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比什凯克
释义

比什凯克市(原伏龙芝市)是吉尔吉斯共和国的首都,政治、经济、文化、科学中心,主要的交通枢纽。吉尔吉斯斯坦全国划分为7州2市,州、市下设区,7州2市包括楚河州、塔拉斯州、奥什州、贾拉拉巴德州、纳伦州、伊塞克湖州、巴特肯州、首都比什凯克市和南部首都奥什市。

中文名称:比什凯克

外文名称:吉尔吉斯语(西里尔字母):Бишкек;吉尔吉斯语(阿拉伯字母)??????:

别名:伏龙芝,吉尔吉斯语Фрунзе

所属地区:中亚

电话区号:00996-312

邮政区码:720001

地理位置:吉尔吉斯山北麓的楚河谷地中心

面积:127平方公里

人口:125万(2007年)

著名景点:阿拉亚卡国家公园、米哈伊尔·伏龙芝的纪念雕像、邓小平大街

机场:马纳斯国际机场

友好城市:中国银川、美国科罗拉多斯普林斯

地标:米哈伊尔·伏龙芝的纪念雕像

简介

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首都。原名皮什佩克,位于下楚河河谷吉尔吉斯山北麓。1878年建市,1926年改名为伏龙芝并进行了大规模扩建。1991年2月5日改成现名。它在历史上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座古城。

城市概括

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楚河州州中心。它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北部的吉尔吉斯阿拉套山北麓、 美丽富饶的楚河盆地中央。比什凯克市是吉尔吉斯斯坦的政治、经济、文教和科技中心,也是该国的主要交通枢纽。城市面积11.57万公顷。下设4个区,即五一区、列宁区、十月区和斯维尔德洛夫区。还有一个名叫“乔一阿雷克”的镇和一个名叫“奥尔托一萨伊”的村。人口79.74万(2002年)。其中,城市人口79.29万,占全市总人口的99.4%;农村人口4500人,占0.6%。据1999年3月人口普查资料,在该市人口中,主体民族吉尔吉斯人占52.2%,俄罗斯人占33.2%,乌克兰人占11.2%,维吾尔人占1.7%,哈萨克人和乌兹别克人各占1.6%,德意志人占0.7%,东干人占0.5%,还有其他民族。比什凯克是一座有百余年历史的古城。始建于1864年。当时是浩罕国要塞,后为沙俄要塞。1878年设市。 1926年5月12日,为纪念诞生于该市的原苏联军事家米·瓦·伏龙芝,改市名为伏龙芝。1991年2月5日,恢复历史名称比什凯克。2003年6月14日,比什凯克市民隆重庆祝首都建市125周年。比什凯克市是一个开放型城市。1995年,在该市创建了自由经济区。2002年,比什凯克市刨工业产值89.030亿索姆、农业产值3.389亿索姆c全国的主要教育、科研机构都集中在比什凯克市。1999-2000学年,在28所高等学校中有学生7.91万名,有教师4594名c其中,博士226名,副博士1341名。比什凯克市有114所普通教育学校。在校学生10.43万名、教师5570名:全市有32家医院(9680张病床)。全市有22个大型图书馆(藏书720.8万册)。有7座剧院、10个电影院和11个博物馆。比什凯克作为国家政治中心有如下权力机构:总统办公厅、政府、最高会议、共和国法院和检察院以及被视为“第四权力”的大型媒体:《吉尔吉斯斯坦言论报》、《自由之山报》和《比什凯克晚报》等报刊编辑部和广播电视编辑部。在比什凯克市设有中国、美国、俄罗斯、德国、土耳其、伊朗、印度、巴基斯坦和白俄罗斯等10几个外国使馆。该市有一条长3.5公里、宽约25米的著名的邓小平大街。在大街东端起始处,矗立着高两米、雕刻有邓小平头像的纪念碑。比什凯克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它通过9条公路干线和1条铁路支线同国内务州和周边国家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联结起来。比什凯克市有3个火车站、两个长途汽车站和中亚最大的飞机场之一--“玛纳斯”机场。

