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登莱胡同
释义

位于牛街地区西北部,广安门大街西端南侧。1995年以前,此胡同有两条东西走向的胡同和一条南北走向的胡同,两条胡同的西端出口与南线阁街相连,北侧胡同东端出口与德源胡同相接,南侧胡同的东端延伸与白广路二条相连,南北走向的胡同北起广安门内大街与,东西走向的两条胡同相接,南至宣武体育场北围墙。全长512米、均宽4米,门牌:1—31号、2—26号。登莱胡同,明时称宝应寺、干面胡同,属白纸坊。清时属外城西城宣南坊四铺,民国时属外四区,巷名沿续未变。民国时属外四区。1949年后属第十一区、第八区。1952年后属宣武区。巷名由明代沿用至1956年。宝应寺为古刹,据清《宸垣识略》记载:“宝应寺在广安门东南,地名南燕角,相传唐刹也。”寺址在现登莱胡同29号,为宣武区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校址。宝应寺前的胡同也称登莱胶胡同,因31号大院原为山东登莱胶寄骨所(登莱胶指山东登州、莱州、胶州),迤南为登莱胶义地,也称山左义地,即宣武篮球场一带,再往南为中城义地。1949年以前,宝应寺北侧的干面胡同以北有人居住,并已成街巷。干面胡同的由来已不可考证。宝应寺以南地区人烟稀少,多为水坑,荒冢累累,极为荒凉。在1949年后政府在此建起了宣武体育场以及机关办公大楼,建起了民居,逐步形成了街巷。宣武体育场现为宣武区主要体育场所,2000年又建起广安体育馆,并被确定为200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指定场馆。1956年整顿街巷名时,将原干面胡同与登莱胶胡同(即宝应寺)合并改称登莱胡同。1994年干面胡同以北进行了危旧房的拆迁改造,在此建起了十四层的燕角大厦准五星级宾馆(现为新时代大酒店)。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2:3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