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笔 |
释义 | 笔,是人类的一大发明,是供书写或绘画用的工具。多通过笔尖将带有颜色的固体或液体(墨水)在纸上或其他固体表面绘制符号或图画,也有利用固体笔尖的硬度比书写表面大的特性在表面刻出符号或图画。现今普遍使用的是签字笔和圆珠笔,绘制艺术底稿和画图则多用铅笔。而古代,在中国,使用的是毛笔。古希腊、古罗马曾在木板面上涂蜡,然后用铁棒在蜡面上划写。古代埃及和波斯,曾将芦苇杆削尖当笔使用。从中世纪开始,在欧美,则是使用芦苇笔或鹅毛笔,。 笔拼音:bǐ 部首:竹,部外笔画:4,总笔画:10 ; 繁体部首:竹,部外笔画:4,总笔画:10。 五笔86:TTFN 五笔98:TEB 仓颉:HHQU 结构:上下 笔顺编号:3143143115 四角号码:88714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B14 基本字义笔(笔) bǐㄅㄧˇ 写字、画图的工具:毛~。钢~。铅~。~架。~胆。 组成汉字的点、横、直、撇、捺等:~画。~顺。~形。~道。 用笔写,写作的:~者。代~。~耕。~谈。~误。~译。~战。~名。 写字、画画、作文的技巧或特色:~体。~法。~力。文~。工~。曲~。伏~。 像笔一样直:~直。~挺。~陡。 量词,指钱款:一~钱。 指散文:“谢玄晖善为诗,任彦升工于~”。随~。 汉英互译笔:pen stock write English writing brush; write; stroke 详细字义笔 笔 bǐ 〈名〉(1) (会意。从竹,从聿。“聿”( yù),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2) 同本义 [pen] 笔,秦谓之笔。从聿从竹。——《说文》。按,此 秦制字。 秦以竹为之,加竹。 史载笔,士载言。——《礼记·曲礼》 不能竟书而搁笔。——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修改文章);笔帕之敬(雅洁的礼品);笔楮难穷(文字难以充分表达。楮:纸的代称) (4) 指字画诗文等以笔书写绘制而成的作品 [words;writing]。如:笔圣(超绝凡常的书法家);笔精(指文章精妙) (5) 散文,相对诗而言 [prose]。如:笔文(书面文辞);笔述(文字记述) (6) 笔迹。指组成汉字的点、横、直、钩、撇、捺等而言。亦指字迹 [stroke;touch]。如:“天”字有四笔;笔形(笔画的形状);笔脚(字迹;笔迹) (7) 笔法。曲笔,伏笔 [technique of writing calligraphy or drawing] 以细笔钩勒形廓者也。——蔡元培《图画》 (8)笔室。一种海洋动物。盛行于奥陶纪(4亿8千万年前),绝迹于3亿年前。它们生活在线样管子上的微小“杯子”里。有些漂浮在海洋表面,由充气的小舱室支持。 词性变化笔 笔 bǐ 〈动〉 (1) 书写;记载 [write]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史记·孔子世家》 (2) 又如:代笔;笔资(笔头上的功夫);笔吏(专门抄写文字的小吏) 笔 bǐ 〈量〉用于款项、书画的量,如:一笔款;三笔账;写得一笔好字。 常用词组笔触bǐchù [touch;brushwork;style of writing(drawing,etc.)] 书画、文章等的笔法;格调 笔触粗犷 深沉的笔触 笔答bǐdá [answer by writing;written reply] 书面回答问题。 笔底生花bǐdǐ-shēnghuā [flowery expression] 比喻文章写得生动、出色。 笔底下bǐdǐxia [ability to write] 指文章的写作。 他笔底下来得很快嘛!(就是说他写文章来得快) 笔调bǐdiào [tone;style] 文章的风格、情调。 讽刺的笔调 通俗的笔调 笔端bǐduān [artistic conception of writing or painting] 指写文章、写字、绘画时笔的运用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意境 一一呈诸笔端 笔法bǐfǎ [technique of writing calligraphy or drawing] 写字、作画、写文章的技巧或特色。 春秋笔法 笔锋bǐfēng (1) [tip of a writing style]∶毛笔的尖端 (2) [technique of writing calligraphy or drawing]∶写字、作画、写文章的艺术手法及特征。 (3) [touch;vigor of style]∶喻指文章的精彩、犀利之处和书画的用笔。 笔杆子bǐgǎnzi (1) [penholder]∶笔的手握的部分。 (2) [an effective writer]∶比喻擅长写文章的人,你手下那几根笔杆子都是饭桶。 笔耕bǐgēng [make a living by writing] 旧指依靠抄写或写文章等手段谋生;泛指勤奋写作。 笔供bǐgòng [written confession] 用文字写出来的供词。 笔画,笔划 bǐhuà,bǐhuà [strokes of a chinese character] 组成汉字的点、横、直、撇、捺等。 笔迹bǐjì (1) [a person’s handwriting]∶各个人所写的字所特有的形体特点;字迹。 (2) [hand]∶手迹 笔记bǐjì (1) [note]∶用笔所做的记录。听课笔记、记笔记。 (2) [a type of literature consisting mainly of short sketches]∶一种以随笔记录为主的著作体裁,多由分条的短篇汇集而成。 笔记 bǐjì [take down] 用笔记录 笔架bǐjià [penholder;pen-rest;pen rack] 搁笔或插笔的架儿。 笔尖,笔尖儿 bǐjiān,bǐjiānr [pen point;pen-nib;tip of a pencil or writing brush] 笔的写字的尖端部分 笔力bǐlì [vigour of strokes in calligraphy or drawing] 写字、画画、写文章用笔行文的力量;文章的气势 笔力雄健。 笔录bǐlù [put down] 用笔记录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笔录 bǐlù [note;record] 记录下来的文字 笔路bǐlù (1) [technique of writing,calligraphy or drawing]∶笔法 (2) [thought in writing]∶写文章的思路 笔帽[儿] bǐmào[r] [the cap of a pen,pencil or writing brush] 套着笔头儿,保护笔的套儿。 笔名bǐmíng [pseudonym;pen name] 作者发表作品时用的别名。 笔墨bǐmò (1) ∶[words or writing]指文字或文章。 我们的心情难以用笔墨来形容。 笔墨酣畅 (2) [pen and ink]∶笔和墨 泪珠和笔墨齐下。——清· 林觉民《与妻书》 笔墨官司bǐmòguānsi [battle of words;controversy in writing;written polemics] 指用文字进行的论战 笔舌bǐshé [position;proposition;views] 宣道立言 孰有书不由笔,言不由舌?吾见天常为帝王之笔舌也。——扬雄《法言·问道》 笔试bǐshì [written examination] 用书面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考试 笔势bǐshì (1) [writing or painting style]∶写、画运笔的风格 (2) [momentum of writing]∶文章的气势 笔受bǐshòu [write down what is dictated] [古]∶用笔把别人口授的话记录下来 笔顺bǐshùn [order of strokes observed in calligraphy] 汉字笔画的书写顺序,一般是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外后内。 笔算bǐsuàn [reckon on paper;written calculation] 用笔写出算式来计算。 笔谈bǐtán (1) [conversation by writing]∶用文字交换意见或发表见解。 (2) [sketches and notes]∶ 随笔记录的著作(多用于书名)。 《梦溪笔谈》 笔挺bǐtǐng (1) [erect]∶站立的东西不歪斜。 笔挺的姿势 (2) [uncreased;trim]∶衣服平整挺括。 笔挺的裤子 笔筒bǐtǒng [pencontainer;brush pot] 用陶瓷、竹木、等制成的插笔用的筒。 笔头,笔头儿 bǐtóu,bǐtóur (1) [written;writing skill] (2) 指写字或写文章的技巧、能力,他笔头儿太慢。 (3) 指用文字表达的 笔头练习 笔误bǐwù [clerical error(mistake)] 因疏忽而写了错字,也指因疏忽而写错的字。 笔洗bǐxǐ [article used in cleaning writing brush] 供洗毛笔用的小盂 笔下bǐxià (1) [ability to write]∶指文章的写作 笔下生花 (2) [the wording and purport]∶指写文章时作者的措词和用意。 