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董庙狮子舞
释义

狮子舞又称舞狮,民间多称为玩狮子、耍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其历史悠久,流传地域广泛,据说最早由西域传入,至唐代,已发展成为上百人表演的大型集体歌舞,进入宫廷表演。此后,流行民间,深为广大劳动人民所喜爱。

狮子舞从地域上分为“南狮”、“北狮”,淮北地区流行的即是典型的“北狮”。而“北狮”中典型流派则为“武狮”,其造型威武,外形剽悍,动作粗犷,其中揉合一些武术套路,极富感染力。

董庙狮子舞起源于清朝前期,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因元末战乱,明朝大量移民,至清初董庙已发展为集镇,人口繁衍,生意肇兴,每年有两次庙会。而舞狮则应运而生,成为地方传统艺术。

狮子舞有单狮、对狮、群狮(四只、八只乃至更多)表演。表演者披上狮皮后,视觉受到限制,主要通过引狮人的口哨和绣球指挥、引导,做出各种动作。舞狮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充沛体力,通常选拔年轻力壮者,有武术功底者为佳。董庙狮子舞通常有五人表演,一对雄狮(每只狮子有2名表演者),一位引狮人。表演时,每狮由二人合作,外复狮子皮(过去多用苘麻加工,狮子头为竹篾扎制),造形逼真,威风凛凛。引狮人手持绣球,口吹鸣哨,引导狮子起舞,作出扑跌、翻滚、跳跃等高难度动作。并用锣、鼓、钹、铙等传统打击乐器伴奏,情绪热烈,场面火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7:3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