详细介绍

吉尔吉斯斯坦首都和经济、文化中心。位于吉尔吉斯山北麓的楚河谷地中心。海拔750~900米。面积130平方千米。人口63万。大部分为俄罗斯人,其次为吉尔吉斯人和乌克兰人。市区横跨阿拉尔却河和阿拉密琴河,大楚斯基运河横贯其北部。东部为新工业区,西部为老工业区和铁路货运站,南部有文教、科研机构和工厂。市内有公园、果园多处。1878年建市。1926~1990年称伏龙芝。1991年2月改名为比什凯克。吉尔吉斯最大的工业中心,主要部门为机械制造和金属加工,生产农机、机床、电机、仪表等。轻工业、食品工业也很重要。乌兹别克的布哈拉有输气管道通该市。陆路交通枢纽。有铁路通土西铁路上的卢戈沃伊和伊塞克湖西岸的雷巴奇耶等地。公路通塔什干、阿拉木图、奥什等地。航空要站(主要机场:马纳斯国际机场)。设有吉尔吉斯科学院、吉尔吉斯大学、博物馆等。 比什凯克市街道整齐,绿树成荫。该市工业发达,以机器制造、食品加工和精梳毛纺为主。比什凯克以西60公里的托克马克古城附近的碎叶,是中国古代大诗人李白的诞生地。比什凯克是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的文化中心,这里有共和国科学院、高等院校、博物馆和剧院等。

比什凯克建立于1825年,在中亚各国历史优久的首都中,比什凯克是相当年轻的一个城市,也是吉尔吉斯唯一的大型城市及工业中心,清新和绿化的一个城市。考察组去比什凯克拜会大使馆有关人员,参观手工艺中心、参观民俗村、阿拉图广场、历史博物馆等。重点参观什凯克人文大学,探讨在碎叶城举办李白诗歌朗诵会。

比什凯克有一条以中国已故领导人邓小平命名的街道。1996年6月,时任比什凯克市长、吉著名经济学家西拉耶夫提议,将比什凯克通往奥什的咽喉的路段更名为"邓小平大街",旨在了解邓小平理论对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街道起始处右侧,矗立着邓小平半身塑像纪念碑上,碑文以吉、俄、中三种文字沉稳有力地铭刻在花岗岩纪念碑正面:此街以中国卓越的社会和政治活动家邓小平的名字命名。而大街东侧竖立的"邓小平大街"俄文路牌与纪念碑遥相呼应。这条自西向东双向6车道的大街车水马龙,两侧商铺鳞次栉比,一派繁华,勃勃生机。

地理特征

比什凯克市(原伏龙芝市)是吉尔吉斯共和国的首都,政治、经济、文化、科学中心,主要的交通枢纽。面积130平方公里,人口59.2万人(1995年),包括80多个民族,有4个市辖区。比什·凯克市坐落在共和国北部吉尔吉斯阿拉套山山麓,楚河盆地中央。城市占地1.27万公顷,海拔750米,大陆性气候,夏季干燥炎热,7月最高气温有时达到40℃以上,冬季平均气温为-7℃,全年平均气温不超过10℃。全年降水量400毫米,该市阳光充足,平均一年当中有322个晴天,日照将近2590个小时。城区多风。城市处于多震地带。阿拉——阿尔恰河、阿拉米丁河和楚河大渠穿城而过。1979年发现了几处水温39℃的矿泉。城市四周有1200公顷森林。城市居民中,吉尔吉斯人和俄罗斯人共占80%左右,其余为乌克兰人、鞑靼人、维吾尔人、乌兹别克人等。 比什凯克市是中亚地区一个重要工业城市,电力、机械、仪器、电器制造是工业主导部门。