笔下留情 笔心,笔芯 bǐxīn,bǐxīn (1) [pencil lead]∶铅笔的芯子 (2) [refill]∶圆珠笔的芯子 笔削bǐxuē [improve;raise a literary composition to a better quality] 敬称。请人修改文章。 留情笔削,敦悦‘丘、坟’。——《晋书·皇甫谧传》 笔译bǐyì [written translation] 笔头翻译;用文字翻译(区别于口译) 笔意bǐyì [intended conception] 书画、诗文中表现的作者的风格、意趣。 笔意幽闲 笔友bǐyǒu [pen pal] 通信朋友,通常为未见过面而与之友好地继续通信的人。 笔札bǐzhá (1) [paper and pen]∶纸和笔 (2) [articles;letter;written composition]∶指文章、书信等。 笔战bǐzhàn [word battle;written polemics] 指通过文字进行论战。 笔者bǐzhě [the author(writer)] 作者。多用于自称。 笔直bǐzhí (1) [perfectly straight]∶非常直,没有曲折、弯弧或棱角的笔直的木材。 (2) [direct]∶径直的 一条笔直的路 笔致bǐzhì [painting and handwriting style] 诗文、书画等用笔的风格。 笔资bǐzī [reward for writing or painting] 旧时称字画、文章的作者所得的报酬。 笔走龙蛇bǐzǒu-lóngshé [not only style of writing is free and easy,but also fast] 形容书法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 康熙字典【未集上】【竹字部】 笔 【集韵】与笔同。详笔字注。 考证:【广韵】鄙密切【韵会】逼密切【正韵】壁吉切,??音必。【释名】笔,述也。述事而书之也。【尔雅·释器】不律谓之笔。【注】蜀人呼笔为不律也。【说文】楚谓之聿,吴人谓之不律,燕谓之弗,秦谓之笔。【古今注】古之笔,不论以竹以木,但能染墨成字,卽谓之笔。秦吞六国,灭前代之美,故蒙恬得称於时。蒙恬造笔,卽秦笔耳。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所谓苍毫也。彤管赤漆耳,史官记事用之。【法书考】虞世南云:笔长不过六寸,眞一,行二,草三,指实掌虚。【礼·曲礼】史载笔,士载言。【注】笔,谓书具之属。 又笔星。【释名】笔星,星气有一枝,未锐似笔也。 又花名。【楚辞注】辛夷花初发如笔,北人呼为木笔。 又【集韵】笔别切,音莂。山东谓笔。 又作〈?/尹〉。见【汉戚伯樊毅??】。又【严欣??】作〈八/尹〉,见【举要】。 【集韵】或作笔。 说文解字【卷三】【聿部】笔 秦谓之笔。从聿从竹。鄙密切〖注〗徐锴曰:“笔尚便疌,故从聿。” 其他相关拓展自19世纪80年代中期在羽毛笔的基础上发明了钢笔之后,钢笔迅速替代传统的羽毛笔而成为20世纪主要的书写工具。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电脑、打印机与网络迅速普及,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钢笔的书写功能,而且性能更加优良的圆珠笔广泛运用,也挤占了钢笔的市场占有率。21世纪初的今天,钢笔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性,它是许多人首选的书写工具,并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体现持有人身价的一种象征。制作工艺越来越精良的名牌钢笔,已成为高档的名贵礼品,成为上层社会的一种追求,价格不菲。 钢笔因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的收藏者 , 所以如何选择一枝好的钢笔 ,也成了一门学问。 有不少人喜欢收藏钢笔。因为钢笔不仅有足够多的新老品牌与款式供收藏者寻觅选择,而且价格适宜,全球都拥有庞大的市场,收藏容易,转手出让也极为方便。即使是专供收藏的珍稀品牌,很少有伪造的假货,也没有很多人专门炒作,因此使得鉴赏家与投资者购买起来较为放心。 笔的分类铅笔什么是铅笔? 那时巴罗代尔一带的牧羊人常用石墨在羊身上画上记号。受此启发,人们又将石墨块切成小条,用于写字绘画。不久,英王乔治二世索性将巴罗代尔石墨矿收为皇室所有,把它定为皇家的专利品。用石墨条写它既会弄脏手,又容易折断。1761年,德国化学家法伯首先解决了这个问题。他用水冲洗石墨,使石墨变成石墨粉,然后同硫磺、锑、松香混合,再将这种混合物成条,这比纯石墨条的韧性大得多,也不大容易弄脏手。这就是最早的铅笔。 中性笔什么是中性笔? 