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当叛逆沦为时尚 |
释义 | 作 者:张朝晖 著出 版 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7-1 版 次:1 页 数:252 印刷时间:2006-7-1 纸 张:胶版纸 I S B N:9787535624468 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使关心艺术的人感到惶惑的时刻——受到普遍尊崇的某个艺术大师离世,人们放眼望去后继无人,于是哀叹一个艺术时代结束。但历史并不会因为人们的惶惑而停止匆忙的脚步,艺术永远前进,只不过是由另一批艺术家在做着前辈人所不曾想过或者试过的事。当然,新人往往得忍耐孤独和寂寥,熬过又一轮轻蔑和疑忌,直到出现足够多的理解者和追随者。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艺术,与此相应,也就会出现与这一时代的艺术相适应的艺术理论与批评。这是一种很自然的变化,既不必激动也无需愤怒。二十年前我在一次研讨会的发言中,提及美术理论新人的出现是美术理论“春天”来临的物候:“他们未发预告,不待批准,蓦然绽开,破土而出……以他们为代表的理论新风,猛烈冲击盘踞艺坛多年的‘经学’的思想方式……”这些话发表以后,曾被认为大逆不道,招来反复讨伐。时过境迁,当时的“新人”都已成为“老人”,回想当年的讨伐,显然是一种色厉内荏的小题大做。前人说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就是说它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一部分人的专利。作为学术而不是作为权术和权力的美术理论、美术批评,当然也该如此。 作者简介张朝晖,1965年生于河北,在北京长大。在二十多年的艺术教育中先后毕业于南开大学(1988,学士)、中国艺术研究院(1995,硕士)、哥伦比亚大学巴德艺术学院(1998,硕士),目前在中央美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美术馆助理馆员(1988—1992)、何香凝美术馆策展部负责人(1999—2000)、犀锐艺术中心首任艺术总监(2002)。从2003年起至今,任香港亚洲艺术文献中心研究员。 目录前言 当代历史环境中的艺术对话——《张朝晖文集》序 在都市的平台 在北京长大:60年代气质的一个说法 从老房子到新建筑:新都市主义的一个理由 我们的东西——从洪浩的新作品谈起 新城市的迷失 活色生香——新都市中的新艺术 二、艺术家访谈 我的整体艺术构想——李路明访谈 “我们需要重新定义今日先锋的精神”——高氏兄弟访谈 寻找艺术梦想——王庆松访谈 从东到西,由西向东——缪晓春访谈 在图像的背后——张小涛访谈 艺术是一种境界——张朝晖VS张卫 三、国际当代艺术文献 策划人的时代——关于贝勒吉奥国际艺术展览研讨会的总结发言 安迪·沃霍尔的崛起 电影、怪物和面具——辛迪·舍曼的二十年 装扮女人的艺术家——森村泰昌的艺术 临近彼岸:森万里子的视觉世界 视频空间 四、策展文本 雌雄胴体,一种新的生命体验 从中国出发:面向新世纪的中国新艺术 天地之际:徐冰与蔡国强 今日处境:关于“艺术大餐” 面对脸:面具与面孔 鲜活而多样,但非确定且难以预测的风景——关于新都市主义和当代艺术 后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