历史

根据近年吉尔吉斯及中国历史学家的发现,吉尔吉斯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西元前201年。现时有关吉尔吉斯人最早的记录是《史记》 ,当时吉尔吉斯人被称为“鬲昆”或“隔昆”(马、冯,2000,142页)。《汉书·匈奴传》下记载:坚昆分布在丁令以西、乌孙以东、乌揭以北,“东去单于庭七千里,南去车师五千里”(马、冯,2000,143页)。吉尔吉斯人的始祖相信源自突厥人的后裔,他们当时住在今日的蒙古国。后来,有部分部落迁徙至今日西伯利亚南部,并从6世纪至8世纪于叶尼塞河沿岸定居,成为突厥汗国的一份子。在蒙古帝国崛起之前,他们一直扩张,版图直达今日的图瓦共和国。12世纪,耶律大石利用辽朝在西北地区的良好民望,在此及新疆建立西辽。是时,伊斯兰文化传入,并成为当地的主流宗教。他们大多数都是信奉逊尼派的哈奈菲派系。13世纪,蒙古帝国兴起,他们开始南迁,并于15世纪至16世纪期间,他们来到今日吉尔吉斯的国境。 18世纪,今日的吉尔吉斯地区分别是准噶尔蒙古(北部)及浩罕汗国(南部)的势力范围。到康熙帝平定准噶尔蒙古之后,浩罕向大清帝国称臣,整个地区都进入了清朝的势力范围内。19世纪20年代,浩罕势力扩张,整个吉尔吉斯地区都成为了浩罕汗国的一部分(马、冯,2000,154-155页)。1854年,沙俄著手入侵浩罕汗国,并透过各种外交手段逼使清廷承认中亚地区各藩属的独立地位。1876年,浩罕亡国,整个吉尔吉斯地区都落入了沙俄的手里(马、冯,2000,157-159页)。沙俄的统治,引发不少反抗,但亦有不少人决定离开现居地,迁入帕米尔高原及阿富汗;但另一方面,由于当时清廷对国内回民的压逼,使陜甘宁地区的回民北迁至今日楚河沿岸,成为今日东干人的祖先。1916年沙俄对反抗运动的镇压,使不少吉尔吉斯人从中亚迁徙至当时新成立的中华民国。1918年,苏联成立。1924年,中亚地区实行民族划界,今日的吉尔吉斯建立起喀拉吉尔吉斯自治州,成为俄罗斯联邦的一份子。在沙俄时期,今日的吉尔吉斯人被称为“喀拉吉尔吉斯”,而“吉尔吉斯”这名称却是今日哈萨克斯坦人的称呼(马、冯,2000,143页)。1925年正名为吉尔吉斯自治州,到1926年又再升格为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1936年12月5日,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正式成立,成为苏联的联邦成员。

从1920年代开始,吉尔吉斯无论在文化、教育及社会制度都有长足的改进,使经济及社会快速增长。文化的普及,使国内开始对语言规范化的要求。1924年,吉尔吉斯采用阿拉伯字母来书写他们的语言,到1928年又改用拉丁字母。1941年,斯大林执政期间,吉尔吉斯的传统文化被压制,并被强逼改用西里尔字母。

1980年代末,戈尔巴乔夫的经济和政治改革的新计划起初对吉尔吉斯的政治气候无太大的影响。然而,对于作家的联盟(UnionofWriters)来说,共和国的杂志报纸被允许采用一个比较自由的态度,并且建立一种新的吉尔吉斯言论自由(LiteraturnyKirghizstan)。非正式的政治上的团体是被禁止的,但是在处理1989年出现的一个尖锐的住房危机时,一些团体被允许运作起来。

1990年6月,乌兹别克斯坦族和吉尔吉斯族在乌兹别克斯坦族占大多数的奥什(Osh)州爆发民族冲突。暴力的敌对跟著发生,以致紧急和宵禁的状态被实行,并且持续到1990年8月秩序恢复。 1990年代初期的转变对吉尔吉斯影响甚大而吉尔吉斯民主运动(吉尔吉斯民主的运动(KDM))亦发展成为于国会重要的政治力量。在一场令人心悬的胜利后,阿卡耶夫(AskarAkayev),吉尔吉斯科学院的院长,在1990年10月被选为总统。1991年1月,阿卡耶夫组成了新的政府,当中由一些年轻﹑立志改革的政客被任命,并构成主要结构。在1990年12月,吉尔吉斯最高苏维埃议会(SupremeSoviet)投票同意将国名由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自治州换成吉尔吉斯的共和国。(在1993年,它正式改名为吉尔吉斯共和国)。并将原首府伏龙芝恢复原名比什凯克市(英文译名:Bishkek),并定为首都。

尽管有独立的倾向,其实经济看起来已与苏联开始对抗。1991年3月在一个关于是否保留在苏联的一个公民投票中,88.7%的选民核准了一份提议,做为一新联邦继续保留在苏联内。

1991年8月19日,该州紧急状态委员会(SCSE)借助莫斯科方面的力量,计划尝试在吉尔吉斯罢免阿卡耶夫。在计划失败后的一个星期,阿卡耶夫和副总统库兹涅托夫宣布了退出苏联共产党(CPSU),辞去书记一职,并将整个政府机构解散。受其影响,紧接著在8月31日的最高苏维埃议会投票中宣布脱离苏联独立。吉尔吉斯语在1991年9月替换俄语被宣布为官方语言。(不过在2001年12月,透过一个宪法的改案,将俄语重新给予官方语言的地位(译外话:当时需要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

