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彼得 |
释义 | 彼得 Bide:Peter。也被称为西蒙彼得。西蒙是他的名,彼得是耶稣给他取的绰号,是石头的意思(希腊语"petros",英语"stone")不同于磐石(希腊语"petra",英语"rock")。耶稣在马太福音16:18使用这两个类似的词一语双关。 人物生平本名西门巴约拿,后被耶稣改称“矶法”——即“彼得”。他是安得烈的哥哥。彼得虽曾三次不认主,但他之被重视并未因此受影响。主复活后曾三次查问他爱主的心,并三次叮嘱他:“你喂养我的小羊。”有谁料到他会从失败中一跃成为五旬节时一百廿人的领袖?传出教会史上最有活力的一篇讲章(徒二章),感动数千人信主,因之建立教会。使徒中第一个神迹是彼得行的(徒三1-4);他又是公会前的发言人(徒五27-41)。 彼得晚年竭力广传福音,因他热切传道的影响,许多人离弃偶像,归向真神。据说彼得在罗马郊外“地下坟场”作为传道之所,是为了避免罗马政府的注意。后来罗马暴君尼禄王,决意毁灭属天的教会,逼迫神的仆人,就以大火焚城,诿过基督徒,捉拿彼得。彼得被处死前,曾对刑吏作如此的要求:“请把我倒过来钉在十字架上,我的主曾为我竖在十字架上,我不配像他一样受死。” 圣徒下落西门巴约纳,后被耶稣改名“矶法”——即“彼得”。主耶稣钉死复活之后,彼得曾带领门徒回去打渔,后在提比哩亚海边,遇见主向他显现。五旬节那天,彼得刚强为主作见证,开启了犹太人的门,后又受主启示,在哥尼流的家中,开启了外邦人的门。彼得与雅各布、约翰同为耶路撒冷的长老,为初期召会极具影响力的使徒。根据殉道者犹斯丁的记载,彼得在革老丢年间到达罗马,然而行传告诉我们,主后44年(徒十二3),51年(徒十五),彼得都应在耶路撒冷。之后他到了安提阿(加二11),并在小亚细亚一带服事,甚至曾经转往巴比伦一带(彼前五13)传道。保罗于主后六十年写信给罗马教会时,并未提及彼得在当地,因此彼得在革老丢年间到罗马的证据相当脆弱。彼得应是在他殉道前(主后64年)不久抵达罗马。彼得晚年在罗马竭力广传福音,因他热切传道的影响,许多人离弃偶像,归向真神。据说彼得以罗马郊外的「地下墓窟」作为传道之所,避免引起罗马政府的注意。后来暴君尼罗大肆逼迫,并下手捉拿彼得。根据革利免与爱任纽的说法,保罗与彼得几乎同时在罗马殉道。据说彼得被处死前,曾对刑史作如此的要求:“请把我倒过来钉在十字架上,我的主曾为我竖在十字架上,我不配像他一样受死。”特土良是首位提到彼得钉十字架的教父,俄利根更进一步的提到,彼得乃是倒钉十架而死。 彼得殉道之后,被葬在罗马城的地下墓室里。他的墓室刚刚好位于今日梵蒂冈小教堂的圣坛底下。由于他的墓室按照罗马人习惯绘有死者的容貌,所以他的形像千百年来在很多艺术作品中都差别不大。 新约圣经中有两封书信彼得前书和彼得后书为其所写。 蒙召经过彼得的弟弟安得烈在老师施洗约翰的介绍下,与另一个门徒跟从了耶稣。而安得烈立即又带领哥哥去见耶稣,当主看见他时便说:“你是约翰的儿子西门,你要称为彼得”(约1:35-42),这是他第一次会见耶稣的经过。 一次,耶稣在加利利海边,因众人拥挤他,要听神的道,因此主便借用彼得的船,使船稍微离岸,他在船上教训众人。讲道完了,就要彼得到水深之处打鱼 ,彼得虽曾表示整夜劳力,未能打着什么,但他依然照着耶稣的指示去做,而一网撒下去,捕获蛮满满两条船的鱼,此时彼得看见主耶稣的能力,深感自己的不配,在耶稣的呼召下,便撒下所拥有的,跟从耶稣。 信仰表现认识永生之道一次,耶稣谈论从天下降下来的粮食,有很多人因只重肉体,而不明白这些真理,就退去不再跟从耶稣;耶稣看见这种情形,就问十二个门徒,是否他们也要离去,彼得很坚定地回答说:“主阿,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约6:58-68) 认识基督 – 耶稣在传道期间,行了很多的神迹,显明他的身份,但许多人因不明白而纷纷议论他是谁?所以耶稣就以此事问门徒,彼得立即回答说:“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太16:13-16),他不受别人的影响,因此得耶稣的称赞。 信仰上的软弱体贴人的意思—— 一次,耶稣清楚地指示门徒,他必须上耶路撒冷去,受长老,祭司,文士许多的苦,并且要被杀,但第三日要复活;此时彼得就拉着他,劝他不要上耶路撒冷去。他是爱主的,但他不明白神的旨意,所以主立刻责备他:“你不体贴神的旨意,只体贴人的旨意”(太16:21-23)。 三次不认主——当主耶稣被抓到公会受审时,彼得连续三次否认耶稣(太26:69-74),虽然不久之前,他还信誓旦旦地表示他为耶稣基督牺牲的决心(太26:31-35),这是他的软弱和失败,为此他出去痛哭(太26:75)。 得圣灵后的表现耶稣的使徒们在未得主所应许的圣灵时,他们有很多的软弱,但当圣灵降在他们身上,使他们生命得以更新,且领受力量,勇敢而积极地为耶稣工作,如彼得得圣灵之后的表现: 五旬节勇敢见证—— 圣灵于五旬节时降在门徒身上,吸引很多人围观,彼得就站起来,高声为主作见证,引领很多人悔改信主(使徒行传二章),从此以后,虽然遭遇逼迫和反对,他不再退缩,反而更加勇敢为主工作。 多行神迹—— 彼得藉着神的同在,行了很多神迹,来证明主的真理,如使瘸腿者行走(徒3:1-10)。 首次向外邦人传道 – 彼得在主的指示下,到敬虔的意大利人哥尼流(Cornelius)家里,向他们讲述主耶稣的救恩,因见圣灵降在他们身上,就为他们施洗,首开向外邦人传道之例,显明主耶稣救恩要普及万人,使信主之人不再分种族,阶级。 教会之治理行审判:使徒时代教会成立之初,有许多人因爱主爱人,把自己的全部产业卖了,并且全部款项奉献给教会(徒4:34),其中有位信徒名叫亚拿尼亚,夫妻二人也把田产卖了,但信心不足又好面子,把部分价银私留下来,其余的拿到使徒面前,而称那是全部价银,彼得被圣灵感动,立即指出他们的过错,而这对夫妇也相继死亡(徒5:1-11)。 立执事:那时信主的人增加迅速,大家又凡物公用,一起生活,因此为了使徒生活供给之事能妥善处理,就令门徒选立出执事(徒6:1-6),解决了供给之事。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