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东南大学生物工程 |
释义 | 专业简介生物工程专业是东南大学基础医学院依托东南大学强势工科、基础医学院优势生物学科精心建设的四年制本科专业,授予工学学位。本专业学科具备博士点,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本专业的培育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生物科技创新人才,生物研究领域的专业精英、生物技术企业的高级研发人员。本专业学生应系统了解现代生命科学知识,掌握较为广泛的生物科学基本知识和实验技术,具有一定的工程学基础,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创新型科学技术人才,能在理、工、农、医等生物工程相关领域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等工作,具备进一步深造和发展潜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的主要课程有: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现代生物学导论、遗传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与解剖学、发育生物学、免疫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组织工程与技术、基因组学、化工原理、发酵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环境生物工程等。 本专业充分利用综合型大学学科齐全的优势,并在课程设计、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改革、管理机制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具有特色的“个性化生物工程优秀人才培养体系”。本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和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包括多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973首席等在内的不同学科的知名专家教授。利用雄厚的师资力量,为学生配备学习型和研究型双导师,本科四年全程实施个性化培养模式,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自身优势,确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将学生培养成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有突出地科研与创新能力的生物工程优秀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生物工程专业根据东南大学关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复合型、创新性、多样化”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总体指导思想下,构建个性化生物工程优秀人才培养模式。在互动式教学模式、多层次双语教学、“菜单式”创新实验课程、推行课程负责人制度、聘请国内知名教授和专家授课、举办高水平学术讲座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特长,采取以下措施保证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全面施行: 1、 实施“双导师”制度 为1~2年级学生配备学习型导师、3~4年级学生配备研究型导师,学习型导师主要负责学生生活和学习上的指导和关心;科研型导师负责学生创新型思维和科研素质的训练。由青年教师组成学习型导师群、副教授以上专业教师组成研究型导师群,不管是学习型还是科研型导师都实行自由申请,双向选择,全程实施个性化、“一对一”培养模式。 2、 开展SRTP项目、制定优秀学生院内培养计划: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的差异,引导学生参加SRTP项目、课外研究项目,并为其配备科研指导老师。制定优秀学生培养计划,吸纳优秀学生直接进入教授的科研小组,参与课题申报、实验设计、实验研究、实验汇报、论文写作等各各环节,让优秀学生提前步入科学研究的殿堂。 3、 实施优秀学生国内外交流培养计划 我们已通过“优秀学生校际交流培养计划”选派优秀学生到浙江大学等学校进行生物工程专业的交流培养,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该专业的培养模式。今后我们将选派更多的优秀学生进行短期的交流培养;我们也将积极创造条件选派优秀学生到国外名牌学校进行交流访问、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同时准备接受国内外学生来我院交流学习。 4、 “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 教育的核心是服务于社会、学生的未来要面向社会。我们要在研究型和实用型两类基地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加强与基地的联系和合作,聘请基地研发型人才担任生物工程专业的兼职教师,加速我院科研成果的转让与实际应用、努力成为企业的研究基地,完善“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模式。 导师资源谢维,教授,博导,基础医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主要从事与发育相关基因功能的研究。 陆祖宏,教授,博导,教育部分子与生物分子电子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在分子电子学及生物芯片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张建琼,教授,博导,基础医学院副院长,江苏省发育生物学学会秘书长。主要从事免疫学方面的研究。 赵春杰,教授。973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神经发育方面的研究。 毛晓华,教授。主要从事粘细菌发育相关基因的研究 。 窦俊,教授,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系主任 ,主要从事免疫学方面的研究。 方明,教授,遗传及发育学系副主任。主要从事与发育相关基因功能的研究。 王大勇,教授。主要从事线虫发育相关基因的研究。 樊红,教授。遗传及发育学系副主任。主要从事遗传学方面的研究。 曾水林,教授。基础医学院常务副院长,主要从事人体解剖、神经发育方面的研究。 孙啸,教授,博导,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系副主任。主要从事生物信息学、医学信息处理、生物计算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工作。 王立新,教授,院长助理,主要从事免疫学方面的研究。 实习集锦生物工程专业是一门由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等相互交叉结合而成长起来的新兴复合学科。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是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创新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巩固和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增强劳动观念,激励学生敬业、创新和创业精神;积极探索实践教学与“产学研”相结合的新途径、新方法,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优秀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了适应社会对生物工程人才培养的需要,我们积极整合资源,从“研究型”和“应用型”两个方面推进实习基地的建设,建立一种学校、企业、学生“三赢”合作模式,使实习基地得以稳定、可持续的发展。学生可根据自身定位和就业取向,自主选择到科研单位或是到企业进行实习,为进一步深造或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部分实习基地
1 江苏金丝利药业有限公司 应用型和研究型 2 江苏淮安麦德森化学有限公司 应用型和研究型 3 南京凯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应用型和研究型 4 南京工业大学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应用型 5 江苏恒顺集团有限公司 应用型 6 南京大学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型 7 东南大学发育与疾病相关基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研究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