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冬节搓丸
释义

简介

福州传统时令节俗。福州有“冬节如大年”之说。宋代有拜节、祭墓、互相赠送礼品的习尚,至明代改变为搓丸,并把它贴在门楣间。搓丸象征团圆,充满欢乐气氛。

历史记载

《八闽通志·兴化府风俗·冬至》载:“前期糯米为丸,是日早熟,而荐之于祖考。”这就是“冬至暝”“搓丸子”和冬至早以熟的“甜丸子”祭祖的民俗。

仪式

其仪式是冬至的前一天晚上,在祖先神主龛前,陈列簪花寿面等吉祥供品。桌面放置一只大竹箩,箩中盛有糯米磨成的粉粞,点缀有福桔、红箸、四季花等。搓丸时,全家男女老幼团坐在大竹箩周围,边搓丸、边唱儿歌,搓丸分搓和捏两种,搓的有圆球和圆条,捏的则形状不拘。大人喜欢捏寿桃、蝙蝠(福)等象征吉利的物品;小孩所捏则不一定符合祥瑞,全靠大人喝彩附会,如捏一只狗,就唱“狗投富”,捏一只龟,就唱“龟长寿”。搓丸有的煮熟调糖吃;有的在煮熟后粘掺糖的豆粉吃。象这样全家男女老幼欢聚一堂搞“面塑”的场面,似是福州地区所特有。

所搓的“丸子”,是白色的,如当年有新婚的,则是搓红色丸子,以示家中添丁,家道会更红火。这时,女的穿上红衫,在灯光下分外耀目,孩子们笑口开颜,天真活泼。大家一齐围在大簸箕(俗叫“大笠弧”)的四周,孩子们坐在高高的凳子上,“跃跃欲试”。主妇把糯米碾成的粉(俗叫“米祭”)加入开水揉捏成圆形长条,摘成一大粒一大粒圆坯,然后各人用手掌把它搓成一粒粒如桂元核大小的“丸子”,这就是“冬至暝搓丸”。其中最有兴趣的是:大人有的在捏元宝、聚宝盆;有的在捏小狗、小猪,取“运气好,狗仔衔元宝”及“做狗,做猪,做元宝”的俗谚,寓有“财源广进、六畜兴旺”的意思。孩子们对小狗、小猪最有兴趣,欢呼“阿公在做狗”、“阿爸也在做狗”、“妈妈、奶奶都在做猪!”惹得全家人哈哈大笑起来。有的搓只有豆粒大小的“喜鹊丸”(俗叫“客鸟丸”)。孩子们搓来搓去总是搓不完,有扁扁的,也有长长的,连他自己也觉得好笑起来。有的把米祭弄在眉毛上,鼻子上,真是可笑又可爱。如孩子把丸子落下地上,要叫孩子把他捡起来,吹去沾上的灰尘,不然的话,今后会长得丑。其意是在教育儿童从小就要爱惜粮食。“搓丸”毕,把“丸子”放在“大笠孤”之中,扣上盖子,摆在“灶公”灶前过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1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