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第一种宗教状态 |
释义 | →→第一种宗教状态(Religiousness A) 克尔凯郭尔将人的生存分为三个阶段:美学阶段、伦理阶段和宗教阶段。他进一步将宗教阶段分为第一种宗教状态和第二种宗教状态。 在第一种宗教状态中,上帝被看做是内在的,永恒的真理被认为是从理性上可接近的。从伦理层次向第一种宗教状态转变的标志是放弃、受苦、罪感和谦卑。在这个阶段中,传统的道德不再被当做使个人与整个生存取得和谐的充分途径。要达到这种合谐,个人必须求助于神。这样,一个有限的个人就与永恒者保持了一种根本的关系。 在第二种宗教的状态中,这样一种关系不再成立。个人不再相信,凭借某种特殊的思想或行为,他就能够实现出与永恒者的潜在亲缘关系。个人试图将时间中的他自身与时间中的永恒者(它将成为永恒者本身)关联起来。第二种宗教状态就是基督教的状态,神在其中道成肉身而为人,以作为一个伦理的榜样。这个阶段说明了成为一个基督徒的途径。按照克尔凯郭尔的观点,人可以从克服客体性中取得进步,达到主体性(或真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信仰的一跃而成为一个基督徒。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