中性笔内装一种有机溶剂,其黏稠度比油性笔墨低、比水性笔墨稠,当书写时,墨水经过笔尖,便会由半固态转成液态墨水,中性笔墨水最大的优点是每一滴墨水均是使用在笔尖上,不会挥发、漏水,因而可提供如丝一般的滑顺书写感,墨水流动顺畅稳定。 原子笔什么是原子笔? 原子笔可分为油性和中性:油性原子笔墨的特性是墨水黏稠度高、水性强,但油渍较多;中性原子笔的墨水黏度适中、油渍少、书写流利,耐水及耐光性均比油性原子笔墨水佳。 水性笔什么是水性笔? 水性笔的主要溶剂是水,常见的水性笔有钢珠笔、签字笔、塑料、毛笔和萤光笔,水性笔较油性笔无味,笔尖不易干燥,其笔迹耐光但不耐水,遇到水会渲染开来,不慎摔过就很容易断水。 投影笔什么是投影笔? 投影笔基本上是油性笔,适用范围相当广泛,可写在投影片、玻璃或任何物体上,不掉色、不脱落,有许多学术机构或研究单位喜欢购买投影笔,因它可在烧杯或试管上做记号。 有些厂牌的投影笔可以补充墨水,首次补墨需要半小时,第二次以后便仅须十分钟,相当方便。另也有厂商提供水性投影笔,其笔迹沾水后可擦拭,不留痕迹,适用于需在现场做计算或示范演练的演示文稿场合。 牛奶笔什么是牛奶笔?牛奶笔是由日本的PENTEL公司最先开发,其内装墨水并非真的牛奶,而是中性墨水,但因它在日本上市时名为“ MILKY ”,并以一头牛做为广告片表现手法;加上此商品的七种颜色均为粉嫩色系,给人柔和的感觉,一般就习惯称它为「牛奶笔」了!牛奶笔可写在黑色或深色信纸上,也可涂在指甲上,用途相当特殊,在日本广受少女学生欢迎。 钢笔尖的英文字母释义钢笔笔尖的英文字母代表粗细、尺寸、倾斜程度,但各家厂牌的规格不大相同,兹就常见的英文字母标示意义如下: EF:Extra-Fine,特别细的笔尖适合握笔较轻的人,笔触可轻快而细滑地掠过纸面。 F:Fine 细的笔尖,适合字小而轻的握笔者,东方(台湾)人字体笔画繁多,故多使用此型。 M:Medium 中等粗细的笔尖,墨流量较多,适合中型字体之书写者。 B:Broad 粗的笔尖,适合用来签名,以及浑厚坚定的字体。Stub:Stub,扁平的笔尖,笔头呈扁平状,横写时笔迹较纤细,直写时较厚重。 OF:Fine Oblique 细的扁平斜笔尖,较细的斜笔尖,笔触较细致。 OB:Broad Oblique粗的扁平斜笔尖较粗的斜笔尖,笔触较宽。OM:Medium Oblique中等粗细的扁平斜笔尖。 什么是中性水笔随动密封剂(锂基酯)? 随动密封剂(锂基酯)根据胶体与表面化学理论与实践经验研制成功的一种专用密封剂,通称"锂基酯"。适合作中性水笔笔芯的尾塞,即对笔管中的墨水密封,防止蒸发或倒流,并随书写过程墨水因减少而随动跟进密封。因此可视为"液体活塞"。 制笔使用的"锂基酯",要求与中性墨水互不相溶,界面清晰;无气泡,抗蒸发;高低温稳定性好,随动触变流动性佳。使中性笔在气温变化较大的情况下,保持良好的保湿密封,防止墨水蒸发或倒流溢出。并要求在快速书写时,密封剂能随时跟进,且少沾管壁,以保证能跟进至墨水写完。 毛笔的分类毛笔的种类很多,笔头都是用动物的毫毛加工所制。所以人们往往以笔毫弹性强弱的不同来进行分类。一般分为硬毫笔、软毫笔与兼毫笔三种。 硬毫笔硬毫笔的笔毛弹性较大,常见的有兔毫、狼毫、鹿毫、鼠须、石獾毫、山马毫、猪鬃等。 1. 兔毫笔: 兔毫笔历史悠久,在长沙出土的战国笔就是用兔毫制成的。它是将笔干一头劈开数片,把笔头插入后再用丝线紧扎而成。兔毫又分紫毫和花白两种。紫毫是取兔子背脊(又称箭毫)和尾巴上的毫毛制成,质软而毫健。花白比较挺利,不如紫毫柔软。 2.狼毫笔 :这里的“狼”不是动物园里的那种狼,而是黄鼠狼。用黄鼠狼身上和尾巴上的毛制成的笔,弹性比兔毫笔稍软,比羊毫笔硬,只是质较脆,不耐摩擦。 3.鼠须笔: 鼠须笔是用老鼠的胡须做成,所以性能坚挺。相传东晋王羲之就是用鼠须笔写《兰亭序》的。 其他硬毫笔:如山马毫、石獾毫、猪鬃笔等,笔性特别坚硬,一般初学者尚未掌握运笔归规律,不易选用。 软毫笔软毫笔的弹性较小,较柔软。一般用羊毫、鸡毫、胎毫等软毫制成。 1. 羊毫笔 羊毫笔是用山羊毫制成,其性能软于紫毫笔,由于羊毫较细、较长,适宜于写大楷及擘窠大字。 2. 鸡毫笔 鸡毫笔是用雄鸡前胸之毛制成,其性能软于羊毫。 3. 胎毫笔 胎毫是初生婴儿的头发,其性能极柔软。南朝萧子云(487-549)就使用过胎毫笔,可见其历史之悠久。 兼毫笔“兼毫”,顾名思义是兼而有之的意思。亦即以硬毫为核心、周边裹以软毫,笔性介于 硬毫与软毫之间。一般将紫毫与羊毫按不同比例制成。比分“三紫七羊”、“七紫三羊”、和“五紫五羊”等。也有用羊毫与狼毫合二为一制成的兼毫笔,以尺寸的大小分“小白云”、“中白云”、“大白云”。也有在大羊毫斗笔中加入猪鬃,以加强其弹性。 [关于用笔的环保—from—智慧的演绎(x晓x)] 现在我们用的笔杆子都是用塑料做的,如果经常买新的笔杆子会很浪费。我们应该多使用可替换笔芯的笔种,尽量使用替换笔芯,而不是买了一支又一支笔制造严重的白色污染。据资料显示,塑料的降解时间至少要200年,相当于2个世纪的时间。如此漫长,且造成的多种污染真的对我们自己的身心非常不利。