在1991年10月,阿卡耶夫以收95%的绝对票数未遭反对被通过,直接选举为新独立的共和国总统了。连同其他七个共和国的代表一起,他当月签署了新的经济团体的条约。1991年12月21日,吉尔吉斯共和国正式地进入了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CIS)。

1993年,阿卡耶夫的几个亲密部下受到腐败指控而陷入一场重大丑闻。其中包括总理契吉谢夫,他于十二月因道德原因辞职。之后,阿卡耶夫解散了政府并且邀请苏联统治时期的最后一任总理久马古洛夫组阁。1994年1月,阿卡耶夫组织了一次授权他完成任期的全民公决,获得96.5%的支持。

1993年5月,议会批准了新的宪法。1994年,议会在1995年2月任期结束前的最后一次会议的出席人数没能达到法定人数。大多数议员普遍认为总统阿基耶夫在幕后操纵了这次抵制行为。阿基耶夫则声称是共产党通过阻碍这届议会完成任期从而引发政治危机。阿基耶夫在1994年10月组织了一次全民公决,这次公决提出了2条宪法修正案:第一条是允许以全民公决方式修改宪法;第二条是建立一个叫“JogorkuKenesh”的两院制议会。这次公决获得压倒性的通过。虽然选举日发生了大规模的违规行为,但是在被大多数国际观察机构认为这次选举活动是相当自由和开放的之后,在1995年2月,举行了两个立法机构的选举,包括一个拥有35个议席的全职机构和一个拥有70个议席的兼职机构。独立候选人赢得了大多数议席,说明对当时选民来说政治家的人格魅力比其政治主张更重要。新议会的第一次会议于1995年3月召开。在这次会议中通过了宪法中对立法机构职能的确切表述。1995年12月24日,阿卡耶夫在总统大选中,获得75%大比数的选票,击败另外两名对手,成功连任总统,为期五年。他利用国有媒体及政府资源去进行竞选活动。此外是次大选共有6位候选人参加,有3人在中途退出大选。

1996年二月的公民投票----尽管违反了宪法与公民投票法----赋予阿卡耶夫总统更大的权力。虽然该修正案给予总统解散国会的权力,但是也更清楚定义了国会的权力。自此,国会开始真正的独立于行政部门之外。

1998年十月的公民投票同意了宪法修正,包括增加下议院的议员人数、减少上议院的议员人数、25%的下议院议员由政党比例代表产生、缩减国会言论免责权、引入私有财产制、禁止立法限制言论与大众传播自由、与政府预算改革。

2000年2月20日与3月12日举行了两轮议会选举。欧洲安全合作组织声称这次选举违背了自由与公平的原则,因此是无效的。对反对派候选人以及反对党不利的颇受质疑的司法程序限制了选民的可选择性。同时,国家操控的媒体只报道官方支持的候选人。政府官员对支持反对派的独立媒体机构施加压力。之后举行的总统大选同样也被认为充斥着违规操作而被国际观察机构宣布是不自由与不公平的。

2005年2月27日及3月13日举行了国会选举。欧安组织认为虽然这次选举仍然没有达到自由公平的标准,但是与2000年那次相比有了一定进步,特别是在这次使用了不可擦的墨水、透明的选票箱以及提供选举观察机构比较好的配合。 断断续续的针对议会第二轮选举中的舞弊行为的示威活动在2005年3月演变为自南部各省发起的要求政府辞职的游行示威。3月24日,15000名支持反对派的示威者聚集在比什凯克要求总统以及他的政府辞职。在示威者与警察的冲突中有人受伤,并且发生大规模的哄抢。最终示威者占领了总统官邸,总统阿基耶夫先逃到哈萨克斯坦,最后到达莫斯科。起初他拒绝辞职并宣称这是一场政变,但是最终他在4月4日辞职。

