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碧峰峡模式 |
释义 | “碧峰峡模式”概括的讲:就是在一个风景旅游区内,由政府统一规划,授权一家企业较长时间地独立经营和管理,组织一方或多方投资建设,统一规范、有序经营,达到资源优化配置、永续利用,使景区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政府出资源、企业出资金、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三权”分离的旅游开发模式,优化和创新了旅游产业结构,在保护自然资源、生态资源的前提下,实现了高起点规划、大资金投入、规范化管理、可持续发展。 简介碧峰峡是成都万贯集团投资开发的一个大型生态景区。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幅员面积2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0%,有“天府之肺”的美誉。万贯集团是四川省著名的民营企业,创建于1986年。业务范围涉及旅游、酒店、物业、房地产、商贸、餐饮、娱乐等多个行业。经过16年的求实创新、锐意进取,固定资产已由当初的二千元发展成为一家以旅游业为主的跨地区、跨行业、多元化经营。拥有合资和控股公司十多家,自有资产超过5亿元、控股资产达13亿元的企业集团。 背景一九九八年,万贯集团紧扣时代脉搏,看准了旅游市场的巨大潜力,决定开发碧峰峡丰富的旅游资源。在碧峰峡的开发中,万贯集团大胆创新、敢为天下先,在全国独创了“碧峰峡模式”。“碧峰峡模式”目前已成为旅游景区开发的典范,成为政企合作的样板。2001年,万贯集团董事长陈清华由此获得全国“十大旅游风云人物”。2001年,四川省借鉴“碧峰峡模式”,向海内外推出了十大景区招商项目,在社会上造成了广泛的影响。 具体内容一是总体控制、有序服务的整体经营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在一个时期内,由一家独立的法人企业实施对旅游区的总体控制,包括统一区内规划,统一区内建设,统一区内管理标准,使区内所有从业者都能如一个企业内部各环节一样,得到有效控制运转,最终达到统一的质量标准。 二是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所构成的社区管理模式。即在整体控制下,为实现景区的有序、高效经营而采取的“准城市化、准社区化”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管理层次少、注重成本核算、专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对内竞争、对外统一。 三是从家门到景区大门的全程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游客从家门开始,到回到家门为止,由景区提供吃、住、行、娱、购、游全方位的标准化、精细化服务。这样,可以减少游客对服务不周到、安全无保障、消费不透明等方面的担心。 四是挖掘筛选、多角开发资源整合模式。即把一个旅游区所拥有的客观存在的和谐,以资源加以挖掘和筛选,并以其中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资源作为主体加以开发完善,形成主次分明、层次清晰、优势明显的资源整合模式。 生态保护到过碧峰峡的人都说碧峰峡很美。的确,碧峰峡很美。它美在自然、美在生态。你只要站在碧峰峡景区观景台极目远眺,翠屏山的烟雨朦胧、千层岩的飞珠溅玉,就可尽收眼底。那份宁静、那份秀美、那份灵动,的确叫人心旷神怡。 详细措施在碧峰峡的开发建设管理中,我们始终坚持了合理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并重的原则。碧峰峡开发之所以成功,主要原因在于我们重视生态保护,把生态看成是碧峰峡发展的命脉。我们深知:生态一旦遭到破坏,碧峰峡就失去了旅游业赖以发展的基础。我们强调景区开发与保护的结合。建成后的碧峰峡景区,经环保部门验收后认为:景区认真执行了“三同时”的方针,废水、废气排放都达到了国家一级标准,噪声达到了国家零级标准,景区生态环境十分优良。 开工之初保护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工程建设之初,我们就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工作。碧峰峡建设期间的工程垃圾,按环保的有关规定,公司花几百万元清洁卫生费,运到指定地点处理。 开业之后保护开业以来,生活固体垃圾坚持运到指定的垃圾站堆放,再由专车每天清运到雅安市指定的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并逐步完成了污水处理系统。动物园每个点都修建了化粪池。目前,景区内修建了大小污水处理池四百多个,污水经三级处理达标后,排放到农田使用。 餐厅、锅炉房、员工食堂始终使用天然气、液化气和排污较少的燃料,减少了烟尘等直接污染源。景区内修建了多个“生态厕所”,得到了游客的好评。景区内的设施,凡是能够进行生态包装的地方,我们都进行了生态化包装。 