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登封市委党校
释义

中共登封市委党校,位于登封市嵩阳办事处嵩山路523号,坐北面南,北临大禹路,南对崇高路,占地12406平方米。校址在太室山南麓,东北有大禹公园,西北有嵩阳书院,西邻嵩阳公园,校门口有2路公交车站,交通便利,环境宜人。

中共登封市委党校原名登封县委党校,1994年5月登封撤县建市后易名。1958年登封嵩山腹地的小山村三官庙“一块石头砸开了哲学大门”,成为登封县委党校的奠基石。1958年8月,中央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著名哲学家艾思奇等领导来登深入生活,在他们的关怀帮助下,中共登封县委党校于9月1日在中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正式诞生,是我国建立较早的一批县级党校。

登封县委党校建校之初,办学条件极为简陋,以石当凳、以膝为桌、古殿为室、山草为床。如饥似渴的山区干部在这里勤奋攻读马列,古老的书院、封建理学的“圣府”成为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阵地,全国著名的哲学权威艾思奇以及韩树英、罗扬实、苗青等云集于此,登台执教,古老的书院顿生金辉。这所“抗大”式的党校为登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材,被誉为登封的“黄埔”。据不完全统计,1958年至1966年举办培训班31期,培训党员干部8903人次,极大地改变了登封干部队素质低下的状况,使一大批“泥腿子”、“大老粗”的工农干部提高了文化、理论水平,增强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昔日的县委党校场所不定,几度辗转,嵩阳书院、武装部礼堂、城隍庙、中岳庙、卢店烟厂、张村钢厂、招待所窑洞等七易其所,长期过着“游击”生活。“文革”十年,县委党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乱,正常的培训工作受到干扰。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阴霾扫除,登封县委党校迎来了一个新天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犹如春风化雨,县委党校老枝吐翠,生机盎然。1978年全县干部汇集党校,学习《邓小平文选》,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书写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文章,它结束了十年内乱,澄清了是是非非,改变了登封航向,成为登封发展史上的一个根本转折。党校的地位大为提高,党校的作用再次肯定。1982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党校工作的通知》,1983年又作出《实现党校正规化教育的决定》,党校工作进一步加强。中共登封县委认真落实中央两个文件精神,决定改善党校办学条件,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拨款50万元,征地建校,购置设备。时任县委书记张保田多次深入施工现场,视察指导,督促建设,短短一年时间,一所现代化的新县委党校教办大楼拔地而起,从此结束了登封党校长达25年的“游击作战”史。登封县委党校新址的落成,开中州之先河,省内、外兄弟党校慕名而至,学习取经,推动了全省县级党校的正规化建设。从些之后,历届县委倍加重视,锦上添花,进一步完善,使登封县委党校成为中州大地的一颗璀灿夺目的明珠。

1995年中共中央下发《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后,登封市委党校进入发展时期。2001年登封市行政干部学校在市委党校挂牌成立,两个机构、一个牌子。2009年,举行了中共郑州市委党校登封分校揭牌仪式。以此为标志,登封市委党校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开拓进取,深化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改革,促进了党校工作的全面发展。

如今的登封市委党校,环境幽静,风景秀丽,花木繁茂,绿树成荫。整个校园有教学楼、宿办楼、礼堂兼餐厅,建设面积达4506平方米,图书室、资料室、档案室一应俱全。藏书1.27万册,电脑图书1万余册,档案资料6000余卷。内设机构有:办公室、教务科(教研室)、函授站、后勤科、财务科等5个科室,学校党总支下设机关支部和老干部支部。还先后建立了团支部和工会,共有教职员工33人。近年来,通过调整充实,教师文化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更趋合理,大专以上学历达29人,其中高级讲师3人,副研究馆员1人,讲师10人,助理讲师8人,形成了学科齐全、老中青梯次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

登封市委党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把培训轮训干部工作放在全部工作的中心地位。长期以来形成了团结、奋进、改革求实的良好校风。在教学中坚持求精、求新、求实、求真的精神,以改革推动教学,不断扩大教学规模,提高培训层次,改革办学方法,探索教学新路,实行以短为主、长短结合、多渠道办学的新模式。自1958年党校建立至2009年底,共举办各种轮训、培训班217期,培训、轮训各级干部和理论骨干39138人(次)。培训公务员48期9210人(次),深入机关、企业、农村宣讲698场(次),受教育人数达4.5万人。自1985年以来,先后创办党政干部全脱产中专班、中专函授班,为省、市委党校举办大专、本科班,同普通高校联办大专班、实用人才大专班等。现已培养中专毕业生352人,大专毕业生2336人,本科生2458人,函授在读本科生677人。党校学员遍及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及街道等各部门,大多数学员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有的走向了科局级和县处级领导岗位。

科研工作是教学的基础。登封市委党校打破了县级党校无科研的误区、盲区,科研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尤其是1988年以来,由于党校正规化的发展,党校组织教研人员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开展理论研讨和学术活动,取得丰硕成果。校办内部刊物《学习与研究》,不求大、不求洋,立足本地,立足登封,独具特色,越办越好。全校师生撰写论文3000余篇,每年组织几次理论研讨会,颇有影响。教研人员公开发表论文48篇,承担省级课题4项,地市级课题5项,主编专著14部,编著10部。登封市委党校的科研工作始终坚持“三服务”,即为党校教学服务,为登封经济服务,为市委政府决策服务的方向。

登封市委党校是在市委领导下的培养干部的学校,是“培养党的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是学习研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阵地”,是“干部增强党性锻炼的熔炉”。这是新时期党中央对党校的最高要求,她的作用是任何其它学校所不能替代的。长期以来,登封市委党校始终不渝地坚持党性锻炼作为首要目标紧抓不放,为登封市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党性强、作风正、会工作、成效高的干部队伍,为振兴登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08年11月,登封市委党校被中共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中岳大地,人杰地灵。登封市委党校借嵩山之灵气、少林之雄风,集天时、地利、人和为一体,声震中原,弛名全国。观其表在于地利,究其根在于人和,这里有一个团结的班子,战斗的集体,光荣的传统。改革、开放、求实、进取是登封党校的法宝。登封党校的进步在改革,登封党校的出路在改革,登封党校的发展靠改革。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登封党校以改革求生存,以开放求发展。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党校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把改革开放贯穿于一切工作之中,敢闯、敢干、敢为人先,举办县级理论研讨会,开河南县级科研之先河;举办后备农村干部培训班,创全国培训之新路;走出去、请进来,横向联合,上下求索,广开门类,延伸教学。历史作证,改革需要党校,党校需要改革,改革越深入,党校越重要,改革使登封市委党校永远充满生机,开放使登封市委党校驰名全国。截自2009年底,全国有28个省、市数百家党校同登封党校建立了联系,来此参观、学习、切磋、调研,可谓友遍四海、谊满华夏。

中共登封市委党校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走过的51年历程,是市委党校几代领导班子和教职员工为党的干部教育事业奋斗的51年,是为登封市政治、经济、文化文明建设奋斗的51年。51的历程,有成绩和经验,也有挫折和教训,但辉煌正是在不断总结、探索的进程中实现的。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今天,中共登封市委党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工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设想更美好,视野更开阔,信念更坚定,目标更明确。可以预言,登封市委党校的明天将变得更加成熟、更加美好、更加引入注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