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足石刻释迦牟尼佛龛 |
释义 | 释迦牟尼本名悉达多·乔达摩,出生于今印度尼泊尔境内,与中国春秋末期的孔子几乎同一时代。他原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在对现实社会进行思考后为寻得人生真谛而出家,经过六年的修行,最后悟道成佛,创立了佛教。“佛”汉译为“觉悟者”,是信徒修行达到的最高果位。苦、集、灭、道四圣谛和十二因缘学说是其最基本的教义。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便与传统文化的儒、道相互融合从而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 该龛正壁中为佛祖释迦牟尼,双眼微颌下视,宽额颊丰,跌坐于莲台之上,沉稳平静,展示佛爷容貌无限的“相好”。其左右分别侍立弟(10)子迦叶、阿难:左右两壁为观音和大势至菩萨。迦叶在佛第子中长期追随佛祖,德高望重,称头驼第一,阿难常侍佛祖左右,听佛讲经最多且长于记忆,称多闻第一。龛中观音面如满月,眉目清秀,袒胸露臂,肌体丰润,轻纱薄裙之下微见肌体起伏,亭亭玉立,犹如出水芙蓉,唐人所谓“菩萨似宫娃”便是最贴切的描绘,是唐代不可多见的佳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