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毕衍常 |
释义 | 毕衍常,临淄区金岭镇人,1953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一江山岛的战斗中,他冲锋陷阵、威震敌胆,荣获了二等功臣的光荣称号。1955年6月,华东军区印刷厂曾将其事迹编成连环画,出版发行到全国各地。1957年3月退伍后,他回到了老家金岭镇,从不以功臣自居,总是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他常说:“我是共产党员,只有奉献,没有索取。” 简介1955年,祖国大陆已得到解放,但离大陆200海里的一江山岛上,还盘踞着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部队,他们时常骚扰我沿海一带。1月18日,我人民解放军○○八○部队三支队奉命解放一江山岛。 起因早晨,太阳刚跃出海面,我军便乘船从毛玉岛出发了。海风呼啸,波浪滔天,我军战船乘风破浪向一江山岛进发。途经头门岛吃过中午饭,又继续前进。毕衍常同志是从侦察连临时调来参战的,他曾对一江山岛侦察过5次,对岛上的情况比较熟悉,这次他在船上的任务是观察敌情。他目不转睛地凝视着岛上敌人的动静。突然发现敌人从据点里出来,有欲进入阵地的动向。他便和几个战友把早已准备好的4个装着土的麻袋在船头上垒起了一个掩体,并建议排长把全排的4挺机枪调上来掩护登陆。下午一点半,解放一江山岛的战斗打响了,当船靠近一江山岛时,毕衍常同志便和排长带领的50名解放军战士冲了上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勇猛地冲破了敌人的第一道防线。当向敌人的第二道防线冲锋时,我军被敌人密集的火力封锁在一片开阔地上,子弹打穿了毕衍常的棉衣,但他豪不畏惧,勇猛冲锋,在我军猛烈火力的掩护下,我突击排冲到了敌人的第二道防线。这时一个意外情况发生了,在敌人第二道防线里有一座暗堡,子弹雨点似地向我军射来,许多战士倒下了。毕衍常怒目愤火、热血沸腾,此时此刻他想起了舍身炸敌堡的董存瑞,想起了那许多为国捐躯的先烈们,于是,他豪不犹豫地挺身而出,把两个爆破筒接起来,敏捷地冲到敌堡跟前,勇敢地将爆破筒从枪眼里投了进去。但敌人很快又把爆破筒推了出来,说时迟那时快,毕衍常冒着生命危险,滚动着身子拿起了即将爆炸的爆破筒又一次投进敌堡。轰!一声巨响敌堡被炸毁,我军立即冲上来占领了阵地。这时敌堡下层的9个女兵也乖乖地做了毕衍常的俘虏。 激烈的战斗我军又向敌人的第三道防线进攻。这是敌人最坚固的一道防线,周围是高高的围墙,上面是用机枪组成的火力网,围墙前面是一片开阔地,敌人的一个炮兵班正用一挺双筒机关炮向我军扫射。冲锋在前的毕衍常此时已远离了队伍,为了给部队扫清障碍,他孤身一人靠近了敌炮兵阵地,出其不意地消灭了敌人的炮兵班。这时约有一个班的敌人从背后向毕衍常扑来,扔了一阵手榴弹,烟雾过后,3个敌人已经冲到了他的面前,一场三比一的肉搏战开始了。一个高个子从后搂住了毕衍常的脖子,另外两个敌人分别抓住了他的两只胳膊,身强力壮的毕衍常把两只粗壮的胳膊猛地往回一收,然后用铁锤般的拳头狠狠向敌人头上砸去,顿时前面的敌人被打昏在地,他又使足全身的劲将身子向前一躬,把搂住他脖子的高个子敌人甩倒在前面,用刺刀结果了那家伙的性命。这时又有一个班的敌从向他冲了过来,在这紧急关头,我们的部队冲上来消灭了敌人。 正当我军向敌人第三道防线冲锋的时候,敌人的增援部队也出动了,围墙上敌人的机枪也在疯狂地向我军扫射。排长邵红发说:“这片开阔地对我们很不利,敌人居高临下对着我们,必须设法把敌人围墙上的机枪全部搞掉。”话音刚落,毕衍常自告奋勇冲了上去,他时而匍匐前进,时而躬着腰奔跑,终于到了围墙下。高高的围墙,怎么才能上去呢?突然一声巨响,远处敌人据点的一发炮弹,从毕衍常的左侧打了过来,把围墙打开了一道缺口。“天助我也/他乘机爬上缺口猛地将上边敌人的一挺机枪夺了过来。打红了的枪筒把毕衍常的双手烙得嗤嗤地响,这一切他全然不顾,架起机枪狠狠地向敌人射击,顷刻间,敌围墙上的机枪哑巴了。随着僚亮的冲锋号声,我英勇善战的人民解放军冲了上来,敌人的第三道防线又被我军摧毁了。 硝烟散尽,山岛欢腾,大海扬波,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了一江山岛。 后记4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孤胆英雄——毕衍常如今已62岁。1957年3月退伍后,他回到了老家金岭镇,从不以功臣自居,总是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他常说:“我是共产党员,只有奉献,没有索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