为了我们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也为了子孙后代,请多用笔芯吧,少买笔杆吧!说一句老套却实在的话: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啊! 作用:写字,画画。 笔的历史在林林总总的笔类制品中,毛笔可算是中国独有的品类了。传统的毛笔不但是古人必备的文房用具,而且在表达中华书法、绘画的特殊韵味上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不过由于毛笔易损,不好保存,故留传至今的古笔实属凤毛麟角。毛笔的制造历史非常久远,早在战国时,毛笔的使用已相当地发达。中国的书法和绘画,都是与毛笔的使用分不开的。古笔的品种较多,从笔毫的原料上来分,就曾有兔毛、白羊毛、青羊毛、黄羊毛、羊须、马毛、鹿毛、麝毛、獾毛、狸毛、貂鼠毛、鼠须、鼠尾、虎毛、狼尾、狐毛、獭毛、猩猩毛、鹅毛、鸭毛、鸡毛、雉毛、猪毛、胎发、人须、茅草等。从性能上分,则有硬毫、软毫、兼毫。从笔管的质地来分,又有水竹、鸡毛竹、斑竹、棕竹、紫擅木、鸡翅木、檀香木、楠木、花梨木、况香木、雕漆、绿沉漆、螺细、象牙、犀角、牛角、麟角、玳瑁、玉、水晶、琉璃、金、银、瓷等,不少属珍贵的材料。从笔的用途来分,有山水笔、花卉笔、叶筋笔、人物笔、衣纹笔、设骨笔、彩色笔等。 最早的毛笔,大约可追溯到二千多年之前。毛笔之源一般人都以为是秦代的蒙恬,但考殷墟出土之甲骨片上所残留之朱书与墨迹,系用毛笔所写。由此可知毛笔起于殷商之前,而蒙恬实为毛笔之改良者。 春秋、战国时对笔的叫法各地不一,有“笔”、“聿”、“拂”等多种名称。直到秦实行“书同文,车同轨”,才将笔的各种名称统一称作“笔”。相传秦将蒙恬曾在善琏村取羊毫制笔,在当地被人们奉为笔祖。又据说蒙恬的夫人卜香莲也精通制笔技艺,被供为笔娘娘。到了汉代,笔已比较考究,路卮是当时的制笔高手。汉代制笔头的原料除了兔毛之外,还有羊毛,鹿毛、狸毛、狼毛等,硬毫软毫并用。同时,笔管的质地和装饰也丰富起来。据正史书籍记载,我国著名的宣笔就发明于汉代。 西周以上虽然迄今尚未见有毛笔的实物,但从史前的彩陶花纹、商代的甲骨文等上可觅到些许用笔的迹象。东周的竹木简、缣帛上已广泛使用毛笔来书写。湖北省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发现了春秋时期的毛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笔。其后,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公山出土的战国笔,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甘肃省天水市放马滩出土的秦笔,及长沙马王堆、湖北省江陵县凤凰山、甘肃省武威市、敦煌市悬泉置和马圈湾、内蒙古自治区古居延地区的汉笔,武威的西晋笔等都是上古时代遗存的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元代以后,以湖州为中心的制笔业日益兴隆。我国的毛笔进入了第二个重要发展时期——湖笔时期。尤以羊毫笔最享盛名,为士林所爱,并得朝廷赞赏,此时的湖笔与宣笔已同享盛名,乃至超过了宣笔,成为全国毛笔的代表,誉满海内外。被称为“毛颖之技甲天下”的湖笔,发源于浙江省湖州市善琏镇。古时,善琏隶属湖州府,故这里出产的毛笔称为湖笔,善琏也被誉为“笔都”。当时湖笔与徽墨、端砚、宣纸一起被称为“文房四宝”,并出现了冯应科、张进中、吴升、姚恺、陆震、杨鼎、沈秀荣、潘又新等制笔名师。 明末清初,善琏湖笔逐渐外传,善琏人在各地开设了一批著名的笔店,如北京的古月轩、贺连清,上海的周虎臣、杨振华、李鼎和,苏州的贝松泉、陆益堂等。明清时期是中国制笔业发展的鼎盛期,供皇室的御用笔和官府用笔,制作精致华丽自不待言,就连民间使用的毛笔,也十分注重装饰和美观。当时用作笔管的质材有竹,玉、雕漆、象牙、瓷,珐琅等,在笔管的装饰上,也尽一切修饰之能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 笔的选用方法笔有「四德」,即「尖、齐、圆、健」,下面逐一介绍: 尖:指笔毫聚拢时,末端要尖瑞。笔尖则写字锋棱易出,较易传神。作家常以「秃笔」称自己的笔,但笔不尖则成秃笔,做书神彩顿失。 选购新笔时,毫毛有胶聚合,很容易分辨。在检查旧笔时,先将笔润湿,毫毛聚拢,便可分辨尖秃。 齐:指笔尖润开压平后,毫尖平齐。毫若齐则压平时长短相等,中无空隙,运笔时「万毫齐力」。因为需把笔完全润开,选购时就较无法检查这一点。 圆:指笔毫圆满如枣核之形,就是毫毛充足的意思。如毫毛充足则书写时笔力完足,反之则身瘦,缺乏笔力。笔锋圆满,运笔自能圆转如意。选购时,毫毛有胶聚拢,是不是圆满,仔细看看就知道了。 健:即笔腰弹力;将笔毫重压后提起,随即恢复原状。笔有弹力,则能运用自如;一般而言,兔毫、狼毫弹力较羊毫强,书亦坚挺峻拔。 