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道士岩案 |
释义 | 道士岩案是指清宣统元年(1909年),福建僧人月空和尚为反抗清政府,率众誓师起义,率众占领乐清白石道士岩(中雁荡山玉虹洞),与清军进行战斗,后失败溃散。武昌起义爆发后,义军再次集结对清军发动进攻,因寡不敌众而再次失败。这次武装起义史称“道士岩案”。 概述道士岩位于乐清白石,中雁荡山风景区,山青水秀,因山峰酷似道士的发纂,故名。道士岩又叫“玉甑峰”,玉甑景区是中雁首景,600米高的主峰岩白如玉,形似饭甑,故称玉甑峰。 清末月空和尚领导的义军在此地与清军进行了多场战斗。这场战事史称“道士岩案”。此案起因于《新山歌》案,配合了武昌起义,清宣统元年正式进行武装起义,前后进行了七八年,震惊浙江一省,涉及海外南洋。 月空后来投入国民军,曾率敢死队攻克南京城立功,1912年3月被委任统带温州渔团。怎奈时局风云变幻,后遭袁世凯政府通缉,流亡普陀山,落脚点唯徐华堂知晓。1914年,徐被浙江当局用重金贿买,到普陀山把月空骗到杭州杀害。 僧民学校月空,俗姓黄,名飞龙,字悟西,乐清柳市湖头人。其父原是穷书生,因对腐败的清政府统治不满,脱离红尘,在湖横狭门建造兴隆禅寺出家,法名了怨,索性让儿子也当了和尚,赐名月空。父亲亡故后,月空转到乐清县城西门外西岩禅寺,结识了陈耐辛。 陈耐辛(1882-1910),名粹,又名梦熊,亦叫乃新,乐清虹桥陈宅人,痛恨统治者的腐败和侵略者的残暴,立志革命兴邦强国,广结张云雷等乐清名流,奔走于沪杭诸地,在社会上有相当知名度。陈耐辛早在1903年就与乐清白石人冯豹等开始反清活动,常去一些宗教场所宣传民主思想。认识月空后,二人结为挚友,密谋推翻满清政府。为了便于议事和发展、联络革命同志,陈耐辛叫月空单独迁居邻近的红崖洞生活,从此他与一批青年志士,常来红崖洞与月空商讨局势,策划起义。 此时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席卷城乡,月空与陈耐辛等人在大好革命形势鼓舞下,加紧活动。为解决经费,他们想到县城外的白鹤寺有田产九十亩,寺院又大,若在寺里办一所学校鼓吹革命,那就大有希望。白鹤寺住持华山,俗姓陈,思想开明,曾拥护维新变法,更支持孙中山领导的反清运动。月空向华山求助,言明办学宗旨,华山一口答应将产田半数充作办学费用。 鼓吹革命光绪三十二年(1906)三月,一所僧民学校牌子挂出来了,以白鹤寺为校舍,招收僧徒和贫寒子弟两百多人,一律免费入学。月空任校长,陈耐辛和一班知识青年当教员,以宣传民主革命的《新山歌》为主课,向学生灌输先进思想。与此同时,在陈妻林世英所办的女子学校里,亦向学生宣传《新山歌》。《新山歌》号召民众起来救亡图存,为民歌体,可唱可念,通俗易懂,宣传效果非常好,在社会上广泛流传。据记还请当时的爱国学社总理(校长)蔡元培先生审阅过! 是年七月,清政府筹备立宪,乐清县城开大会庆祝,当局邀请各校参加捧场。僧民学校校长月空也带来上百名师生亮相,半数人头上光溜溜,极受瞩目。他们在会场上高唱《新山歌》,由于歌词直刺时政,引起了乐清知县何士循的警觉,下令严查。 《新山歌》案发,当时乐清虹桥杏庄一胡姓老学究因与陈耐辛有过节(也说是同他上辈结怨),乘机报复,遂从陈妻的女子学校里偷得《新山歌》一册,向县方告密。陈耐辛与月空得知消息,速将僧民学校和女校的《新山歌》课本悉数焚毁。清兵到两校搜查《新山歌》无着,不甘罢休,先勒令女校停办,次年也把僧民学校封了,同时缉拿陈耐辛,驱逐月空。 抵抗清兵1908年,陈耐辛决心离开乐清远赴南洋避难筹款,叮嘱月空在永嘉、乐清两县交界地联络群众,征求同志,以待共同起事。陈耐辛承蒙温处学务分处总理孙诒让救护,孙用自己的绿呢官轿送他到码头,平安抵沪。他先到日本,辗转至南洋,后在爪哇华侨学校工作,筹资支援家乡革命,曾寄款一笔。 