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比较
释义
1 汉语词语

汉语词语

基本信息

词目】比较

拼音】bǐ jiào

基本解释】

①辨别事物的相同属性异同或高低:有~才能鉴别ㄧ这两块料子~起来,颜色是这块好,质地是那块好。同类或不同类事物的相同属性之间可以进行比较,同一事物的同一属性在不同时刻也能比较。

②介词,用来比较性状和程度的差别:这项政策贯彻以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前一时期又有所提高。

③副词,表示具有一定程度:这篇文章写得~好。

详细解释

含义

1.对比几种同类事物的异同、高下

例:把译文和原文比较一下

2.表示具有一定程度

例:说得比较清楚

出处

1. 根据一定标准,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某种联系的事物间,辨别高下、异同。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不顾羞慙,比较材能,斟量功伐。”《朱子语类》卷十九:“先看一段,次看二段,将两段比较,孰得孰失,孰是孰非。” 明 唐顺之《答江五坡提学书》:“比较同异,叅量古今。” 鲁迅《准风月谈·喝茶》:“我们试将享清福、抱秋心的雅人,和破衣粗食的粗人一比较,就明白究竟是谁活得下去。”

2. 指比试较量武艺。

宋 司马光 《乞罢保甲札子》:“若见充弓手人有勇力武艺衰退,许他人指名比较,若胜於旧者,即令充替。”《西游记》第三三回:“若不是我大王敬重你这行人,就和比较起来。” 蒲州 梆子《归宗图》第一场:“今逢三、六、九,与众将校场比较弓马,中军听令!”

3. 比照。

清 冯桂芬《请减苏松太浮粮疏》:“为 苏 松 太 三属岁徵浮额积弊太深,请比较近年完数,酌中定额。”

4. 旧时官府征收钱粮、缉拿人犯等,立有期限,至期不能完成,须受责罚,然后再限日完成,称做“比较”。

元 无名氏《货郎旦》第四折:“禀爷,这两箇名下,欺侵窝脱银一百多两,带累小的们比较,不知替他打了多少。”《醒世恒言·陆五汉硬留合色鞋》:“三日一比较, 强得利 无可奈何,只得将田产变卖上库。” 明归有光《遗王都御史书》:“乡民离农亩,日在官府听候比较,昼夜捶楚,流血成沟。”《醒世姻缘传》第三二回:“这样人也没得吃的年成,把那钱粮按了分数,定了期限,三四十板打了比较。”

5. 比。用以比较性状、程度的差别。

宋 司马光《二十六日作真率会别用韵》:“座中七叟推年纪,比较前人少几多。” 毛泽东 《<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开调查会……这是比较什么大学还要高明的学校。”

6. 表示具有一定程度。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 魏巍《东方》第五部第十五章:“这时敌我双方的炮火都比较岑寂。” 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相同点和相异点的思维方法,它为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

逻辑性名词

形式

1.横向比较:

同类事物的相同属性在某时刻呈现的异同 例如:小明的学习成绩与小刚的学习成绩比较,小明比较好。

2.纵向比较:

同一事物的同一属性在不同时刻呈现的异同 例如:小明的学习成绩与去年比较,今年略有提升。

原则

比较要有供比较的对象,也要有比较的共同基础。

当2个人站在一起、两件物品放在一起的时候,我们自然会注意到他们之间有哪些相同之处,又有哪些不一样。这种判断两种事物之间共同点与不同点的方法就叫做比较。和它差不多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是对比。】

2 闻一多著现代诗歌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比较

体裁:现代诗

作者:闻一多

作品原文

别人的春光歌舞着来,

鸟啼花发鼓舞别人的爱;

我们只有一春苦雨与凄风,

总是桐花暗淡柳惺松;——

我们和别人同不同?

我的人儿她不爱说话,

书斋里夜夜给我送烟茶;

别人家里灯光象是泼溶银,

吴歌楚舞不肯放天明——

我们怎能够比别人?

别人睡向青山去休息,

我们也一同走入黄泉里;

别人堂上的燕子找不着家,

飞到我们的檐前骂落花——

我们比别人差不差?

