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学场域的游离部落 |
释义 | 图书信息书 名: 大学场域的游离部落:大学青年教师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 作 者:张俊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9月 ISBN: 9787500482024 开本: 16开 定价: 27.00 元 内容简介《大学场域的游离部落:大学青年教师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以我国研究型大学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遵循质的研究方法中扎根理论的研究设计路径,通过深度访谈和实地观察等方法,深入高校青年教师的现实生活,通过“深描”,全面呈现青年教师在学术职业生涯初期的日常工作、生活图景及其复杂的内心世界。该书创造性地运用布尔迪厄的社会学场域理论,将中国研究型大学作为一个“场域”,研究在这个场域中青年教师的在场状态。《大学场域的游离部落:大学青年教师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指出:现行的大学场域还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科层场域,其科层场域的运行逻辑扭曲了学术职业的本质,从而侵蚀了青年教师对学术追求的信念,抑制了青年教师的自由生长和自主发展。促使大学由科层场域转变为科学场域。营造.个符合学术职业发展内部逻辑的大学生态环境,是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的根本出路。 作者简介张俊超,女,1976年10月生,教育学博士,高级心理咨询师。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硕士生导师,院长助理。中国高教学会院校研究分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院校研究及叙事研究。近年来在《高等教育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江苏高教》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参与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 图书目录序 前言 第一章 研究问题与研究背景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 第二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与问题聚焦 第四节 重要概念的操作性定义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 第一节 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抽样 第三节 资料收集 第四节 资料的分析与概念框架的建构 第五节 研究效度 第六节 成文方式 第三章 场域游离:大学青年教师的在场状态 第一节 生存还是发展:“青椒族”面临的第一命题 第二节 教书育人还是“挣工分”:激情过后的无奈 第三节 创新还是创收:金字塔底的奋斗者 第四节 局外人与边缘人:管理决策的缺席者 第五节 焦灼与无助:心灵荒漠中的独行者 第六节 本章小结:客观位置与主观立场 第四章 资本争夺:大学青年教师的入场突围 第一节 文化资本与入场券 第二节 经济资本与启动器 第三节 社会资本与催化剂 第四节 本章小结:资本不对称与学术资本化 第五章 价值诉求:大学青年教师的出场抉择 第一节 被迫出局的无奈退场 第二节 多方权衡的择场主动 第三节 边走边看的远距观望 第四节 本章小结:市场法则与价值错位 第六章 惯习潜沉:青年教师与大学场域的“共谋”与“再制” 第一节 “背靠大树好乘凉”与“本土儿女” 第二节 “学而优则仕”与“仕而优则学” 第三节 “多年媳妇熬成婆”与“论资排辈” 第四节 “圈地运动”与“非请勿入” 第五节 “群体认同”与“单位依恋” 第六节 本章小结:“没有指挥的合奏”与场域再制 第七章 愿景守望:从科层场域到科学场域 第一节 倒错的大学场域结构 第二节 走向科学场域 第三节 讨论与建议 第四节 创新与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1联系信件 附录2访谈提纲 附录3观察指南 附录4一位青年教师在高校的艰难生存 附录5访谈原始记录 附录6晓斌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后记 ……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