但由于劳累过度,身心交瘁,他不幸于次年(1909)八月病故,壮志未酬,英年早逝,仅29岁。乐清名士刘之屏时作挽联慨叹云:“千里埋骸爪哇岛,一生遗恨新山歌。”光复后,浙江第一届省议会决议,为陈与《新山歌》作者敖嘉熊等五人建祠西湖,称“五烈士祠”,表彰他们对国民革命的不朽功绩。 月空听闻陈耐辛噩耗,悲痛欲绝,这期间他在永乐山区苦心活动,筹资购械,已发展义兵四百余人,其中有许多是僧民学校学生。宣统元年(1909)农历十一月,月空同朱剑则、滕华钦、方圣浩、薛永南以及僧徒永明、永定、默西、正和等诸义士誓师起义,率众占领白石道士岩(中雁玉虹洞),伺机出击。这是历史上罕见的佛教徒与老百姓联手革命造反。 玉虹洞在中雁荡山主峰——玉甑峰半腰处,高旷豁达,深邃宽敞。洞高41米,前宽40米,后宽34-40米,占地1500平方米,可容纳千余人。内有清泉长年不涸。洞口单条路,十分险要,诚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洞下有径,西北可通永嘉楠溪方向,东北可达乐清县城、虹桥等地,南面便是白石、柳川平原,乘小船可到琯头渡江至温州府城。站立洞前远眺,千里可瞩,瓯江、东海尽在视线中,是一处天然的战略要地。 义军行动的消息不胫而走,乐清知县宗彭年闻讯,飞报温州。驻温州的浙江陆师巡防统领梅占魁率两营兵力把道士岩西南包围起来。月空指令滕华钦、朱剑则等把守西面要隘,自带一班僧徒和王炳南、徐华堂等南面迎敌。遗憾的是这支僧民联军武器落后且缺少,四百多人只有两百多条枪,有部分还是土制的“前膛”。而官兵的武器全为较先进的“湖北造小口径”,双方实力悬殊。所幸义军熟识地形,凭险防御,官军白日不敢上山,夜间偷袭也屡遭义军打退。 双方对峙二十多天,义军弹尽粮绝,月空面对严峻形势,决定化整为零避到山区。1910年1月,月空叫滕华钦、朱剑则等带领队伍向东北转移,自率十余骨干从南面下岭,向永嘉方面退走。 起义失败义军解散后,月空与王炳法、徐华堂扮作游方和尚外出筹款,购买先进武器,以待东山再起。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杭州光复后,当时蛰伏山底的滕华钦由于对局势估计不足,贸然把陆续集结在玉虹洞的两三百义士,拉下山来攻打乐清县城。他们出师还倒顺利,率先消灭了梅占魁驻白石一个哨(相当于当代军事建制的排),一时军威大震,加盟者纷至沓来,人马很快扩增到千余。义军总部设在白石茶亭,前哨分驻湖头前窑祠堂、鲤岙山和万家孤屿山,形成掎角之势。 当年11月,滕华钦急想立功,不听朱剑则、方圣浩等劝阻,率义军大部直扑县城西门,浑然不知驻乐清的巡防营管带谢德胜早设伏于西门外的德湖上岙。义军进入官兵的埋伏圈后,官兵蜂拥追杀过来,义军无力抵抗,且战且退,向原路白石逃跑。不料梅占魁早已在退路上的胜禅寺拦截。义军首尾受敌,逃的逃,散的散,死的死,受伤的当了俘虏,少数败回道士岩。接着清军以大炮轰击玉虹洞,义军死守三昼夜溃散,滕华钦等下落不明。 据乡老相传,当年一役,血染野草,尸叠荒滩,有不少身首异处,官兵得胜回去不管,白石人民于是把这些无人认领的可怜亡灵,埋葬在“稻秆坦”,此外,白石凤凰村十八湾处的“九墩坟”亦是埋葬地,因村民挖九个坑掩埋他们而得名。 而在外奔波募捐的月空,后来投入国民军,曾率敢死队攻克南京城立功,1912年3月被委任统带温州渔团。怎奈时局风云变幻,后遭袁世凯政府通缉,流亡普陀山,落脚点唯徐华堂知晓。1914年,徐被浙江当局用重金贿买,到普陀山把月空骗到杭州杀害,使得这位志士看不到孙中山反袁的胜利曙光。 从陈耐辛为起义筹资累死他乡,滕华钦急功轻敌而惨败,到月空被叛徒出卖杀害,“道士岩案”就此悲壮落幕。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