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斗门区和风中学 |
释义 | 基本简介斗门区和风中学是一所区直属的高级中学,它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校址创建于1763年(清乾隆二十八年),已有240年历史。我校校友遍布国内外,他们经常回母校聚会,为学校的发展共献良策。今天的和风中学真可谓是桃李满天下,桃李年年吐芬芳。 和风中学教师待遇由区财政全额供给,是区里教师待遇较好的学校之一。学校现有33个教学班,学生总人数超过1800人,教职工150多人,专任教师115人. 和风中学座落在珠三角最高峰黄杨山脚下的斗门镇,距珠海市区40分钟车程,距城区中心15分钟车程,离闻名于省港澳的珠海御温泉仅1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学校所在地在圩镇中心,校门口所在街道是最热闹的街道。学校占地60亩,校园树木葱笼,绿草如茵,整个教学区和生活区几乎被树木覆盖,若说和风中学的绿化率,在市里可排上第一或第二。难怪人人说和风中学是一所园林式的学校。 在115位专任教师中,有来自华中师大、西南师大、东北师大、青海师大、陕西师大、华东师大、华南师大、广西师大、四川师大、湖南、湖北师大等院校毕业生81人,来自外市的教师共98人(占81%),他们怀着共同的目标——为振兴斗门区的教育事业走到一起来。学校班子团结,富有开拓进取精神,领导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关系融洽,学生尊师爱校,教师爱生勤教,校风良好,受社会各届人士好评。 和风中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素质教育。近年来,学校大力提倡爱心教育,提出“互动的教学模式、共进的教学目标”的办学理念,教学质量逐年攀升,2002年、2003年高考上线总人数在全市普高学校中排第三位,是一所低进入(第二批录取)高产出的学校。 为了加快斗门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资600万元,分别于2000年和2001年扩建和风中学,新建了学生宿舍楼和教学楼、教师宿舍楼等达9000多平方,4幢新楼屹立在校园里,展示出了学校广阔的发展前景。和风中学 ——这所具有200多年历史的老校正以新的姿态迎四方学子。 历史沿革斗门中学是珠海市现存的创建最早的学校、最早的侨校之一。它坐落在斗门区(县)斗门镇的凤岗山上,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至今已有二百四十多年的历史了。 斗门中学从她创建到斗门县建县前(1965年),一直是香山县黄梁都(今斗门区)的最高学府。她的校址几经迁徙,校名亦多次更易。她的前身在1763年始创时称“黄梁都乡学”。道光二年(1822年),黄梁都司巡检张国栋在斗门墟外左侧(今斗门中学运动场)山岗上,捐建澄澜书院。咸丰八年(1858年)澄澜书院更名“凤岗乡学”。光绪二年(1876年),同治元年(1862年)进士黄槐森(斗门荔山乡人,曾任山东道御史、贵州按察使、云南巡抚、广西巡抚),在丧母回乡服孝期间,为消除积弊、振兴邑内文风,设黄梁都“和风书院”。“凤岗乡学”与“和风书院”的实物资料,现留有二块石匾,保存在斗门中学行政办公楼“侨泽士林”前。光绪三十年(1904年),在康有为、梁启超等倡导的维新变法的推动下, 清政府面对内忧外患,也感到非兴学不足以图强御侮,于是,宣布实行“新政”改革,其中在教育制度方面实行“废科举、兴学堂”等措施。因此,“和风书院”也随之易名为“和风学堂”。中华民国十八年(1929年),又改名为 “和风中学”。中华民国二十年至二十三年(1931年至1934年)“和风中学”改名为“和风师范”。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改名“中山县第五小学”。民国三十五年(1948年)复名“和风中学”。建国后的一九五一年,中山县政府将“和风中学”改为“中山县第六中学”。一九五七年“中山县第六中学”改名为“中山 县斗门初级中学”,一九六五年斗门建县,改名为“斗门县初级中学”,一九六八年再改为“斗门县斗门中学”,此校名一直沿用至今。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