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滴道组 |
释义 | 滴道组 Didao Fm K1d 【命名】森田义人1943年命名,命名剖面位于黑龙江鸡西市滴道矿泉北1.5 km处。 【沿革】该组相当于森田义人创名的滴道层群的下部,即由凝灰质砂岩、安山岩及煤层组成。任绩(1950)改称鸡西统,将该统下部含煤地层命名为鸡西夹炭层。1959年陈广雅将鸡西夹炭层下部称滴道火山碎屑岩,归到中侏罗世。石铁民1960年以滴道含煤组取替滴道火山碎屑岩。顾知微(1962)以滴道组取代滴道含煤组。张清波(1986)据孢粉组合将该组时代归入早白垩世。 【特征】为一套陆相火山-沉积含煤地层。据岩性分成下、中、上三部分:下部以砾岩、含砾砂岩为主,夹炭质页岩及凝灰岩;中部由砂岩、页岩夹薄煤层及炭质页岩组成;上部为安山岩、凝灰质砂岩、页岩;底部以砾岩出现为特征,不整合于太古宇麻山群花岗片麻岩之上,顶部以火山岩与上覆城子河组石英质砾岩分开,两者呈假整合接触,厚375.5 m。含植物 Coniopteris hymenophylloides, Onychiopsis elongata, Ruffordia geopperti, Adiantites sewardii, Cladophlebis cf. triangularis;茄子河大崴子产植物 Gleichenites sp., Acanthopetris sp., A.gothani;鸡西城子河地区孢粉以 Cicaticosisporites-Gleichenites-Pinuspollenites为代表。为河流、湖沼相。该组分布范围从滴道暖泉向西至二吕,向东延至二龙山一带迅速变薄,至城子河矿区一带基本尖灭;勃利盆地南侧及桃山以东亦有出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