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鼻前庭囊肿
释义

鼻前庭囊肿(Nasal Vestibuler Cyst)系发生于鼻翼与上唇连接处皮下、上颌骨牙槽突表面的球形囊肿。中年女性患病较多,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

基本概述

疾病名称:鼻前庭囊肿

其他名称:

疾病编码:ICD-9:478.113 ICD-10:J34.103

所属部位:鼻部,

所属科室:耳鼻咽喉科

症状

1.早期无自觉症状。囊肿长大后,一侧鼻翼附着处隆起。

2.囊肿大者可有同侧鼻腔呼吸受阻,鼻内或上唇发胀。

3.鼻翼附着隆起处,可触及弹性而柔软的肿块。

4.合并感染则囊肿迅速增大,局部疼痛明显。

病理

1 病因:①腺体潴留:鼻腔底黏膜腺腺管阻塞,腺体分泌物潴留并逐渐增多形成囊肿,故亦称潴留囊肿。②先天性异常:胚胎期球状突和上颌突融和部残留或迷走的上皮细胞发展而成囊肿。古亦称球颌突囊肿。2 病理生理:囊肿包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其中含有弹性纤维和许多网状血管。囊肿内膜覆有柱状、立方形或鳞状等不同类型的表皮细胞,在表皮细胞内有很多杯状细胞。囊内含有黄色或棕色、黏液性或浆液性液体,若发生感染则呈脓性。囊肿呈圆形,大小不一,骨壁受压吸收,形成圆形凹陷。

临床诊断

1 医技检查

鼻镜检查可见鼻腔底的外侧方、皮肤与黏膜交界处半圆形隆起。在无菌条件下穿刺时,可抽出透明或斗透明的黏液性或浆液性液体。抽吸后囊肿缩小,但不久又复隆起。

2 诊断依据

2.1 胚胎期面颊接合处残留上皮而形成,发生于鼻翼附着部,梨状孔前下外方,上颌牙槽突上。

2.2 囊肿长大可引起鼻塞,局部发胀,偶有上颌部、额、眶内放射性疼痛。

2.3 囊肿较小时,仅见鼻前庭外下方轻微隆起。大的囊肿使鼻前庭底部明显膨隆,鼻唇沟消失,鼻翼根部及上唇底部隆起。

2.4 囊肿柔韧而有弹性和波动。

2.5 X线摄片显示梨状孔底部外侧均匀的圆形阴影,超声检查可助诊断。

治疗

1 手术切除: 取唇龈沟切口进入,剥离囊肿,以彻底切除囊肿壁为原则。较小术腔可旷置,任健康肉生长填充。较大术腔可用凡士纱条填充,从鼻腔引出,逐步抽撤;或周围组织如脂肪填充。

2 激光手术:

2.1 较小单纯鼻前庭囊肿用激光于囊肿顶部切开2mm,用止血钳经切口伸入囊内,钳夹囊壁向切口外牵拉。同时用另一把蚊式钳经侧面进入做囊壁与正常组织的钝性分离,即很容易取出。如囊壁已破,先排尽囊内容物后,再钳取出整个囊壁。手术分离除用常规方法外可用激光分离,其操作程序及运用方式与常规手术相同。

2.2 较大囊肿行唇龈沟做一靠近中线的横切口,用CO2激光(使用功率5~10W,或依囊肿体积随时调节激光功率)逐层切开组织,并向梨状孔方向分离软组织,暴露囊壁加以分离,如囊壁与鼻前庭皮肤粘连甚紧,不易分离,而且强行分离易致皮肤破裂穿孔时,可用CO2激光聚焦汽化囊壁,汽化深度0.5mm。激光手术分离囊壁有多种方法,若囊肿体积较大,与周围组织粘连及正常组织薄弱,不易分离者,在排尽囊内容物后用激光汽化、炭化整个囊壁,深度可达1mm。手术能完整分离者要彻底分离。切除完毕,囊腔应缝合,不留死腔,按解剖层次逐层缝合。术后7~10天拆线。

2.3 术后处理

术后原则上给予抗菌消炎治疗1周,尤其是伴发感染性囊肿。肌注、静滴或口服多簇维生素或支持治疗。

术后可用He-Ne激光照射局部,常用功率30mW,每日一次,每次15~20分钟,7~10天一疗程。无继发感染配合He-Ne激光照射,可不用抗菌素。

2.4 保持口腔清洁卫生,用复方硼砂漱口液,或雅仕洁口剂等每天含漱数次。行口腔内刷牙,注意保护创面不受损伤,以免形成伤口撕裂。

3 治愈标准:囊肿摘除,创口愈合,肿胀消退。

保健

1 鼻前庭囊肿发生于鼻前庭底部皮下,梨状孔之前外方,上颌骨牙槽突浅面软组织内。

1.1 大者可有同侧鼻腔呼吸受阻,鼻内或上唇发胀。

1.2 一侧鼻翼附着处隆起,触及弹性而柔软的肿块。

1.3 合并感染则囊肿迅速增大,局部疼痛明显。

2 专家提示

该病为潴留囊肿或从胚胎期面突接合处残留的表皮细胞发展而来。手术经龈唇沟进路完整切除囊肿,可彻底治愈,避免复发。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