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毕婚族
释义

毕婚族(英文翻译:marry-upon-graduation,注意:所有词都用横线连在一起。),指一毕业就结婚的大学生。目前一部分大学生选择当毕婚族,毕婚族中许多女生把结婚当出路,缓解即将面临的就业压力。

毕婚族-社会背景

生活的转变使得大家在价值观、人生观的取向上也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那么时下的这种毕婚族、毕生子是否应该提倡呢?

有相关专家认为,针对毕婚族,应该适可而止不要绝对化,要因人而异,更要有丰富的人生。其实人生中奋斗固然是相当坚辛的,但是没有必要把这个过程当作洪水猛兽般的看待。毕婚族里大学们感觉校园恋情相对单纯,功利色彩少,所以深信不疑,还有的女孩拒绝接受就业压力,感觉马上结婚至少能拥有相对平静的生活,作个全职主妇也不错。这种选择不能偏激的去看待,但是现在不少的女大学生毕业后一定要遵循这种规律走下去,甚至形成了一股潮流风。一些大学毕业生在大学校园里就有了爱情,这种爱情经过几年的考验,已经到了“成熟的季节”,他们完全有理由结婚。

毕婚族-实质原因

对80后“毕婚族”来说,畏惧高龄难嫁是她们早作结婚打算的一个重要原因。来自上海部分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调查显示,婚姻对女性继续深造已构成一定影响。不少女大学生纷纷放弃读硕读博的机会,主要是担心高学历妨碍找对象。而常常被媒体曝光的大龄白领女性成婚难的问题,则给很多80后敲响了警钟,让她们产生了“早嫁为妙”的意识。

压力缓冲区对于很多初入职场的女性来说,工作的压力很难平衡。所以,她们选择“早婚”,是为了找到一个可以回归的安全港。实现事业和家庭的平衡,是都市女性“早婚”的又一动因。不少刚踏入社会的女性,工作成就及职位升迁等几乎无从谈起,不如在自己的这段人生磨合期内趁早完成结婚大事,度过磨合期后,再放手干一番事业。

“毕婚族”———

我爱你,毕业就领结婚证

失恋总在毕业时,对大学生来说是普遍现象。但近年来,不少大学生恋人却选择了另一条路———“一毕业就结婚”,这些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的“毕婚族”引起了社会的好奇与关注。

有爱情也会有面包

中大毕业生小莫与小郑是同班同学,也是相爱三年的恋人。拿本科毕业证那天,他们赶到了民政局,把结婚证也一同领到手。尽管这个“疯狂”的举动,惹来身边亲友的极大非议,但他们最终还是排除万难,在大学附近的城中村租了房子,安了小家。

虽然小两口毕业前都找到了相对稳定的工作,但试用期收入加起来不到3000元。除了房租、水电煤气、伙食费、交通费等,已所剩无几。小莫偶尔也会为生活琐碎事和钱的问题,向老公小郑发点小脾气,但毕竟小两口相知相爱,矛盾很快化解了。小郑经常安慰和鼓励小莫:“只要我们夫妻同心,爱情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

干得好不如嫁得好

有迹象显示,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的“毕婚族”越来越多了,其中女生占绝对主力,一些女大学毕业生把结婚当作缓解就业压力的一条特殊“出路”。

某重点大学中文系毕业生小徐一毕业就嫁到了深圳。先生家境殷实,大学毕业前夕,已经为小徐在深圳某单位物色了一份“收入高、福利好”的工作。

小徐的同班女同学对她羡慕不已,认为“这样小徐可以少奋斗十年!”女同学普遍认为,尽管现代社会女性的受教育程度、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但对于传统的中国女性而言,找个“好归宿”还是终极目标。

毕婚族:同甘共苦谋幸福

“毕婚族”是一个新生群体,由于其主体对象是涉世未深的大学毕业生,因此“毕婚族”在婚姻生活中遇到的挑战必然比其他婚姻群体的对象要多很多。

经济困扰:“毕婚族”也是“月光族”

在绝大部分大学毕业生眼中,“钱”是所有问题的“恶源”。同样,经济不能独立,是困扰“毕婚族”婚后生活的主要问题之一,“毕婚族”往往都是“月光族”。

小曹夫妻就在“购房”问题上遇到难题。眼看着广州的房价日益高涨,小两口也按捺不住想买房。但银行存折一翻,全部家当不足五位数,还不够买两平方米。他们不得不向双方家人求助“首期”。很多“毕婚族”都有这样的经历。尽管生活上,他们已经脱离了父母,但由于没有牢固的经济基础,只能靠刚工作的那点收入来支撑一个家。一旦遇到要花大钱的时候,还是摆脱不了对父母的依赖。

家庭生活:“小皇帝”也得做家务

如今的“毕婚族”大都又是独生子女,温室中成长的“小公主”与“小皇帝”走到一起,家务事谁做,是个大问题。协调不好,立即可能爆发家庭“危机”。

“毕婚族”Roy和Connie的小家庭从来不敢轻易接待客人。因为家里除了每星期钟点工来的那一两天是整洁的以外,就似乎没有干净过。Roy经常向母亲“投诉”老婆不会管家;岳母心疼女儿既要工作又要做家务,也埋怨女婿不疼老婆。婚后生活自理能力,成为了这个“毕婚族“家庭纠纷的导火索。

