005.10-2007.11,莱阳农学院植物科技学院,副教授,作物栽培教研室主任; 2007.11至今, 青岛农业大学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副教授; 二、教学工作情况(一)主讲课程 主讲本科生课程:作物栽培学、植物生产学、作物生长发育和化学控制、农学概论、农业概论、农业基础知识、药用植物栽培学 主讲研究生课程:作物高产优质栽培理论与技术 指导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硕士研究生3人。 (二)主持和参加的教学研究课题 教研项目名称 起止时间 项目来源 项目编号 经费总额 主持/参加) 1.《作物栽培学》校A类课程建设,2003.11-2006.12,青岛农业大学,1.5万元,主持; 2.《作物栽培学》优秀课程,2005.09-2006.12,青岛农业大学,主持; 3. 改革《作物栽培学》实验、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2006.03-2008.11,青岛农业大学校级教改项目,主持; 4. 农学专业校级品牌专业,2006.09-2009.9,青岛农业大学校级教改项目,3万元,主持; 5. 农学专业山东省品牌专业, 2008.1-2009.12 ,山东省教育厅项目,18万元,参加; 6. 改革实验教学提高作物栽培学教学质量,2005.05-2008.11,校级教改项目,参加。 (三)获奖教学成果 《作物栽培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主持,青岛农业大学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09.01。 (四)教学研究论文 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2007.12 ,第一作者。 (五)参编教材 (教材名称 本人位次 出版社 出版社所在地 出版时间) 1. 《农学概论》,参编,科学出版社,北京,2007.08 2. 《农业概论》,参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2007.12 三、科研工作情况(一)学术成就概述 (主要介绍本人在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如当前主要研究方向、主持和参加科研课题情况、科研获奖情况、发表论文情况、学术水平、参加的社会服务活动、取得成效、社会评价等,要突出新理论、新技术的描述,例如科学价值、经济社会效益等。在阐述个人的贡献和评价成绩时,应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例如:科研成果“××”经专家鉴定国内领先,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的××问题,实际应用面积达到××亩,创造经济效益××万元,为农民增收、农村致富做出了积极贡献。主持完成的××成果以××万元转让给××公司,获得经济效益××万元……) (二)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1. 高产小麦氮-硫互作代谢和调控机制与氮硫营养利用,2009.01-2001.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参加,3/7; 2. 山东省旱地典型作物种植模式下资源环境要素变化规律研究,2007.01-2010.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20万,2/7; 3. 小麦-玉米周年生物节水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青岛市科技支撑计划,2008.12-2010.12,5万元,主持; 4. 华东北部偏湿润易旱区井渠结合灌区农业综合节水技术集成与示范,2002.06-2005.12,国家“863”, 50万元,参加,6/7; 5. 旱地超高产小麦节水高效栽培理论与技术,2002.06-2005.12,国家“863” ,12万元,参加,3/5; 6. 胶东半岛小麦超高产节本增效技术模式,2004.01-2006.12,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10万元,参加,2/9; (三)获奖科技成果 1. 旱地小麦肥料早施深施节水优质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第四位,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8.01; 2. 冬小麦旱作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第四位,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2007.04; 3. 冬小麦旱作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第四位,青岛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青岛市人民政府,2007.08。 (四)科研论文 1. 不同土壤水分对强、弱筋小麦烘焙品质的影响,华北农学报,通讯作者,2008.06. 2. 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籽粒蛋白质积累规律,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第一作者,2008.09. 3. 氮肥运筹对小麦蛋白质及湿面筋含量的影响,青岛农业大学学报,通讯作者,2008.09. 4. 不同品质类型春小麦HMW-GS形成时间和积累强度与品质的关系,第一作者,作物学报,2003.01. 5. 大豆感染灰斑病菌后叶片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华北农学报,2/3,2006.10. 6. 氮钾配施对强筋小麦济麦20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中国农学通报,2/5,2009.05. 7. 大豆与灰斑病菌互作中大豆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变化,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3, 2006.12. 8. 不同形态氮肥对春小麦籽粒沉淀值的调节作用,莱阳农学院学报,2/5,2004.03. 9. 春小麦不同品质类型籽粒蛋白质及组分与沉淀值的关系,莱阳农学院学报,2/4,2004.09. 10. 春小麦籽粒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积累过程中不同形态氮肥的调节作用,莱阳农学院学报,2/4,2005.06. 11. 不同种小麦碳素同化、运转和分配的比较研究,莱阳农学院学报,2/3,2006.06. 12. 不同种小麦氮素同化、运转和分配的比较研究,莱阳农学院学报,2/4,2006.09. 13. 硫对不同类型春小麦湿面筋和沉降值及氨基酸的效应,作物学报,3/4,2004.03. 14. 硫对春小麦不同品质类型籽粒蛋白质及贮藏蛋白含量的效应,作物学报,4/4.2003.11. (五)主编、参编学术著作 1. 中国专用小麦育种与栽培,参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2006.09。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