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顶芽新月蕨 |
释义 | 顶芽新月蕨 Pronephrium cuspidatum 植物特征植株高达1米。根状茎短而横卧,粗5毫米,被深色鳞片;鳞片长5毫米,三角状披针形,被疏短毛。叶近生;叶柄长15-35厘米,基部被深色披针形鳞片和钩状毛,向上近光滑;叶片长25-30厘米,卵形,奇数一回羽状;侧生羽片2-4对,长8-14厘米,中部以上宽2-3.5厘米,倒披针形,尾状尖头,基部楔形或狭圆形,具短柄,腋间常具一个休眠芽胞,边缘全缘或呈波状圆齿,顶生羽片比侧生羽片大。叶干后纸质,棕色并带有明显的红晕。叶脉明显,小脉6-8对联结成网,外行小脉通常不到达上一对的小脉交结点。孢子囊群圆形或长形,着生于小脉中部,通常汇合,布满羽片下面,无盖。 地理分布产台湾(屏东、台东)。生于低山密林下。日本(琉球群岛)、所罗门岛和马来西亚也有分布。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