角色转换:“毕婚族”仍然需适应

有调查显示,过早走入婚姻的大学生们一般都难以一下接受从“未婚”到“已婚”的转变。一方面,他们害怕“已婚”身份遭年轻同事和朋友疏远,很多人在婚后更喜欢参加各自圈子的社交和聚会;另一方面,他们又受已婚观念的束缚,尤其不希望对方过多地参与其他社交圈子,害怕因此而越走越远。这种心理落差和无法适应的角色转变,导致了少部分“毕婚族”婚姻“中途死亡”。

提醒

大学毕业生对待婚姻应慎重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周少贤老师认为,大学生对待婚姻应该慎重。因为一个成熟的婚姻需要双方有处理婚姻的能力,处理双方家庭的责任心,以及经济上的独立性。从心理学角度说,双方要有比较稳定的感情基础,能够用合适的沟通模式来处理差距和分歧才具备结婚的条件。

“毕婚族”

同事的女儿是大三的学生,自大二开始,就有了心仪的男友,据说是小有成绩的企业家。他们决定充当“毕婚族”。“毕婚族”是指那些一毕业就结婚的大学生们。如今,这已成了大学校园及社会上的热门话题。

直言不讳,说现在大学里流传着许多言论,比如“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毕业就结婚,免得工作后太忙,无暇谈婚论嫁”,等等。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奋斗》中也有一句台词:“我是你的丈夫向南,我就是你的钱包,我就是你生活舒坦的工具,为了你的幸福,我时刻准备着!”这些或许也成为一些女孩子走向“毕婚”的原因。

但是,“毕婚”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如经济不独立,生活能力差,难以协调各种关系,难以实现角色的转变等。这些问题往往会造成婚后夫妻关系紧张,再加上大多数“毕婚族”要依靠双方父母在经济上的支持,两边的父母就更容易介入子女婚姻,也更容易造成家庭矛盾加剧。

毕业后不管是结婚还是就业,男性和女性首先应在精神、人格上保持独立,并事先对自己的人生有所规划。放弃自己的主观努力和奋斗,盲目地把未来“押宝”在他人身上,只怕输多赢少。

毕婚族-专家解读

在不少专家看来,80后的“早婚”其实有着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复旦大学社会性别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沈奕斐认为,宽松的成长环境或许是形成80后“早婚”的一大原因。与上世纪60、70年代出生的人相比,80后的恋爱环境要比前人好得多,“至少人们不再认为在大学谈恋爱是早恋”。而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已完全摆脱服从分配的历史阶段,大学毕业后可以自主择业,这也使80后的大学恋人们修成正果的比例大大提高。

然而,美国心理学家凯特·沃斯说过,成熟与否才是维系婚姻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早婚者”往往在结婚时还没有定性,对自身和配偶的认识都很不清楚,对结婚后夫妇双方所需承担的义务也认识不够,对社会较缺乏责任感,更重要的是,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

除此之外,80后“早婚者”们还面临着独生子女这个历史遗留问题。这批“早婚者”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过了20多年独苗式的生活,如今要让另外一个人和自己一道成为家庭中心,过举案齐眉的日子,这对他们可能是一种挑战。

女性的早结婚对男性来说也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刚出校门就结婚的女性,择偶对象多为同学、学长或者是学生时代的朋友,而这些男生也一样属于“早婚一族”。他们的事业发展和财富积累刚刚起步,而且缺乏足够的社会和生活经验。

作为市场经济环境中长大的一代人,80后拥有良好的文化背景和经济基础,这会使他们的婚姻状况更为民主,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传统的生存方式和价值观念。而80后普遍都有较强的个性,婚姻态度的改变使他们对婚姻去留的选择更有心理准备。所以,相对来说,80后的婚姻稳定性值得担忧。

对此,专家建议结婚还是不宜过早。在22、23岁的时候,应该将更多的心思放在事业上,对自己的人生有个规划,待到思想相对成熟的时候再结婚,不失为一种对婚姻更加负责任的态度。总之,在结婚之前,要尽量多交往一段时间,确定双方是否适合牵手一辈子。

毕婚族-企业观点

来自职场的资讯表明,大多数跨国企业招聘时会更多地考虑已婚女性,因为这类女性生活稳定,将来不会因为恋爱、结婚、生子等诸多问题影响工作,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整体运作。

可锐职业顾问事业集团总裁兼首席职业顾问卞秉彬说:“其实跨国公司从进入中国的那一天起,在招聘的时候就一直注意着女员工的婚否问题。”因为中国的法律对女员工的福利有很多相关规定,单是婚假、产假就要休息100多天,而这段时间公司还要支付员工的工资,这对用工合同一年一签的外企来说,是笔“不划算”的交易。所以,尽管跨国公司在用人政策上不会公开承认,但已婚而又不要孩子的女员工显然更受欢迎。在某些职位上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譬如行政、人事、后勤等等,因为这些工作需要稳定性,已婚女性刚好具有这样的特征。

所以,面对职场“逼婚”,很多女性不得不在大学毕业后不久完成婚姻大事,以顺应职场残酷的生存环境。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6 15:2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