关于这点,润开后将笔重按再提起,锋直则健。 四德指的是笔本身的功能,选笔时也要顾及临摹的碑帖。所谓「用某家所用的笔,又写他那一种字」也。要判断所使用的是那一种笔,直接看他的字迹是最好的方法:风格健劲的,选用健毫;姿媚丰腴的,选用柔毫;刚柔难分的,则选用兼毫。笔的特性亦影响写出来的书法,如此才能臻乎书法之妙境。 还有一点是字体大小方面,写大字用大笔,写小字用小笔。小笔写大字易损笔且不能使转自如,大笔写小字则杀鸡焉用牛刀了。 笔的保养方法有了好笔之后保养也是十分重要的。启用新笔,首须开笔。将买回来的笔以「温水」泡开,且浸水时间不可太久,至笔锋「全开」即可,不可使笔根胶质也化开,否则就会变成「掉毛笔」,毫毛易于脱落。紫毫较硬,宜多浸在水中一些时间。 润笔是写字前的必要工作,不可以笔一拿沾墨便要写字。方法是先以清水将笔毫浸湿,随即提起,也不可久浸,以免笔根之胶化开。之后将笔倒挂,直至笔锋恢复韧性为止,大概要十数分钟。笔保存之时必须干燥,若不经润笔即书,毫毛经顿挫重按,会变的脆而易断,弹性不佳。 之后才可开始写字,这「入墨」也是有很大学问的。为求均匀,且使墨汁能渗进笔毫,须将清水先吸干,可以笔在吸水纸上轻拖,直至干为止。所谓「干」,并非完全干燥,只要去水以容墨即可。「笔之着墨三分,不得深浸至毫弱无力也」,墨少则过干,不能运转自如,墨多则腰涨无力,皆不佳。 书写之后则需立即洗笔。墨汁有胶质,若不洗去,笔毫干后必与墨、胶坚固黏合,要再用时不易化开,且极易折损笔毫。 洗净之后,先将笔毫余水吸干并理顺﹝同入墨之前﹞。再将笔悬挂于笔架上,可使余水继续滴落,至干燥为止。需注意置于阴凉处阴干,以保存笔毫原形及特性,不可曝于阳光下。保存笔之要领以干燥为尚。 笔的收藏我国自古有“盛世重典藏”,爱好收藏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也是陶冶情操的好形式。收藏热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兴衰,社会的进步,百姓家庭生活的变迁。收藏,对于收藏者来说,可以陶冶情操,磨炼意志,让人有个好心情;收藏让人增长知识。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兴起了被专家称为继宋、清两代两次民间大规模收藏热之后的“第三次民间收藏热”。 搞收藏,其兴趣在于鉴赏,其目的在于求真,其方法在于历练,其心态在于宁静。让我们在收藏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让收藏走进我们的生活,充实我们的生活。 毛笔虽然是实用工具,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需求,毛笔的制作及品种不断提高、增多,工艺改进,使毛笔日益完善和精美,逐渐也成为收藏、鉴赏珍玩的古物。毛笔不易保存,笔毫重实用易坏,所以毛笔的鉴赏可以从笔毫的形制,重要的还是着眼于装饰意味浓厚的、色彩艳丽、内容丰富的笔管上。 笔毫的形制是为书写、绘画的需要而改进提高的。古人以竹笋式制成笔毫,是我国传统品名,属于短锋羊毫、兼毫笔类。锋短而身短粗,形如笋状。锋腹粗状,落纸易于凝重厚实。除实用外,给人以鉴赏趣味。又如兰花式制成的笔毫,也是我国传统毛笔品类之一。笔头圆润,洁白纯净娇柔,似含苞欲放之玉兰,给人以秀美观赏之感、赏心悦目之快。古代还有一种品名,把笔毫做成葫芦式,兼毫圆润坚劲。 自笔管成为鉴赏和珍藏的对象后,人们便常以珍宝珠玉制毛笔管,以获装饰之美或夸耀其财势和地位。如: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唐秉钧在《文房肆考图说》卷三《笔说》中说:“汉制笔,雕以黄金,饰以和壁,缀以隋珠,文以裴翠。管非文犀,必以象牙,极为华丽矣。”此时的毛笔,不仅是书画工具,有的还是供人鉴赏观玩的艺术品。文中叙述笔管的装饰已达完美精工,已完善了鉴赏的条件。如:古代工匠能利用笔管不及寸的圆周上,描绘、镌刻巧妙的山水人物,描出山石海水的气势,足以表现了独特的装饰趣味。达到了鉴赏的条件。故宫收藏的明代黑漆、彩漆描金云龙、龙凤、双龙管笔就是一例。 这些毛笔管、笔套均髹黑漆为地,用彩漆描绘山、海、云龙戏珠纹。大海波涛汹涌,山石耸立,其间,浪击山石,惊涛四起,寥寥数笔,勾画出一派海阔天高的意境,衬托苍龙凌空飞舞,在云中腾越戏珠,气势磅礴。加之彩漆描绘精细,色彩明丽和谐,画面构图主次分明,布局严谨。笔管和笔套镶金扣,增添了富丽华贵之感。笔头毛色光润,浑圆壮实,葫芦式锋尖锥状,美观挺拔,精工巧制,尖、齐、圆、健四德完备,是明代制笔水平的实证,是传世文房四宝中的珍品,是毛笔鉴赏的稀物。所以鉴赏毛笔的着眼点就是看笔管的用料和笔管的装潢与绘画、雕刻、镶嵌的艺术水平。用料及装饰为上,其价值就高。 鉴别古笔,首先对保存的遗物和各个时代古笔的历史要做系统地了解、认识,把握丰富的文化内涵。