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东莞市舞蹈协会 |
释义 | 东莞市舞蹈协会成立于1984年,是由本市舞蹈工作者和爱好者组成的群众文艺社团。其宗旨是弘扬民族优秀舞蹈的文化,发展舞蹈艺术,活跃群众文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998年以来,东莞市舞蹈协会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文化新城的战略部署,认真履行"联络、协调和服务"的职能,团结和组织广大舞蹈工作者开拓进取,充分利用本市的广场阵地资源,千方百计拓展协会的工作空间和工作手臂,将群众文化、校园文化、基层文化、社区有机结合起,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舞蹈学习、舞蹈创作、舞蹈表演展示、舞蹈常设性比赛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的活动形式和内容,为繁荣东莞的舞蹈事业,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品味和艺术修养,做了积极的努力和有益的探索。 近年来协会主要成绩: (一)加强协会自身建设,壮大协会队伍。东莞市舞蹈家协会作为东莞成立最早的群众性文艺社团,自成立日起,就十分注重协会的自身建设,定期进行换届工作,将一批专业水平较高、事业心强的会员吸纳到协会理事会,到目前现任舞蹈协会理事会是第六届;与此同时,协会十分重视在基层、学校发展会员,积极推荐舞蹈文艺骨干加入市舞蹈家协会和推荐有成绩的会员加入省、国家级协会。目前,东莞市舞蹈家协会共有理事会理事10人,会员42人,其中国家级会员2人,省级会员15人;建立了舞蹈协会支机构22个,会员遍布各镇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 (二)多渠道、多形式组织培训、辅导活动,提高会员自身素质。多年来协会领导非常重视会员的素质提高,经常组织会员外出观摩学习,以及请国家级和省级舞蹈专家给会员及舞蹈工作者讲课。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使会员们开阔视野,提高舞蹈创作水平,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吸收更多的艺术营养,为会员的舞蹈创作、节目编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协会先后组织会员观摩的活动有:在杭州举行的第四届全国舞蹈大赛、2000年在广州举行的"全国桃李杯舞蹈大赛"、"国际标准舞大赛全国选手选拔赛"、"全国第二届"荷花奖"舞剧大赛"、"全国第十届群星奖舞蹈大赛"、广东省第二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全国第二届舞剧"荷花奖"优秀舞剧录像,组织会员赴广州观摩《云南映象》等等,2002年还专门组织会员赴云南观摩全国首届舞蹈节;此外,从2002年起,协会每年为会员订阅《舞蹈信息报》。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开阔了会员的艺术视野。 在组织会员培训方面,协会采取本地办班学习、出外培训和邀请专家讲课等多种形式对会员进行培训。2000年至今,即举办了省舞蹈专家孙桂珍主讲的舞蹈创作培训班(2000年)、在北京举行的舞蹈短训班(2001年)、联合有关部门举行的全市广场秧歌舞学习班(2003年);2004年东莞市舞蹈编导短训班(请著名舞蹈评论家冯双白,舞蹈编导胡晶莹、肖燕英讲课),2001年,协会组织了一百多人旁听全省舞蹈创作研讨会上,全国舞蹈协副主席、著名理论家资华筠,北京舞院教授著名舞蹈理论家于平讲课。每次培训活动,会员报名踊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联系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舞蹈和群众性舞蹈活动。 活动开展是协会工作的主要载体,也是增强协会凝聚力、影响力的有效方式。多年来,东莞市舞协充分利用东莞群众文化工作的特点和东莞文化广场资源丰富、基层文化活跃的优势,联系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协会品牌活动。 一是举行东莞青年舞蹈大赛。该活动是东莞舞蹈协会精心设计策划、独立组织的一次全市性的常设性活动,每三年举办一届,至2004年已经举办了五届。该活动组织周密,发动广泛,仅第五届比赛,经筛选进入比赛的队伍就有88支,演出人数达数千人,成了东莞舞蹈创作展示的一次盛会。每届比赛都涌现出大批优秀人才和作品,在东莞艺术舞蹈台,这些作品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是充分利用东莞广场资源丰富的特点,开展以中老年舞蹈为主的广场集体舞比赛活动。