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棕蝠
释义

大棕蝠

Eptesicus serotinus Schreber, 1774

英文俗名:        Serotine

别名:小夜蝠、放棕蝠、蹁蝠、欧洲棕蝠、盐老鼠

鉴别特征:吻部两侧略形鼓凸,体形较北棕蝠大,前臂长49毫米以上;背毛淡黄褐色,正脊毛色较深;外门齿之高度甚小于内门齿之半。

形态:体较大,前臂长49-51毫米,吻鼻端局部裸出,具稀疏短毛;第三指骨长84-85毫米。耳短,基部厚,耳向前折可达口角,耳屏稍长,基部较宽。尾发达,尾突2.5毫米。距缘膜呈三角形,沿距基部向距缘伸出,不具膜间壁的肉质膨大。

毛色:背部淡黄褐色,正脊背部呈沙褐色,毛基略淡,不具银色波纹。翼膜为淡褐色。腹面毛基淡黄褐色。喉及下腹的毛基色略淡。

头骨:头骨较遍平,颜面顶部有一明显的浅沟,其两侧略形凸突。矢状嵴发达,颧弓后部较宽(13-15毫米),前颌骨前部中间有明显的鼻窝,其深不及吻端到眶间狭缩处全距之半。

牙齿:上齿列较小,约等于眶间宽。外门齿甚小,内门齿呈锥状,超过外门齿的两倍;犬齿发达。上颌前臼齿(Pm2、Pm3)缺失。大前臼齿(Pm4)每侧1枚,呈三角形,其齿冠高于臼齿齿冠。上颌后臼齿(M3)咀嚼面上的第三连合小于第一连合的 。下颌大前臼齿(Pm4)的高度为Pm3的一倍。齿式 =32。

生态:大棕蝠在夏季栖息在房舍棚顶、阁楼、夹壁墙、木制的水塔等各种不同的隐蔽所里,但不一定只选择建筑物,也栖息于岩隙之中。隐蔽所除要求黑暗,适宜的温度以外,对安静等其它条件要求也较严格。我们曾见到在熏烟楼因烟熏而造成大棕蝠成批死亡的现象。在日落后,夜色苍茫时飞出觅食,主要以大型的鞘翅目昆虫为食,也食双翅目昆虫。大棕蝠由几十只到几百只组成群体。越冬地点不详。它们大概无长距离的迁移。大棕蝠7月份产2崽,约两个月可生长到成体的大小。

地理分布:从南欧到高加索,中亚与中央亚细亚到蒙古均有分布。我国除东北外,还见于内蒙、山东、河北、陕西、甘肃。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8:4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