分清笔的历史上限下限、区分制笔地区、把握各时代制笔名家的特点,分清是民间制作,还是宫廷的御用品,或是宫廷的御制品,是宫内定型民间作为贡品的,还是宫廷造办处自制的。其次,再看笔毫损坏情况。而后再着眼于笔管的装饰,是否有制笔名家的镌刻,是否有名人的赠语及题跋。对名人的时代划分,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有丰富的文学水平,才能识别出名人的诗词赋文,才好鉴别一个文物的时代,从而体现文物的价值。每一种文物在各历史时期,均有作伪假品出现,只要我们丰富自己的知识,多见多识,虚心向别人请教就会提高自己的认识鉴别能力。 湖笔十八称 笔为文房四宝之首,而湖笔在古时,人们曾经赋予各种别致的代称,至今广泛应用。意趣盎然,耐人寻味。 一、 管:《笺》:“彤管”,笔亦管也。 二、 管子:唐《开元遗事》:有一书生,进谒李林甫,称笔为“管子”。 三、 毛颖:宋 陈渊《墨堂文集》:“我行何所挟,万里一毛颖。” 四、 管城子:唐 韩愈《毛颖传》:“秦皇帝使(蒙恬)恬赐之汤沐,而封诸侯管城,号曰管城子。笔为蒙恬所造,故称。宋 黄庭坚《戏呈孔毅父》诗曰:“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文兄有绝交书”。 五、 管城侯:《文房四谱》有此一说。又文嵩《管城侯传》:宣传毛元锐,学文锋,封为管城侯。 六、 中书君:《毛颖传》:毛颖者,中山人也。封管城子,累拜中书令,呼为“中书君”。宋代苏东坡《自笑》诗:“多谢中书君,伴我此幽栖”,即咏此事。 七、 毛锥:南宋 杨万里《诚斋集》:“仰枕槽丘俯墨池,左提大剑右毛锥。” 八、 毛锥子:《新五代史 弘肇传》:“弘肇曰:‘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若毛锥子安足用哉’?三司使王章曰:‘无毛锥子,军赋何从集乎’?毛锥子盖言笔也”。 九、 毫、毫素:晋 陆机《文赋》中云:或含毫而邀然,“唯毫素之所拟”。李善注:“毫,笔也,书谦曰素”,故亦作“毫素”。 十、 毫锥:《白乐天集》:乐天与元微之各有纤锋细管笔,携以就试,目为“毫锥”。 十一、 秋毫:苏东坡《鲜于子骏见遗吴道子画》:“觉来落笔不经意,神妙独到秋毫颠”。 十二、 健毫、圆锋:《山堂肆考》:唐时,赶考举子将入场之际,嗜利者争卖“健毫”、“圆锋”名笔。其价高过平时十倍,“号定名笔”。 十三、 羊毫、狼毫、兼毫:湖笔的原料由羊毛、狼尾毛或两种混合制成。羊毛笔头乘羊毫、狼毛笔头称狼毫、两种混合笔头称兼毫。故有人也以羊毫、狼毫、兼毫等称谓“笔”之别称。 十四、 龙须:《龙须颂》:“再释其笔,曰龙须友”。笔有一副颂誉联:龙须作友,鸲眼流光。“龙须”指笔。 十五、 兔毫、麟管:楹联:“兔毫推赵国,麟管赐张华”,这里有两个典故。上联出自王羲之的《笔经》:汉时诸郡献兔毫,惟有赵国毫中用。“下联出自东晋王嘉的《拾遗祀》:张华著《博物志》,晋武帝赐给名笔“麟角管”,作为鼓励。 十六、 鸡距、鹿毛、鼠须、麟角:有一对联:“鸡距鹿毛花开五色,鼠须麟角笔扫千军”。上联“鸡距”、“鹿毛”均为古代名笔。前者典出白居易的《鸡距笔赋》:“不得兔毫,无以成起草之用;不名鸡距,无以表入本之功。”后者典出《唐书地理志》:蕲州蕲春郡士贡:白纾箪,鹿毛笔。下联“鼠须”、“麟角”亦俱为古名笔。《笔经》云:“世传张芝、钟繇用鼠须笔,笔锋劲强有芒。”“麟角”即为“麟角管”。 十七、 佩阿、昌化:《致虚阁杂俎》:笔神叫做“佩阿”,又叫做“昌化”。 十八、 湖颖:湖笔又称湖颖。湖颖,是湖笔最大的特点。所谓“颖”,就是指笔头尖端有一段整齐而透明发亮的缝颖,业内人称之为“黑子”,这是其他笔所没有的。故而称之。 “笔”之十八种?提笔撰文叫"命笔”。 自己写的文字叫“亲笔”。 写作中断叫“缀笔”。 别人口述写的文字叫“代笔。” 集体讨论一个或几个起草的文字叫“执笔”。 练习性的文字叫“练笔”。 特别精彩的文字叫“妙笔”。 体现文章笔法 写作技巧的叫“文笔。”. 文章中预作提示或暗示,使之前后呼应的叫“伏笔”。 寓意含蓄不便直叙的文字叫“曲笔”。 写的与题无关的文字叫“闲笔”。 特别细致的描绘叫“工笔”。 使文章臃肿的文字叫“费笔”。 作品中写的不好的地方叫“败笔”。 写作造诣很高的作家,其人其作叫“大手笔。” 无拘无束的写作叫“信笔。” 对某些方面有所感想,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文章叫“随笔。” 正文结束后的补充性文字叫“余笔。” 笔的作用笔是书写的工具,可以用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交流信息、宣传思想、联络感情等等。笔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化用品。 笔对两晋书法的影响文人须臾离不开笔,两晋时期笔的制作已经很精细,鹿、羊、鸡、兔等兽毛及木管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了,对笔毫的成分,笔管的制作均精益求精,以适应书家们的要求。