建设期间保护工程建设期间,委托环保部门现场踏勘、监测,作出了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及噪声对环境造成影响的评价,制定了规范性的指导原则。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们花上千万元把景区内的农户全部搬迁到了景区之外。还花350万元把景区的7千亩森林买了下来,林场的二十多位工人全部由万贯集团接收安置。这些人员主要进行森林防护、幼林扶育。为了防止农民无钱用,上山砍树,破坏生态,我们每年支付周边农民10多万元资金,帮助他们提高生活水平。这几年,碧峰峡先后支出五百多万元资金进行植树、种花、种草、园林绿化、生态包装。还花十多万元帮助农民把周围的荒山、荒坡种上了枫树和翠竹。 其他措施碧峰峡在开发、建设、管理过程中,由于我们对碧峰峡开发项目的反复论证以及对地理、地貌、地质、水资源、植物生态、气象资源、测绘等多学科的综合考察,为碧峰峡的生态保护、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为碧峰峡模式主要内容之一的资源开发模式,我们重点突出了可持续发展、永续利用。根据国家相关环境保护法规,我们确立了三个指导思想:景区生态是景区的生命;生态效益等于或者大于经济效益;不仅仅使生态得到保护,而且使环境更美好、更丰富。 在规划中,坚持做到了“三个之外”。即:主要接待设施建在核心景区之外;污染物排放在景区之外;农民搬迁到景区之外。整个建设期间,碧峰峡投入到环保方面的资金就达800多万元。 在建设中,我们坚持实行了门前“三包制度”。即:建设队伍包种(砍一颗树补栽十颗树)、包补(毁坏一平方米草地,补种十平方米)、包赔(如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则施工队伍承担十倍罚款)。 在经营中,坚持处理好三个关系:把动植物、水、空气、岩石、文物、阳光等资源当作景点向游人介绍;把动植物、水、空气、岩石、文物、阳光等资源当作企业的财富与资产进行管理;把生态效益放在比经济效益更高的角度处理。 在管理中,建立了四个保障:健全生态保护的机构、人员;保证环保设施资金到位;对游客、员工、社区居民进行生态教育;考核景区领导的指标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方面的内容。目前,碧峰峡景区已自觉形成了爱护环境的习惯。可视范围内任何一个地方有垃圾,都有人主动、自觉地去捡,景区生态十分良好。 后来发展旅游是一个劳动密集的产业,随着碧峰峡的开发成功,为当地带来了资金流、信息流、商品流。碧峰峡开业的当年,就带动雅安当地的相关产业1.5亿元。由于碧峰峡火爆,2001年和2002年,带动当地相关产业6亿元,占雅安市当年GDP的比重达3.5%。这几年,雅安的宾馆、饭店、交通运输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城市的发展步伐和生态化建设进程明显加快,一个园林化的雅安市区正在崛起。 初具规模碧峰峡平常有600余名员工,旺季达1000多名。这些员工有相当一部分是国营企业下岗职工、城市待业人员或当地农民。这些人的收入每年平均在1.5万元左右。为了使景区的发展平衡协调,最大限度的满足游客的需求,在碧峰峡建设之初,我们就把景区周边“农家乐”纳入公司的统一规划。近几年,景区周边的农民和经营户相继办起了五十余家宾馆、酒店或饭馆,有床位一千多张。据统计:这些经营户每年收入最低的有四、五万元,最高的达几十万元。碧峰峡景区周边有两个行政村,为了帮助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我们组织了二百余人的农民滑竿队。滑竿队的管理、、收费、标识和服务实行统一管理,既杜绝了拉客、宰客现象,又实现了规范有序经营。抬滑竿的农民每年收入都在5、6千元以上。碧峰峡景区内有60多间商业铺面和摊点。按常规,我们可以自己经营。但为了给社会做贡献,我们在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对所有的商业铺面、摊点都实行了对外招商,扩大了社会就业。 周边效益碧峰峡生态动物园每年需要大量的牛肉、活鸡和饲草。为了发展当地经济,我们先后帮助农民和养殖专业户在雅安市的雨城区、名山、荥经等区、县,建立了养牛基地、饲草基地和养鸡场,还专门组织农村妇女为动物园提供青草。目前,碧峰峡生态动物园每年所需的11万斤牛肉、6千只活鸡、80万斤饲草,全部由周边区、县提供。仅此一项,每年就为当地农民增收二百多万元。 我们认为: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帮助当地经济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正因为有了鱼水一样的关系,雅安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碧峰峡是雅安旅游的一面旗帜,谁与碧峰峡过不去,我们就砸谁的饭碗。景区周边的农民说:“谁要是与碧峰峡过不去,我们就与他过不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