近年来东莞文化广场如雨后春笋,发展迅速,协会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将中老年集体舞作为突破口,引导广大中老年妇女参与广场文化活动。2004年协会因势利导,举办了东莞首届广场集体舞比赛,比赛设分赛区,分赛和决赛场面十分壮观,成为东莞广场文化最亮丽的活动品牌。今年元宵节,作为东莞市迎春演出月的压轴戏,协会和东莞群众艺术馆举办了"东莞市首届中老年广场集体舞邀请赛,受到社会各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协会各分会协同当地文化部门亦先后开展了镇区一级的广场舞比赛。虎门、长安、厚街、石龙、桥头、塘厦等十几镇区几乎村村有集体舞蹈队,此外协会会员在各中小学、社会亦先后建立了自己的队伍,演员人数多达万人之众。广场舞、集体舞成为东莞最富有群众基础的文艺表演形式,在东莞的文化活动开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三是连续举办少儿舞蹈艺术花会。少儿舞蹈创作比赛也是东莞舞蹈协会长抓不懈的一项工作内容。和青年舞蹈大赛一样,东莞市少儿舞蹈花会每三年一届,至今已举办了六届。每届代表队都有数十支,2004年举行的第五届花会就达80多支队伍。少儿花会比赛的常态化,为东莞的少儿艺术基础教育成果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平台,有力地推动了东莞幼儿教学的素质教育和幼儿的全面发展。 四是积极参与东莞的全市性群众文化活动,在群众文化舞台上大显身手。近年来东莞市舞协在群众文艺活动中异常活跃,多次参与组织、创作、导演全市性大型文艺演出,在各镇区的文艺活动中都能看到舞协会员勤奋身影,他们为繁荣东莞的文艺事业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每年的重大节日文艺晚会,大型主题性晚会等,舞协会员都勇挑重担,不计报酬,发挥了自己的专业特长,奉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全市群众中树立了自己的口碑。2002年春节,为进一步做好拥军工作,舞协特地赶排一台节目,到宝山部队慰问解放军战士,受到了部队战士的热烈欢迎,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五是积极参与舞蹈艺术交流活动,协助组织全省性、全国性的舞蹈创作、研讨、比赛活动。近年协会主要参与交流的节目有:广场舞蹈《醒狮踩高桩》应中央电视台邀请参加了中国98元宵电视直播晚会;少儿舞蹈《小猪选美》、《春花烂漫》参加由文化部、全国妇联、全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欢乐华夏娃"进京为中央领导演出;组织会员参加东莞民间艺术团,使东莞舞蹈首次跨出国门参加了在希腊举行的国际民间艺术节,并取得园满成功;2001年协助省舞协举办全省舞蹈创作研讨会;2002年组织会员参加中华民族儿童歌舞周活动;2004年和2005年与樟木头镇政府合作主办两届国际标准舞比赛等。 (四)精心组心,重点创作,打造精品。协会在开展培训、组织活动的同时,牢固树立精品意识,积极开展重点题材的创作,精心组织创作骨干重点攻关,打造协会的舞蹈艺术精品。近年来,为东莞培养了一批有较高创作水平的队伍,他们活跃在全市各镇区、学校、社区和企事业单位,配合这些部门开展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深入基层进行辅导,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艺术修养,他们将所学的东西带入实践,在社会活动中进行体验,吸取养分,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在省和全国的舞蹈比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获得包括文化部"群星奖"在内的省级、全国性、国家级奖项50多项,为东莞争得荣誉。如协会谭杰、陆凤桃创作的青年舞蹈《渔女船歌》全国第十届"群星奖"金奖;1999年刘影创编的舞蹈《健身棒、棒、棒!》获得全国中老年人舞蹈大赛一等奖;何环珠、陈海清编导的《麒麟携子采高青》、陈海清编导的《麒麟吐书贺盛事》获得首届中国麒麟舞大赛金奖;在1998年广东省首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上,东莞舞协就获得了两金两银一铜的好成绩;在广东省第五届、第六届少儿艺术花会上,协会会员分别取得了3金1银和3金奖;在首届岭南舞蹈大赛上获得3金3银1铜。此外,协会会员在先后在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广东省首届麒麟舞大赛,中南六省、市、西南五市老年人"泰迪健身球、操(舞)比赛,2001广东省舞台艺术作品展演,2002中华民族儿童歌舞周,第三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中都取得不俗的成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