晋代崔豹在《古今注》中所记用羊毫为被、鹿毛为柱的制笔法,是取不同兽毛而兼用其优点的思路,可见晋人实际上已经制作出了兼毫。晋代成公绥的《故笔赋》,郭璞的《尔雅图赞.笔》,都对晋代的笔有所描述和礼赞。另外有些书法家本人就是制笔高手,并且亲自动手制笔。如晋代的卫昶,他本人不仅是位书法家,擅长古文、篆隶,“又妙作笔,子敬得其笔,称为绝世”。书圣王羲之不但在书札中多次提到过对笔的要求,传说还做过《笔经》一文,对制笔的方法讲的很精到,羲之《笔经》云:“凡作笔须用秋兔,秋兔者,仲秋取毫也,所以然者,孟秋去夏近则其毫焦而嫩,季秋去冬近则其毫脆而秃,惟八月暑寒调和乃中用。”晋代安徽宣城出一种紫毫笔,以紫兔毫为原料精心制作而成,笔尖尖挺耐用,享名于世。 晋代傅玄在《笔赋》中云:“简修毫之器兔,选珍皮之上翰。濯之以清水,芬之以幽兰。嘉竹翠色,彤管含丹。于是班匠竭巧,名工逞术;缠以素枲,纳以玄漆;丰约得中,不文不质。尔乃染芳松之淳烟,写文象于素纨。动应手而从心,焕光流而星布。”他对制笔和书写作了由衷的赞美。他还在《笔铭》云:“韡韡彤管,冉冉轻翰,正色元墨,铭心写言。”从这些记述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人们对笔的喜爱使得笔管的制作变得越来越华美,到了晋代对笔管的制作就愈加华贵。晋时有木、竹、玉、铁、琉璃等笔管,而奢华者有嵌宝玉的的琉璃笔管、青镂笔管、饰以黄金珠宝的笔管等,这不但与当时门阀大族的崇尚浮华,重雕饰的风气有关,而且也与当时的封建等级思想有关。 书家的书风各异,对笔毫的要求亦不同,反过来说因为笔毫的不同也会形成不同风格的作品,故而毛笔种类繁多。笔毫的多种制作,又促进了书风的发展、改进,这是相辅相成的。世传王羲之写《兰亭序》用的是锋端劲强有锋芒的鼠须笔,又据米芾说王羲之的《行书帖》真迹是用竹丝笔所写的,但事实难以考证,不过我想这也不完全是空穴来风。 世界上最昂贵的笔巨富们拥有常人难以想象的财富,他们因此可以在某个偏好上无限发展,创造无尽的奢华。笔,不仅仅用来书写,还承载了对奢华的想象力。在爱笔人的眼中,它不仅是一个书写工具,还是一件艺术品,需要精心爱护。 第一名:Van Cleef &Arpels和Montblanc制造的“神秘杰作” 这款杰作于2006年2月上市,以纪念梵克雅宝和万宝龙的百年庆典,这两大品牌联合制作了这款名为神秘巨匠的梦幻钢笔。它的笔身由白金雕饰而成,装饰有红宝石、祖母绿或蓝宝石,并镶嵌着钻石。每支钢笔有840颗钻石和超过20克拉的宝石,被梵克雅宝专利性“隐秘式镶嵌工艺”表现得完美无瑕。这款不可思议的钢笔售价为73万美元。 点评:“雕龙游凤的巅峰之作,梵克雅宝的神秘花园风情与万宝龙的传统稳重气质的优雅结合。” 第二名:Caran d’Ache的哥特钢笔 这款杰作镶嵌着总重7.10克拉的892颗明亮切割的钻石,花饰上有72颗祖母绿和72颗红宝石。这款为纪念哥特式艺术与建筑的钢笔由铑镀纯银打造而成,笔身的六面都装饰着哥特式窗户,以及鸢尾和玫瑰花饰,售价为406,453美元。 点评:“当书写笔遭遇了哥特风情,就演绎出了不一样的率性与洒脱。” 第三名:Caran d’Ache的钻石钢笔 这款钢笔也曾与2001年以“最昂贵的钢笔”而被收入英国吉尼斯世界纪录。除了拥有由18克拉的铑镀的金笔尖,其笔身还镶嵌着5072颗总重20克拉Wesselton钻石以及96颗总重32克拉的红宝石。它是由瑞士公司Caran d’Ache在1999年制作的,旨在向建筑大师安东尼奥·高迪致敬。这款令人惊叹的自来水笔在拍卖中以265,000美元的价格成交。 点评:“五千颗钻石演绎殿堂级奢华之感,赋予书写笔以超霸的王者气派。” 限量发行: 这支笔打破了2001年吉尼斯一书中“最昂贵钢笔”的记录。 第四名:限量版boheme Papillon钢笔 收藏价值:★★★ 这款Papillon限量版钢笔旨在向大自然中最奇妙的动物——蝴蝶——致敬。由白金、黄金或玫瑰金完美设计和打造的Boheme Papillon镶嵌着超过1400颗璀璨的钻石和蓝宝石,它们精妙环绕在笔身,并延伸到内部弹簧装置上。灵动的蝴蝶和济慈笔下的植物藤蔓相互缠绕着笔帽和笔身,而获得专利的万宝龙星形钻石切割则使笔帽顶端优雅夺目。限量版Boheme Papillon钢笔的定价是$230,410美元。 点评:“钻石花叶的纤巧腰身使得较为庞大的笔身有了不一样的灵动感。” 限量发行:全世界仅有10支。 第五名: 尼雷尔亲王三世限量版81钢笔 雷尼尔亲王三世自动水笔的笔身由18K白金打造,并镶嵌有红宝石镶钻。其笔身外部环绕着996平面切割的钻石和92颗红宝石,内部构造也可完全尽收眼底。笔帽夹环上镶有19颗红宝石,同时18K金笔尖上配有两颗红宝石。这款钢笔售价为256,010美元。 点评:“采用公主般优雅的红宝石镶嵌,皇室奢华感尽显。” 限量发行:世界上仅有81支这种钢笔被生产出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