作品赏析

《比较》是闻一多关于家庭生活的一首诗歌。所谓“比较”,也就是将自己与别人作对比,看一看彼此有些什么优劣长短。

先是关于“生计”问题的比较。诗人看到,其他的家庭春光融融、鸟啼花发,正是繁荣昌盛的大好时节,而自己呢,“只有一春苦雨与凄风”,整日布满忧愁。结合闻一多当时的处境,我们不难理解这样的实际。自1925年回国之后,诗人就有一连串的不幸,先是与供职的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刘百昭矛盾重重,正如他在给梁实秋的一封信中说:“我近来懊丧极了。当教务长不是我的事业,现在骑虎难下真叫我为难。”又因为忙于他并不擅长的行政工作,而不得不将他所喜爱的诗歌撇在了一边,一般说来,对闻一多这样特别看重个人事业的人来说,必然将这方面的喜怒哀乐带入到家庭生活中来,并成为他衡量、判断家庭生活质量的重要的尺度,所以说,在他看来,自己的生活“总是桐花暗淡柳惺忪”沉闷、压抑、没有生机。

再就是关于妻子的比较。闻一多的妻子是一位平静温和的乡下女子,尽管也念过师范,但在闻一多这位大教授、大诗人面前则肯定是默默无语,难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我的人儿她不爱说话”,或许并不是真的不爱说话,只是,在他那光芒万丈的夫君面前,她实在不知说些什么好。“书斋里夜夜给我送烟茶”,这自然是温馨的一幕,但作为夫妻,特别在闻一多这种情感丰沛的艺术家的需要中,仅仅是体贴入微还远远不够,他还渴望着别的一些什么东西,一些来自于精神和灵魂上的东西。早在《红豆》组诗中,闻一多就流露了对未来的家庭生活的担忧:

刻着虫书鸟篆的

一块妖魔的石头,

是我的佩刀底砺石,

也是我爱河里的礁石,

爱人儿啊!

这又是我俩之界石!

而今,当这种担忧已经成为了现实的时候,闻一多又还能说些什么呢?望着“别人家里灯光象是泼溶银”,苦涩就悄悄地袭上心来,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在以上两重意义的“比较”中,闻一多的家庭生活、夫妻生活都明显地处于劣势,让人产生一些酸溜溜的感觉。

不过,写到这里,诗歌的调子却逐渐有了变化。

“别人睡向青山去休息,/我们也一同走入黄泉里”这也就是说,无论现实还有多少的遗憾,夫妻百头偕老,双双走向死亡却是别无选择的,在这一人生的目标上,我们取得了高度的一致,而其他所有的夫妻也将无可逃避。在人生的终极意义上看,所有“比较”之下的差异便是微不足道的了。不过,建立在人生终极关怀意义上的这一“无差别”的相等,“终究还是勉强了些,因为人并不能永远生活在终极关怀的逻辑当中,生活都是实实在在的,形而下的。于是,诗人又进行了一个新的“比较”:“别人堂上的燕子找不着家,/飞到我们檐前骂落花”。也就是说,别人的“家”固然豪华,固然灯红酒绿、莺歌燕舞,但也产生了新的问题,那就是过分“现代”,过分变幻莫测了,失却了自然纯朴的本色,以致燕子这种大自然的吉祥的鸟儿也不知所归了。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家”虽然简陋,虽然贫寒,虽然没有那么多的现代情趣,但毕竟保存了与自然相融合的特色,所以终究引来了“别人堂上的燕子”,“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无论如何,这都是一大喜事呀!那么,“我们比别人差不差?”当然是不差的!诗歌先抑后扬,最后不紧不慢,恰到火候地让我们承认了他家庭生活的特有的情趣、特有的韵致。这样,读者先前的酸溜溜的感觉便一扫而去了,露出一丝会意的微笑,并不是我们都真的接受了闻一多的逻辑,诚服了他的理论,而是,通过他的这番用心良苦的叙述,我们真正地理解了中国知识分子生存之苦、而又苦中作乐的特殊的精神状态,这一心境又并非特指家庭生活、夫妻生活,在我们的整个人生历程中,何尝没有遇到过“苦大于乐”的时候,但是,因为种种人力所不能解决的原因,我们似乎很难象西方人那样个性毕露,不依不饶,非要撞个鱼死网破不可,更多的时候还是委委屈屈的“苦中作乐”,尽管这的确过于窝囊,过于懦弱,但却被许许多多的忠厚老实的中国知识分子所效行,是为人生的“现实主义”。

3 英国阿尔玛·塔得玛创作油画

画作信息

【画作名称】《比较》

【创作者】阿尔玛·塔得玛(英国)

【创作年代】1892年

【类别】布面油画

【风格】古典主义

【题材】风俗

【规格】45.7cm×61cm

【材质】布 油彩

【存藏处】辛辛那提美术馆藏

作品赏析

画家描绘了两个美丽少女在室内读完书之后,进行比较的情景。她们神态可掬,天真无邪,清纯秀美。人物刻画富于典型和个性,用色技巧颇为独特,用笔严谨而不僵化,淡雅的颜色烘托了少女轻松闲适的气质。用荷兰小画派的反差对比画法,画出室内光洁的大理石桌面,光线柔和而通透,使两个少女处于一种温馨的环境之中。

