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扁穗雀麦 |
释义 | 中文学名:扁穗雀麦 拉丁学名:Bromus cartharticus Vahl.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属:雀麦属 分布区域:原产于阿根廷、秘鲁,现云南、青海、内蒙古、陕西、江苏大量出现 英文名:Rescuegrass 形态特征扁穗雀麦为禾木科雀麦属短期多年生草本植物。须根发达。茎直立丛生,粗大扁平,高达1m左右,高者达2m以上。叶鞘早期披柔毛,后渐脱落。叶舌膜质长2—3mm,有细缺刻。叶片披针形,长达40—50cm,宽6—8mm。圆锥花序开展疏松,长20cm,有的穗形较紧凑,小穗极压扁,通常6—12个小花,长 2一3cm,种子多,千粒重10g左右。颖尖披外形,脊上具微刺毛,第二颖较第一颖长,外稃顶端裂处具小芒尖,内稃窄狭,较短小,颖果紧贴于稃内。 地理分布扁穗雀麦原产南美洲的阿根廷,19世纪60年代传入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已广为栽培。我国最早于20世纪40年代末期在南京种植,后传人内蒙古、新疆、青海、北京栽培,为一年生。引入云南、四川、贵州、广西等省栽培表现为短期多年生。凡引种过地区,常可见逸生种。 生态特征扁穗雀麦属短期多年生,在长江流域以北表现为一年生或越年生,在以南栽培可生长四年以上。性喜温暖湿润气候,最适宜生长气温为10—25℃,夏季气温超过35℃即不甚相宜。北京、内蒙古不能越冬,在南方栽培抗冬性较强,贵阳地区1984年春,绝对最低温下降到零下9.7℃,扁穗雀麦仍绿色。有一定的耐旱能力,但不能耐积水。在亚热带当其逸生于野外时能同一些疏丛型草类及杂类草混生,生于灌丛中的扁穗雀麦分蘖减少,但可同灌丛植物竞相生长,株高达2m以上,穗轴长41. 5cm。扁穗雀麦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性喜肥沃粘重的土,也能在盐碱地及酸性土壤里良好生长。在北京春播,4月上旬播种,6月下旬抽穗,8月上旬种子成熟,生育期约122天,在北方多为春播,在南方春秋均可播种,贵阳秋播生育期为220天,春播者每年可收割两次,亩产鲜草2000kg,种子收量50kg左右;秋播者可收割3—4次,亩产鲜草2500—3000kg,可收两次种子,折亩产种子可达125kg。种子千粒重11g,每斤种子约5万粒,种子与皮壳比为1:0.24,一般每穗结子70—80粒,成熟种子易脱落。 饲用价值扁穗雀麦适应性较强,有较强的再生性及分蘖能力,产草量较高,抗冬性较强,在南方是解决冬春饲料的优良牧草。幼嫩时茎叶有软毛,成熟时毛渐少,适口性次于黑麦草、燕麦等。它种子成熟,茎叶仍为绿色,可保持较高的营养价值。其鲜草含干物质30%,粗蛋白4.7%,粗脂肪1.0%,粗纤维7.3%,无氮浸出物12.6%,灰分4.4%,其中家畜所需要的必需氨基酸较丰富,赖氨酸含量较高,为优良的禾草之一。 栽培要点扁穗雀麦较易种植,长江流域以南冬季温暖地区可以秋播,一般一次播种可利用2—3年;北京、青海、内蒙古等冬季寒冷地区可春播,利用1—2年。每亩播种量1.5—2kg,条行距15—20cm,播深3—4cm,播后盖压。生长期间注意中耕除草和适当浇水施肥,尤其追施氮肥,可大幅度提高产草量和改善品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