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滇杂46号
释义

“滇杂46”是云南省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利用育性稳定的合系42—7A不育系和强恢复系南46组配育成的杂交粳稻新组合。2009年参加省杂交粳稻区域试验结果:嵩明、文山、大理三个试点产量均超过对照“滇杂31号”。同年在省内曲靖、保山、嵩明、弥渡等地多点种植,亩产756—869千克,较当地主栽品种增15%以上。09年在大理市原种场新品种(系)展示中,折合亩产932.5千克,较对照8904亩产835千克增97.5千克,增11.68%,坝区边缘稻作区(苍山脚)杨美堂农户试种结果,亩产958千克,较周围的常规稻增20%以上。2010年在东门、才村、石岺等地种植,预计产量可达800千克,根据市镇村三级共同鉴定是明年重点示范品种之一。

一、主要特征特性

株高85—90厘米,穗长19—23厘米,穗实粒数100—120粒,结实率80%左右,千粒重24—26克,全生育期175—180天,成穗率75—80%,剑叶长18—22厘米,剑叶宽1—1.5厘米,单株有效穗数5—10个,杆硬抗倒,株型紧凑,叶色深绿,穗大粒多,中熟偏早,分蘖中等,综合性状较好。接种鉴定结果:抗稻瘟病(1级),中抗白叶枯病(3级),田间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较好,米质较优,食味品质好,杂种一代配合力好,恢复力强,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适应我市1974—2050米中上等肥力田上种植。

二、栽培要点

1、肥床旱育,扣种稀播,培育带蘖壮秧。在搞好种子处理及肥床的基础上,每亩秧地播25—30千克杂交稻种子,实行稀播匀播,盖土1—1.5厘米,见绿通风炼苗,一叶一心至二叶揭膜,秧龄45—55天,移栽时普通带2个蘖以上。综合考察,达到适龄壮秧标准。

2、抓住最佳节令,适时早育早栽。根据我市育秧期及抽穗期气候特点,要求3月15—25日育秧,5月5日至20日移载,集中栽插节令,充分利用5—6月初可贵高温时段,促进早生快发,争取低位分蘖,避过两头低温。

3、实行规范种植,达到合理稀植。根据近几年我市试验、试种结果,最佳栽培密度为7寸×3寸或6寸×3.3寸×1—2个带蘖苗,折合每亩3万丛,3—6万带蘖苗规格。

4、合理配方施肥。以腐熟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实行控氮减磷补钾及补施生物微肥。旱秧具有移栽后“爆发效应”的特点,化肥用量比常规秧减少三分之一。掌握前足、中轻、后巧原则,做到前期轰得起,中期稳得住,后期不早衰。

5、加强水浆管理。掌握浅水移栽,薄水促蘖,够苗晒田(群体总茎蘖数达计划数的85%左右时开始断水晒田),寸水护苞,后期干湿交替,以湿为主原则。

6、预防为主,加强病虫害监测,综合防治病虫草害。禁止使用有毒有害、高残留农药,减少洱海面源污染,做到生态、环保、安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3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