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笔竿竹 |
释义 | 笔竿竹 种中文名:笔竿竹 种拉丁名:Pseudosasa guangxianensis Yi 种别名 :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属中文名:矢竹属 属拉丁名:Pseudosasa 国内分布:产四川灌县灵岩山(模式标本产地)。生于海拔1000—1200米的野生林下。 海 拔:1000-1200 命名来源:[Bull. Bot. Res. 2(4): 103.f.3. 1982] 中国植物志:9(1):645 组中文名:茶竿竹组 组拉丁名:Sect.Sinicae 亚属中文名:茶竿竹亚属 亚属拉丁名:Subgen.Sinicae S.L. 亚族中文名:北美箭竹亚族 亚族拉丁名:ARUNDINARIINAE 族中文名:北美箭竹族 族拉丁名:ARUNDINARlEAE Nees 超族中文名:北美箭竹超族 超族拉丁名:ARUNDINARIATAE Keng et Keng f. 亚科中文名:竹亚科 亚科拉丁名:BAMBUSOIDEAE Nees 目中文名:禾本目 目拉丁名:GRAMINALES(POALES)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MONO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态特征:竿高2—3.5米,粗5—12毫米;节间长(14)25—32(42)厘米,圆筒形,在分枝一侧之下部微扁平,绿色,无毛,叶空小,竿壁厚2—3毫米,髓呈屑垢状;竿环微隆起至隆起,无毛,有光泽;箨环隆起,多少被有箨鞘基部残留的纤维和密被棕黑色向下的刺毛;节内长3—5毫米,光滑无毛;竿每节分3—5(8)枝,枝基部贴竿或稀不贴竿,上举。箨鞘宿存,淡绿色或紫绿色,革质至软骨质,较脆,背部疏被棕黑色短刺毛,上部边缘具黄褐色短纤毛,基部被密深棕色刺毛;箨耳椭圆形,暗褐色,边缘有放射状伸展的淡黄色缝毛,箨舌拱形,灰褐色,无毛,高1—1.5毫米,边缘有灰黄褐包,长2—8毫米缒毛;箨片线状披针形,外翻或微弯,易脱落,基部狭,边缘具小锯齿而略粗糙;小枝具(2)3(4)叶;叶鞘长7—9厘米,无毛,背面具脊,边缘无毛;叶耳椭圆形或镰形,易脱落,边缘密生灰黄色或灰褐色的缝毛;其长为2—5毫米;叶舌高1毫米,背面略糙,边缘有长为4—7毫米的缒毛;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坚纸质,无毛,长(9)14-21厘米,宽(2)2.8—4厘米,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灰绿色,先端急渐尖,基部阔楔形或圆形,次脉6-10对,小横脉清晰,边缘具稀疏小锯齿而粗糙;叶柄长(3)4—5(8)毫米。花枝未见。笋期4月。 产地分布:产四川灌县灵岩山(模式标本产地)。生于海拔1000—1200米的野生林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