4 科学分析事物方法

比较是经常使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它既要研究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又要分析事物之间的不同点。在化学研究中,常常要根据实验的异同来寻求科学的结论。

综述

比较是认识对象间的相同点或相异点的逻辑方法。它可以在异类对象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同类的对象之间进行,还可以在同一对象的不同方面、不同部分之间进行。例如,富兰克林曾将天上的闪电与地面的电火花这两个长期被人们认为是毫无联系并且截然不同的客观对象作了比较。1719年11月7日,他在笔记中写下达样一段话;

“电流跟闪电在这些特征方面是一致的:(1)发光;(2)光的颜色;(3)弯曲的方向;(4)快速运动;(5)被金属传导;(6)在爆发时发出霹雳声或燥声;(7)在水中或冰里存在;(8)辟裂了它所通过的物体;(9)杀死动物;(10)熔化金属;(11)使易燃物着火;(12)含硫磺气味。”(引自[美]丁弗·卡约里;《物理学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26页)

富兰克林通过比较认识到两者有十二个方面的相同点,并写了《论天空闪电与与地下电火相同》—文,送交英国皇家学会。1752年夏,一个雷电交加、倾盆大雨的下午,富兰克林做了著名的风筝实验,检验了他的发现。富兰克林对电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科研概念

在科学研究中,比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为了探索什么而进行比较?比较哪些对象以及对象的哪些方面?这些都是由科学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来决定的。

比如,1724年,富兰克林由美洲赴伦敦.一个雷雨天,他在船上看到船的桅杆尖上有一串淡蓝色的火花。这是什么?船员们说这是神火。富兰克林在英国时也问过一些科学家,他们认为神火是气体的爆炸。后来,富兰克林也认为神火是“一种难以捉摸的硫磺、黄铁矿的易燃的气体,并且自身着了火。”1746年,富兰克林偶然看到英国学者史宾斯在波士顿做的电学实验,不久,他收到了从欧洲寄来的莱顿瓶。富兰克林也用莱顿瓶做各种电学实验。 在一次实验中,他把十几个莱顿瓶连在一起,以加大电的容量。他夫人不慎碰到了莱顿瓶的金属杆,受到了电击。这次事故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莱顿瓶中的电也能损伤人体,这同天上的雷电多么象啊!雷电与地面的电火花是否相同?他决心要弄清这个问题。因此,富兰克林将二者作了仔细的比较。可见,比较的起因在于问题。如果没有问题,那就没有比较的目的,也就无从确定比较的对象以及比较的方面,自然也就无法进行什么比较了。

比较起因

比较的起因是问题。但是有了问题并不就能进行比较,还要具备进行比较的背景知识。在富兰克林以前,也有许多人提出“什么是神火?为什么有神火?”一类问题,但是,它并没有促进人们把天空的闪电与地面的电火花进行比较。其原因是缺乏进行这种比较的背景知识。自十六世纪吉尔伯特提出“电”一词以后,十七世纪,德国物理学家格里凯制成了摩擦起动机。1731年英国电学家格雷区分了导电体和绝缘体。1733年法国化学家杜费提出了电的“双流”说。1746年荷兰莱顿大学的马森布罗克发明了莱顿瓶。富兰克林正是在静电学迅速发展时,开始了他的电学研究。他在接受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用电的“单流”说取代杜费的“双流”说,提出电荷守恒定律。所以,富兰克林在作天空的闪电与地面的电火比较之前,已具备了进行这种比较的各种知识。如果他没有这些背景知识,那么,他也不能去进行这种比较并导致科学的发现。

经验自然科学所要研究的是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及其规律性。自然界千变万化,各种事物千差万别,千姿百态。但是,整个自然界又是统一的,各种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存在着客观的规律性。自然界的每一事物都是在同其他事物的相互联系中表现出自己的多种属性.这些属性中,既有同其他事物相同的属性,也有同其他事物相异的属性,人们只有把握这些相同点和相异点,才能陈述事实并进而给予理论解释。比较在科学发现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进行比较,就不可能有科学的发现。

古典归纳逻辑的创建者弗兰西斯·培根是很重视比较的。他认为要获得科学知识必须要有正确的方法(新的认识工具)来指导。他在总结科学实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三表法”。培根的“三表法”以及以后穆勒又加以发展的“求因果五法”,都是通过比较去探索现象间的因果性的逻辑模式。只有比较不同方面的经验材料,才能导致科学的发现。比如,1895年11月8日傍晚,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用克鲁克斯管作实验时,突然看到实验装置旁边的