工业发展

该市的主要工业部门是: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工业(2000年,其产值为4.459亿索姆)、轻工业(5.766亿索姆)、食品工业(18.773亿索姆)、电力工业(9.966亿索姆)。2000年,这些工业部门的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截至2001年1月1日,全市在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和服务性行业方面登记注册的企业、组织总共20867个(其中8916个正在运作)。这些企业、组织按所有制类型划分为:1219个属于国家所有制(其中841个正在运作),291个属于公共所有制(其中2¨个正在运作),19357个属于私人所有制(其中7864个正在运作)。比什凯克的工业生产形势同全国一样经历了一个滑坡萧条和恢复增长的“V”字形过程。1991-1995年,比什凯克的工业生产下降了3/4,而从1996年起,工业生产停IL滑坡,开始呈现增长趋势。同1995年相比,1996年工业生产增长了3%。

交通枢纽

比什凯克市是重要的交通枢纽。铁路直达莫斯科、伊尔库茨克、塔什干、贾拉拉巴德、塞米巴拉金斯克、雷巴奇耶等城市。航空运输发展迅速,连接莫斯科、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亚、基辅、塔什干、阿拉木图等50多个城市。公路交通四通八达,首都同各州首府和区中心都通长途汽车,市内有公共汽车、电车、出租车、私人小车等,城市交通很方便。

文化机构

比什凯克市内文化机构林立。1987年就有图书馆258座,藏书共3550万册,其中大型图书馆有国家图书馆、科学院图书馆和少年图书馆。全市有文化宫和俱乐部18座,电影院16座,此外还有博物馆、剧院、体育宫等文体设施。博物馆有共和国历史博物馆、造型艺术馆等。剧院有国家模范歌剧芭蕾舞剧院、国家模范话剧院、俄罗斯话剧院、木偶剧院和马戏剧场以及音乐馆等,这些建筑门前一般都有广场、花圃、雕塑、喷泉,构成一幅幅城市风景画。

比什凯克画廊

吉尔吉斯人崇尚绘画艺术,特别是对马有着特殊的情感,许多绘画题材都是以马为素材创作的。目前,该国的绘画已经步入市场,许多名家的作品在比什凯克画廊都能寻到。

华商在比什凯克

位于中亚地理核心的吉尔吉斯斯坦对中国人来说,一直在遥远的地方披着神秘的面纱。对于很多中国人它或许只是一个简单的地理名词,无法给予其过多的描述和想象。不过,现在如果你漫步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的街头,已不难发现华商们的身影。当地人已经开始习惯这些华商,因为他们随时都可能光顾华商经营的中国商品城,在那里随心所欲挑选到各式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从比什凯克市中心的胜利广场向北,步行几分钟便可看到一栋四层小楼,“中国国英商品城”便坐落于此。这座具有相当规模的商城始建于上个世纪末,由于那时当地的商贸习俗还保留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经营模式,令国英商城有了生存、发展乃至繁荣兴盛的空间。

在“国英”经营的摊主大多是来自中国内地的华商,出售的商品主要是电器、服装鞋帽、五金百货、食品甚或厨房用品。现今,随着当地经营大环境的好转和当地市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国英商品城的客流量每天都保持在千人以上,利润亦较刚开业时有所上升。

来自青海的马先生10年前来到比什凯克,5年前开始在国英商品城“练摊”,经营厨房用品。由于他的货品价格相对便宜,质量较为可靠,如今在当地已有了一些固定客户,利润亦稳定在20%左右。马先生的全家目前已定居于此,据他讲,除了语言尚需进一步学习外,其他方面都能适应。

比什凯克已有万名左右的华侨华人,其中大部分是在1991年之后来到当地的。如今,第一批来此淘金的中国商人很多已相当成功,生意越做越大,而中吉之间的商贸合作亦更加紧密。在这里,精明的中国商人不仅看到了吉尔吉斯的商机,更看到了坐拥吉国辐射其他中亚国家的灿烂商业前景。

除了国英商品城之外,比什凯克目前最大的商贸中心———多利多义市场还有为数不少的中国摊主。而在城市的东端,一座占地面积6.6万平方米的中国商品中心一期工程已近竣工。 因轻工业基础薄弱,中亚5国八成以上的生活日用品和耐用消费品均来自中国,而由于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与中国无直接通商口岸,货物要通过地处中亚中部的吉尔吉斯斯坦中转至周边国家,因此吉尔吉斯斯坦更成了华商的必争之地。

也许将来会有更多的华商进入比什凯克市,在这个被誉为“黄金漩涡”的中亚市场抢得先机。而就目前的情况看,当地人对为他们带来丰富商品的中国商人的态度已越来越友善,这些因素将共同促使两国经贸往来更上层楼。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9:0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