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登蒲州石矶望横江口潭岛深迥斜对香零山
释义

概况

【作品名称】登蒲州石矶望横江口潭岛深迥斜对香零山

【创作年代】唐朝

【作者姓名】柳宗元

【作品体裁】五排

原文

登蒲州石矶望横江口潭岛深迥斜对香零山

隐忧倦永夜,凌雾临江津。猿鸣稍已疏,登石娱清沦。

日出洲渚静,澄明皛无垠。浮晖翻高禽,沉景照文鳞。

双江汇西奔,诡怪潜坤珍。孤山乃北峙,森爽栖灵神。

洄潭或动容,岛屿疑摇振。陶埴兹择土,蒲鱼相与邻。

信美非所安,羁心屡逡巡。纠结良可解,纡郁亦已伸。

高歌返故室,自罔非所欣。

注释

(1)永夜:长夜。

(2)清沦:微波。

(3)晶:明亮洁白。

(4)双江:指潇湘二水。

(5)坤珍:地之珍宝,此处谓香零山是天造地设的珍宝。

(6)孤山:香零山。

(7)陶埴:制陶的黏土。

(8)蒲鱼:此处指采蒲和捕鱼之人。蒲为蒲草,老可制席,嫩者可食。

(9)信:确实,真的。

(10)纡郁:抑郁。

(11)罔:欺骗,蒙蔽。

译文

心忧难眠嫌夜长,黎明带雾欲过江。

猿鸣声稀天色朗,登石但见清波荡。

日出更显江洲静,晶莹洁白了无垠。

高翔飞鸟映日光,浅底游鱼披彩鳞。

潇湘会合西流去,托出宝山名香零。

孤山北峙江中心,上有奇树倚神灵。

急流回旋惊游客,疑心岛屿共摇振。

但见陶工择黏土,更有采蒲捕鱼人。

景色虽美非故土,羁留他乡忧心焚。

心底纠结或可解,胸中抑郁亦可伸。

欲作放达高歌还,自欺欺人非我性。

赏析

本诗所写香零山为永州八景之一,清代《一统志·湖南》卷云:“香零山在县东潇水中,山中所产草木,当春皆有香气。”香零山也因此而得名。前人对此诗曾有过高度的评价,如苏轼《东坡题跋》卷二云:“子厚此诗,远在灵运上。”说明柳宗元不仅山水游记有名,山水诗的地位也是很高的。汪森的《韩柳诗选》也将此诗与柳宗元的游记相提并论:“一题便抵一篇游记,妙在言简而曲折无穷,诗便是逐笔皴染而出。”所谓“言简而曲折无穷”,其实也就是指此诗的跳跃性大,省去了许多过度性笔墨。诗一开始,便由辗转难眠的长夜,突然来到了黎明的河边,第三句写能听到稀稀落落的猿声,说明夜色未尽,第四句写见到了荡漾的微波,说明天色已明。时间的流逝过程诗人并不用心交代,而游踪所至的胜景却一一点出,洲渚上晶莹的银沙耀人眼目,似乎要引人往远处眺望;飞鸟翱翔于头顶;游鱼身披彩鳞;远眺双江汇流西奔去,回头看北边:“孤山乃北峙”的香零山。孤山上的树木令人神往,孤山下湍急的旋流让人心惊,被旋流包围的孤山让人觉得摇曳不定。这种感觉是诗人自己登山时的真实经历还是只凭视觉得到的感应?只能由读者去想象了。从诗题看,诗人是“望”香零山,似乎并未登上它,但诗人所描写的感觉却又真真切切,决非“远望”所能得到的。所以,此诗从单个的景色描写来说,的确“言简”,但要将整个景色贯穿起来,就有了“曲折无穷”的意味,因为这是需要读者加进许多想象和体会才能真正品味出其中意蕴的。

作者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子厚集》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散文家,与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韩被称为唐宋八大家。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汉族。代宗大历八年(773)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所以称柳柳州),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 《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8: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