氰化钡铂荧光屏上,似乎稍稍发出蓝白色的光。这是否同室内电灯有关?伦琴关上电灯,以便与全室变暗时作比较,结果表明荧光屏上依然发光。伦琴用黑纸将克鲁克斯管紧紧地蒙上,使阴极射线不能漏出来,同时也把厚厚的窗帘放下,使室外光线—点也不进入,这样就可以与全室—片漆黑时作比较,结果表明两米远的荧光屏依然发着光。是否黑纸未能完全遮住阴极射线?伦琴卷了十张黑纸,仔细地把克鲁克斯管包严实,有时还用木板挡一下,他反复作了上述的比较,荧光屏上都是仍然发光。伦琴依据已有的理论进行了多方面的比较,这才使他认识到,这种光线不是阴极射线,而是另外一种性质的光,他取名为“X”光。1896年元旦前夕,伦琴终于完成了《关于一种新的光线》的论文。他也因此成为20世纪初新设立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第—名狡奖者。其实,在伦琴发现X射线之前 早有人观察到X射线了。英国物理学家克鲁克斯作实验时,就曾看到过这种奇怪的蓝白色的光线。他用照相底板将它拍下来。但是,洗出来的底板却是模模糊糊的。换上新买来的照相底板,重复多次,结果仍然如此。总之,实验实验时使用的照相底板总是不理想。克鲁克斯写信给生产照相底板的工厂,抱怨它们的产品质量不好,工厂在回信中虽然表示歉意,但又对此感到无能为力。以后,克鲁克斯用这种照相底板拍出来的底片依然模糊不清。使用克鲁克斯管的其他科学家,如美国的古得斯皮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但是,他们并没有作出多方面的比较而进行深入深入的研究。如果通过比较而进一步深入研究,克鲁克斯可能是是X射线的第一个发现者。他错过了一项重大科学发现的机会,后来他一直为此后悔不已。

逻辑方法

比较是初步整理经验材料所不可缺少的逻辑方法。所谓初步整理经验材料,就是通过比较各种各样对象的相同点与相异点,并由此给予分类/归类,相同点多而相异点少的对象归属于同类,相同点少而相异点多的对象归属于不同的类。这样,人们对被研究对象的认识就不再是孤立、零碎的,而是全面、系统的。这一步工作很重要。规律具有普遍性,它是从一类对象的系统联系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更高层次更普遍的规律则是从更广的系统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所以,运用比较来整理经验材料,进行分类怍出系统的研究,这对科学发现是十分重要的。比如,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把每一种元素的主要性质和原子量写在一张小卡片上,反复比较它们的性质,作出系统的分类,终于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又如物理学对基本粒子的研究,到1970年代,已发现的基本粒子(包括共振态)约有300多种。通过比较,基本粒子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光子和γ射线,它们传递电磁相互作用;第二类是轻子,包括电子、M介子、中微子,这些粒子之间有电磁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第三类是强子,强子又可以分作介子(π介子、K介子等)和重子两类。重子包括质子、中子、超子和许多共振态粒子等, 在强子之间存在电磁作用,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光子和轻子只有少数几种,绝大多数基本粒子属于强子。正是通过这种比较与分类,使基本粒子的研究工作不断地深入。人们合理地期待着这将导致发现新的定律。

5 2010年中信出版社出版书籍

书籍信息

书 名: 比较作 者:吴敬琏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04月

ISBN: 9787508620343

开本: 16开

定价: 28.00 元

内容简介

《比较(第47辑)》内容简介: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数据称,经初步测算,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达到11.9%。就经济增长的数据而言,保增长目标似已实现,但从经济结构、就业和收入这些关乎增长质量的视角来看,并不乐观。收入方面,居民收入增长继续低于GDP增长,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2%,就业方面虽无权威数据,但种种迹象表明,形势依然相当严峻。结构方面,无论是产业结构、支出结构还是收入分配结构等方面,都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有些方面甚至还有恶化的倾向。在经济呈现复苏迹象,保增长压力大大减轻的时刻,如何将政策重点从保增长数字转向改革制约就业、收入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各种制度性障碍,提升经济增长质量,不仅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一环,更是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的需要。为此,本辑《比较》特别选择了当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中国长远发展相关联的三个话题:城市化、就业与法治建设,与读者们共同讨论。

图书目录

成长的烦恼

中国在刘易斯转折期间面临的就业难题

城市化、集聚效应和经济发展

发展中国家为什么如此抵制法治

法和经济学

有效监管

比较制度分析

制度是介于策略性互动和个体信念之间的认知媒介

海外特稿

在世界经济中为中国留一席之地

改革论坛

有效约束、充分自主

中国国有企业分红政策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重新审视中国公共服务提供中的地方治理

金融评论

房间里的大象

银行应当从事什么业务

中国美元兑人民币远期市场的异常现象

从凯恩斯计划、怀特计划到《国际货币基金协定》

……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9: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